[摘 要]
小提琴作为国际管弦乐器之一,在开展小提琴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歌唱性的演奏技巧来丰富课堂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小提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意味着,小提琴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讲授小提琴理论知识,而且小提琴的基础技巧的教学也非常重要,学生要掌握歌唱性演奏技巧,并在小提琴教学中领悟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小提琴演奏能力和理论能力。笔者在小提琴教学中,对歌唱性演奏技巧应用的优势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对策,以期为小提琴教学工作的优化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提琴教学;歌唱性演奏技巧;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19)08-0139-02
音乐教学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力和艺术性的工作,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技巧的教学,需要注意到乐理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和艺术气质。具体来讲,在小提琴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方法来呈现自己所要讲授的内容,在表现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必然要使用到歌唱性演奏技巧,也就是说,歌唱性演奏技巧作为小提琴教师的必备技能,需要教师本人在课堂当中予以呈现。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而清晰地意识到作品的整体调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技巧的观赏中体悟到小提琴的魅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小提琴理论知识和演奏能力。
一、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小提琴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来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到课堂中,歌唱性演奏技巧在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正在于此。这是因为,在小提琴演奏中,演奏者需要首先了解到作品的意义,并融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但是,在实际的小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本人又很容易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而很难投入到作品的情绪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中;此外,还有一些小提琴演奏者的乐感比较差,这样的演奏者也很难快速融入到小提琴演奏情景中,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将学生带入到小提琴作品的意境之中,促进学生快速融入到作品意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与教师之间的紧张感,演奏者在这样轻松的课堂上进行演奏,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
在音乐学习和演奏中,领悟能力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领悟能力更强的学生进步更快,音乐素养也要更高一些,这与共情能力的高低有关,与小提琴演奏者本人的演奏水平也密不可分。有些教育者认为领悟能力是先天的,而笔者认为,通过教育和有意识的引导,能够培养学生和演奏者的领悟能力。在小提琴演奏教学中,教师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一方面,在小提琴教学中,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这是一种长期的影响,在演奏者身上会呈现出对音乐的敏感度,或者说是对作品的理解度,将歌唱性演奏技巧应用于小提琴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小提琴演奏者的音乐理解力。[1]
另一方面,歌唱性演奏技巧的使用能够提升演奏者的艺术理解力,艺术理解力在音乐领域当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小提琴教学中,小提琴作品是作为艺术作品而存在的,小提琴教育者将歌唱性演奏技巧应用于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在提升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小提琴演奏者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挖掘自我,认识自我,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小提琴演奏风格。[2]
(三)有助于丰富音乐境遇
在小提琴教学中,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需要演奏者自身具有较强的歌唱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这些能力是基于小提琴基础知识和对作品的基本理解而成立的。在小提琴教学中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境遇。具体来讲,一方面,歌唱性演奏技巧需要演奏者本身具有较强的表演能力,并将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到表演之中,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小提琴的演奏领域得到了空间上的扩张和质量上的飞跃,教师将作曲家的创作背景进行阐述,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一方面,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开展小提琴教学,有助于提升小提琴教学效率。这是因为歌唱性演奏技巧本身就是小提琴练习和音乐歌唱练习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并在歌唱性演奏技巧中,训练自己所习得的技巧,这样,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小提琴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对策
实际上小提琴教学具有诸多种教授方法,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在小提琴教学中能够起到优化课堂效果等作用。这不仅需要教授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而且也需要教授者在开展小提琴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歌唱性演奏技巧,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一)扩展音乐领域
一直以来,小提琴都是重要的管弦乐器之一。演奏者需要在自己的演奏和基础的练习中,注意基础的演奏知识,还需要注意自己应该能够在演奏中将作者的情感和情绪进行充分的体现。也就是说,要想在小提琴教学中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首先就需要演奏者本身对小提琴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对一些细枝末节也要进行分析。比如说,每一个小提琴作品中,都是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特色的,这种历史背景是由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环境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共同构成的,而人文特色又与小提琴作品的创作文化息息相关,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人文特色,比如说,法国向来以浪漫著称,这一点在小提琴作品中有所呈现,而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家庭,每一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底蕴,教师需要对这些作品背景进行深刻的剖析,也需要在剖析的过程中认识到小提琴作品本身所具备的审美价值。[3]
此外,在小提琴的演奏中有多种演奏技巧,甚至在同一篇小提琴作品的演奏中,也需要使用到多种演奏技巧,所以说,小提琴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小提琴曲目的所有演奏技巧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理解,这种分析需要建立在多次的练习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小提琴演奏者的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掌握与使用能力。
(二)提高个人小提琴基础演奏技能
歌唱型演奏技巧实际上是众多小提琴演奏技巧中的一个,但是,要想提升小提琴演奏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能力需要演奏者本人对基础小提琴演奏技巧进行强化。
首先,演奏者本人应该做好运弓基础练习。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讲,运弓是为了保证小提琴整体弹奏的合理性而存在的一种关键因素,同时,运弓也是一个小提琴演奏者需要必备的基本技能,那些运弓能力比较强的演奏者,往往能够快速领悟到小提琴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情感,也能够更快、更细腻地将作品的情感通过小提琴乐器呈现出来;反之,那些运弓基础比较差的演奏者,往往小提琴练习效率比较低,也不能在演奏中体现出作品演绎的流畅性,更不能将小提琴作品的艺术性和美观性进行充分的体现,这需要小提琴演奏者掌握换把、暗指等技能。使用左手对四根琴弦进行操作和调整,而右手需要配合左手共同完成作品的演绎,这样才能够将运弓和按制进行结合,演绎出优秀的小提琴作品。[4]
其次,应该扎实自己的功法练习,四根琴弦演奏是许多小提琴演奏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般来讲,小提琴演奏者本身的运弓速度、两手配合程度都会对小提琴最终的呈现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音质上,而且,也能够在音色中看出小提琴演奏者的运弓力度和运弓速度,这一点在多种风格的小提琴音乐作品演绎中尤为明显,使用多种不同的风格开展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演奏者提升自己的演奏基础能力的过程。
最后,需要对暗指手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进行小提琴演奏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到演奏的尺寸,也要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尺寸感。这一点在小提琴的演奏与练习中十分重要,而这项能力实际是在练习和演奏的过程中才能够实现的,小提琴的演奏者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包括对音乐的旋律和意境情感进行分析,也要对小提琴的演奏技艺进行深刻剖析,这样才能够得到进步,而且,也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进而起到提升自己的小提琴专业化演奏水平的目的。
(三)提升自身的歌唱表演能力
在小提琴教学中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本人要提高自身的歌唱能力,也要在提高自身歌唱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歌唱能力。这种歌唱能力还包括表演能力,教师需要对作品进行音乐上的呈现和肢体上的呈现,这是因为不同的小提琴作品本身具有不同的韵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韵律进行充分的表达,也要将情感和意境表现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小提琴演奏兴趣会得到激发。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高超的歌唱技巧,那么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就不可能成立,所以小提琴教育工作者歌唱水平的高低在歌唱性演奏技巧中是作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存在的,小提琴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之前,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歌唱基本功,加强锻炼的同时也能够深化教育者本人对小提琴作品的理解。
小 结
小提琴教学中,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境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和意识领悟能力,需要小提琴教育工作者提高个人小提琴基础演奏技能、扩展自己的音乐领域,丰富自己的文化水平,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歌唱表演能力,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小提琴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