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探微

2019-04-29 00:00:00张淼
当代音乐 2019年5期

[摘 要]高校钢琴教学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保持稳定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传统模式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然而,伴随着社会全方位的进步,高校钢琴传统教学模式也逐渐显现出不足之处。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覆盖,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均促进了“微课”、网络直播线上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兴起,形成了高校钢琴多元化教学模式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传统教学模式;微课;网络与信息技术;综合型音乐人才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5-0012-02

教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教学模式是达成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作为基础且重要的学习范畴,其教学模式发展也备受关注,从最初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到今天多元化模式的创新与探索,都在教育事业道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就需要教育学者、教育工作者对高校钢琴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仔细地探究与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对高校钢琴教学的影响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以人为本,传承人类文明的社会活动。而教学模式是伴随着教育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作为实现教育的途径,教学模式始终在教育发展中占着重要地位。自古以来,教学模式最初呈现的方式是一人教多人学或一人教单人学的形式。1927年,我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成立,当时的校长萧友梅聘请了俄罗斯著名钢琴家鲍里斯·查哈罗夫任教,钢琴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均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练琴为辅的“教授—接受”“示范—模仿”教学两点一线的单一学习模式,且受我国社会发展影响,高校钢琴教学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稳定进行。

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实现钢琴教学效果的规范化与钢琴技术教学的专业化,最大限度地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做到细致化,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对教学以外的设备条件没有过多要求。而不可避免的弊端在于传统教学模式教授的非钢琴专业音乐学生的弹琴积极性不高、钢琴音乐理论知识性薄弱、钢琴即兴演奏能力较低,这对于旨在培养综合型音乐人才的高校无疑是一块拦路石。另外,当前钢琴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式教学、一刀切的方式,而教学内容大多又以课堂教学、传统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主。[1]面对日益普及的钢琴学习,“一对一”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已不能解决教学需求,师资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钢琴教学的质量,即使采用“一对多”的课堂形式,也由于教师个人精力以及课时有限等问题,难以达到将知识点全面传授到位的教学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高校钢琴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钢琴专项人才是重要且主要的教学模式,但重要性并不代表唯一性。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与信息技术时代,人类生活中已全方面体现出了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覆盖性,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随之发展而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全方位的与时俱进,朝着多元且开放的方向逐步发展。

二、“微课”教学模式的兴起及特点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的发明与应用,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广泛化已日渐凸显。当下,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已掌握一定的信息科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Windows、Android、Mac OS、iOS等系统,登录各种网络平台操作各种媒体软件。当今重要的新兴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应时而生。

此前,高校钢琴教学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不可否认,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作为日趋普及的教育内容和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师资匮乏、教学氛围不活跃、网络与信息技术覆盖生活等都对高校钢琴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冲击。如果说以前的教育活动必须依靠人力传播,那么当代已可以依靠网络与信息技术分流传播,面对面教授的方式已不再是高校钢琴教学的唯一途径。

所谓“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011年,“微课”这一概念首次在国内被提出,随后便引起了我国教育界内的关注,高校钢琴教学也逐渐涉足于这个新兴的教学模式之中。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微课主要具有短小性、明确性、简单性、便捷性和简易传播性。实施微课教学是信息时代音乐艺术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2]

短小性——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时长一般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短了课程的时间。

明确性——由于声音传播具有不稳定性,传统课堂中经常会碰到学生不能完全获取老师的语言信息的情况,那么在微课模式中,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画面声文同步技术得到较好的改善,体现了传达课程内容的明确性。

简单性——在此所提的简单性,也可理解为针对性。我国高校微课大赛官方文件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便捷性——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时间与空间方面。传统的课堂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与学生近距离地面对面才能完成教学,而通过信息与网络技术,教师的授课可以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完成微课视频的录制,之后将视频保存并上传于网络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在任何方便的地方打开视频听课学习。微课的“教”与“学”不需要同时进行,也不需要到指定地点,基本摆脱了传统课堂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便捷。

简易传播性——在网络和数码产品普及运用的今天,微课将“上课”这一活动过程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人们只需要在数码产品上简单操作,点击分享链接,微课视频便能轻易地传播出去,如此简易的传播性是传统课堂教学难以实现的。

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要求,传统的高校钢琴教学模式虽有一定的优势,但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需求。因此,微课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成为当今较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高校钢琴教学的微课教学模式,体现了我国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它以视频作为载体,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增强学生上课的感知性和主动性。学生主动观看微课视频是学习积极性的标志,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的单向进行,有益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更多新兴教学模式的发展,如网络直播教学等。

三、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发展因素

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发展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式息息相关。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覆盖,“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已得以运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前师资匮乏、学生学习兴趣薄弱、时间空间局限性大、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等压力。在“微课”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网络直播线上教学也崭露头角,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可以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做到远程同步教学,在解放空间局限性的同时保证了实时性,使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融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之中。目前,虽网络直播线上教学还未形成规范化,但它的诞生是网络与信息技术发达的全面体现,为高校钢琴教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另外,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分支——人工智能也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焦点,其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通过专业技术赋予机器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的能力。目前,人工智能已在劳动生产、语言表达等多个领域得以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逐渐向人类生活的更多领域渗透漫延。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理应顺应社会发展的步伐,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将此技术应用于高校钢琴教学模式中来。

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在受到物质生活水平影响的同时,也与社会人才发展需求紧密相连。根据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中可以看出,普通高校钢琴专业的学生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要同时掌握多种相关技能,才能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体现更好的社会价值。钢琴是音乐专业的基础学科,面对如今人才需求的局面,如何加强非钢琴主专业的音乐专业学生的钢琴水平和扩展钢琴专业学生的学习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未来的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应从培养专向钢琴专业人才的单一方向解放出来,运用新兴教学模式的优势,向培养高等钢琴专业人才与提高“非钢”学生钢琴基本能力等多个方向同时进行。

结 语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高校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对强化钢琴专业学生演奏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然而对钢琴普及教育和“非钢专业”的音乐学生而言,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就显得有些单一。因此,运用微课教学模式、网络直播教学模式等新兴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基于此,从宏观、多元的视角去看待、选择、运用与学生弹奏水平与学习个性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丰富多彩的钢琴教育课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

注释:

[1]陈媛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教学方法研究——评《方百里钢琴教学法》[J].教育发展研究,2017(05):41—42.

[2]胡铁生,黄明燕,李 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1.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