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位于我国边疆的黑龙江是北方民族文化的起源地。据资料显示,黑龙江有48个少数民族。在黑龙江省朝鲜族是拥有悠久历史、突出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朝鲜族的舞蹈、美术、音乐艺术全都有着极高的欣赏价值。本文将以黑龙江地区的朝鲜族艺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艺术种类与艺术特征,展望其传承与未来,希望能够实现朝鲜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朝鲜族;艺术特征;艺术种类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5-0093-02
[收稿日期]2019-02-13
[作者简介]孙英爱(1967— ),女,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163311) "我国的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物产、庞大的地域,也有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朝鲜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成员,其在我黑吉辽三省都有大量的分布,在一个多世纪的过程中同本土民族共同用汗水与智慧构建了新家园。不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朝鲜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些艺术文化有着别具一格的文化形态,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
一、朝鲜族艺术分类与艺术特征
(一)音乐类
人们对朝鲜族的第一印象就是载歌载舞,朝鲜族本身的音乐文化能够充分体现其民族性格与风格。朝鲜族音乐文化旋律优美、旋律流畅、结构严谨、生动活泼[1]。其体现的正是朝鲜族的生活习惯、风俗与历史。对朝鲜人民来说音乐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朝鲜族自身的音乐文化有着极其特殊的属性。朝鲜族音乐不仅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征,同时也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制约与影响,尤其是在朝鲜族进入我国以后,更是受到了许多我国古代音乐的影响。在朝鲜族音乐与其他民族音乐不断排挤、不断融合的过程中终于形成了富有朝鲜族特色与本土特色的音乐类型。以音乐形式分类朝鲜族音乐可以分为正乐、民俗音乐与宗教音乐[2]。
1.正乐
正乐包括管弦合奏、管乐合奏、吹打三个种类。管弦合奏又包括两种体系,第一种指的是以玄琴为基础的弦风流派,另外一种是乡笛管弦合奏。前者所用乐器包括林鼓、奚琴、细笛、伽倻琴、玄琴,其中玄琴是其演奏的核心乐器。后者以乡笛作为主要演奏乐器,所用乐器包括伽倻琴、奚琴。管乐合奏比较常见的曲子包括步虚子、洛阳春,管乐合奏最早出现于朝鲜半岛,其中比较出名的包括定大业11曲、保太平11曲、靖东方曲、与民乐令等,这些乐曲一般用于王家祭享与国王出巡仪式。这种类型的音乐同样以乡笛作为主要演奏乐器,其使用乐器包括奚琴、林鼓、大琴、大鼓与乡笛。吹打常用于凯旋与出征场合,使用吹管乐器与打击器乐演奏,出名的曲目包括《金銮乐》《折花》《雨霖铃》等。
2.民俗音乐
朝鲜民族有着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类型,尤其是民俗音乐类。民俗音乐为朝鲜族迁入中国提供着坚实的文化基础,其影响着后续朝鲜族文化的发展路程与创造风格,是朝鲜族在中国境内得以很好发展与生存的重要力量。在朝鲜族迁入与发展的过程中,因主体大多为平民,故流传而来的音乐也大多是民俗音乐。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这些平民所带来的宫廷音乐与宗教音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渐渐朝向民俗乐靠拢,形成了以民众为主体有自娱自乐性质的民族音乐。民俗音乐的发展与产生充满了乡土气息,包括盘嗦哩、杂歌与民谣、西纳乌依与乐。
3.宗教音乐
这种类型的音乐可以被细分为梵呗与巫乐两种[3]。其中梵呗用于法事,这种音乐包括内差备唱与外差备唱两种,寺庙法事种类有很多,佛教仪式中还包括法鼓舞、蝶舞等仪式舞蹈。巫祭音乐形式有很多,其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使用,其寓意阖家欢乐,平安幸福,按照程序、乐队编制可以将巫祭分为东部巫乐与济州道巫祭。朝鲜族传统音乐有着鲜明的艺术形式与广泛的表演种类,对其展开的分析应放在节奏、调式、曲式、旋法等角度。
(二)美术类
以朝鲜族社会背景与历史的角度可以得知,绝大多数国内朝鲜族是被迫进入我国的,其中有很多朝鲜族百姓都是在日本占领朝鲜后,不愿意当侵略者爪牙的爱国志士,正因如此这些早期来到国内的朝鲜族实际上并没有属于自己特色的艺术形式。这些朝鲜族人民最初带来的只有富有朝鲜族特色的艺术类型。进入国内的朝鲜族是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才形成了富有我国本土特色的朝鲜族文化艺术。朝鲜族艺术特色包括两点,第一点朝鲜半岛美术气息,这种气息是在历史发展中累积与沉淀的。第二点朝鲜民族本身的审美色彩,这种理解是建立在民间工艺发展中的,绝大多数朝鲜族作品都与朝鲜族民族的生活有关,其主题大多与朝鲜族风俗习惯、民众的勇敢勤劳有关。朝鲜族美术作品大多能够充分体现朝鲜族生活缩影,其反映的正是朝鲜族对于自身发展的希望与盼望,是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其表达的是朝鲜族固有的民族情节与民族心理。艺术是人类思想的延续与传承,艺术所表现的内容是对感情、想象的拓展。以朝鲜族美术作品的创造性角度来看,朴素、开拓进取、活泼开朗是最大的特征。以朝鲜族美术的形式特征划分可以将朝鲜族作品分为国画、西画、版画、木器雕刻、玻璃画、屏风画等数种类型。
(三)舞蹈类
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文明的伟大民族,朝鲜族儿女有着勤劳淳朴、含蓄真诚的性格与品格,其文化特色与个性特征在朝鲜族的舞蹈形象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个性。19世纪是朝鲜族大量迁入中国的时期,该时期进入我国的朝鲜族大多生活在偏僻、险恶的山岳地区,在环境的影响下,这些朝鲜族民众形成了粗犷耿直的性格,这种性格影响了当时朝鲜族民族的舞蹈形式,使其舞蹈出现了敏捷、快速的艺术特征。在进入到社会主义时期以后,朝鲜族人民创造了许多富有时代特色、时代特点的舞蹈作品,这类舞蹈作品充满了积极主义、乐观主义特征,有着生机盎然、欢快明亮的艺术风格。
从朝鲜族民族舞蹈的思想内涵特点可以看出,朝鲜族儿女有着聚力凝心、坚强不屈的品质。在一个多世纪的融合中勇敢的朝鲜族儿女经历了渔猎生活、原始农耕生活。这种自然特性在朝鲜族民间舞蹈中有着很好的体现,朝鲜族儿女用肢体动作、肢体语言传达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例如三韩时代出现的农乐舞,就是在丰收后人们一同庆祝丰收、饮酒载舞的表现,其属于最富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展现了朝鲜族的审美情操与艺术个性。
二、朝鲜族艺术的传承思路
艺术是文化的具象化特征之一,艺术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拥有艺术的民族。展开对朝鲜族音乐、美术与舞蹈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掌握与了解朝鲜族艺术特色与艺术风格。为了实现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就需要重视教育力量、教育工作。教育能够很好地提升人民的综合素质,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朝鲜族艺术传承,我们就需要加强朝鲜族精神文明建设,比如成立艺术团体与文化机构开展民族艺术教学,帮助朝鲜族发展与壮大自身的艺术产业。另外还要在高等院校开设非遗文化传承专业。因非遗文化本身无法自我保存,有着流动性、无形性特征,故传承者需要具备一定学时,其目的在于通过口耳相传、人脑相传完成非遗文化保护以及朝族文化的传承。
结 语
在上百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朝鲜族在同本土文化呼应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富有本土化特色的地域文化,朝鲜族艺术体现的正是朝鲜族民族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力量。我们需要主动研究朝鲜族艺术,以此掌握朝鲜族民族的精神面貌与集体意识,从多元角度研究与了解朝鲜族特征。以审美的角度展望与欣赏朝鲜族艺术,并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体系。本文将朝鲜族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从音乐、美术与舞蹈三个角度展开了朝鲜族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研究。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朝鲜族民族,实现朝鲜族文化艺术的弘扬与传承。
注释:
[1]杨 彤,秦婉丽.浅析黑龙江地区朝鲜族音乐艺术特征[J].中国民族博览,2018(12):151—152.
[2]唐琳琳.探讨朝鲜族长鼓舞艺术的特点与发展方向[J].北方音乐,2017,37(02):202.
[3]郑丽丽.论黑龙江省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01):156—163.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