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曲演唱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文学的艺术,它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一个特殊的表演形式存在,无论是从艺术理论的角度研究,还是从歌曲演唱的本质来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歌曲演唱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它是综合了音乐旋律、情感表达、艺术想象,以及对文学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综合艺术。也正是由于这诸多的因素的相互影响及制约的关系,使得文学因素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歌唱者在为了准确地掌握声乐的艺术,更好地展示音乐形象与内涵,在提高自己的声乐修养的同时,必须重视自己文学修养的提高。在作品音乐思想正确引导下,理解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丰富想象,运用相应的技巧,更好地展示出独特风格的歌唱形象,为欣赏者提供“声入人心”的歌曲演唱。
[关键词]歌唱者;文学修养;声乐修养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9-0154-06
文化活动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自身修养和道德理念而存在的,歌曲演唱使人在享受旋律音乐所带来的情绪拨动的同时,也可以从歌曲文学所表达的内容中得到熏陶。因此,为了让听者享受音乐和文学艺术的熏陶,歌唱者不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而且也要注重在文学方面的培养。“正确”的歌曲演唱情感、想象、技巧和演唱风格,都是能让听者沁入心脾,宁体便人的,反之则令人忐忑不安。在日常的艺术实践和学习中,我们看到一个歌唱艺术家在演唱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后,都会学着去模仿歌唱家演唱的技巧和表达的方式,可是无论怎么模仿,总感觉功亏一篑,而功亏的那“一篑”正是文学修养上的程度。
歌曲演唱是一门表演艺术。正因为歌曲演唱具有表演力这一特殊的性质,让很多歌唱者只顾着“光鲜亮丽”的表面,却忽略“阳春白雪”的文学内涵。唐代诗人在《问杨琼》一诗中提到过关于歌唱的美学思想:“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反对当时“唱歌唯唱声”的倾向,提醒着歌唱者必须要提高文学修养的基础,达到“唱歌兼唱情”的高度,不要一味在声音表演技巧上下功夫,到头换来的却是“海市蜃楼”的歌唱。从往届的“青歌赛”等比赛中音乐文学等方面的提问这一环节来看,那些所谓“强大”的比赛选手,在遇到有关文学方面提问都显得“虎头蛇尾”这一现象,就是歌唱者文学修养缺失的现实反映。
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专栏中的“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学创新发展”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到歌唱者必须勇于创新,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学创新发展,同时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博,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神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在现实中,发现绝大多数的歌唱者都太注重声音的表达,从而忽略歌唱艺术的本身是文学艺术这一个现象。想通过论文的方式给热爱歌唱的歌者和自己敲响警钟,从而确定了论文中心思想的方向。在认真学习《音乐论文写作》和了解研究黑格尔所著的《美学》,还有琼·道纳门所著的《完美准备》,确定了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中心思路。再根据郭声健所著的《音乐教育新概念》中的文学要素的观点,通过分析研究周小燕教授所著的《声乐基础》等文章,感觉受益匪浅,在导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研究国内外的艺术歌曲和咏叹调,并结合自身在艺术实践中的经验,完成了本论文的相关内容。
一、歌曲演唱的本质及其声乐修养
(一)歌曲演唱的本质
声乐是指以人的嗓音唱出带有语言的音乐。从声乐的结构上研究分析下可以得知,声乐是由歌词、音乐、人声三大要素构成的。我们必须明确两个概念: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所谓“一度创作”,即为作者在对外界事物的主观意识和感受,通过歌词、音乐表达自身情绪和主观意识以乐谱的方式记录下来的这一过程,在没有加入人声前声乐作品都是艺术静态的;而二度创作相对与一度创作即为艺术动态;人从研究分析声乐作品后,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再到“人的耳朵能够领会到乐谱的真实内容和真挚感情”。[1]这一个过程我们称为“二度创作”,而完成这一“再创造”的任务是我们身为歌唱者基本要求,这也是歌曲演唱的本质。
如果一个歌唱者按照歌曲谱上所标注的语言和旋律以“一板一眼”的方式表达出来后,就认为完成了一个歌唱者的“任务”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样不但失去了二度创造的意义,也贬低了歌唱的价值。我们完成这一创造是一个身为歌唱者的使命,那我们必须体现出二度创作的本质,并不是按照歌谱的内容以“随近逐便”的方式再度呈现,所以歌唱者必须把个体认知,情感,对客观事实的判断在一度创作(即乐谱方面)下功夫,更好地把词曲作者在歌谱中记录的情感和主观意识表达作为情感的基础,通过歌者的“感同身受”理解去丰富作品。以声乐作为“桥梁”,把作者所表达的音乐思想和情感结合自身客观判断传达给听众,“如何架好这一桥梁”才是一个歌唱者所需要做的。综上所述,作为歌唱者最重要的是要认清歌曲演唱的本质。
(二)声乐修养
声乐是一门综合音乐和文学的表演艺术。通过分析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正因为声乐具有表演这一性质,导致大部分歌唱者在歌唱学习中都倾向于表演这一方面,导致乐坛中出现“炫技之嫌”的现象:歌唱者希望通过旋律的难度,技巧的华丽,出色的乐感",还有“千锤百炼”音色的表演来获取听众的掌声。可当听众给来的掌声是那么的“不尽如人意”时候,却把“不懂欣赏”的“责任”扔向听众等等,是什么导致这一现象出现呢?究其原因:从主观上,没有深入理解唱歌的本质内容,更多的是认为只要有副好的声音条件和出众的乐感,以及下足功夫的技巧,就能唱出动人心弦的歌曲;把一些歌曲胡乱的二度创作翻唱,得意扬扬,甚至自以为超越前者经典,殊不知自己是个井底之蛙,把演唱理解得过于肤浅和简单。从客观上,一些歌唱者耐不住寂寞,被当前的名利诱惑,眼看这网络发达的时代,信息快速传达的节奏,眼前的利益模糊很多歌唱者的眼睛,缺少“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韧性。例如,近年来的金钟奖的文化答题状况,演唱的水平和答题水平却成为反比,充分说明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说过:“如果艺术家是高尚的,他在演奏演唱第一个音符时就可以马上听得出来,无论这个音是响的、轻的、快的、慢的;如果他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你同样也可以听得出来。”[2]如果在一场比赛里面,技巧和感情都达到同一个水准的话,那差异的对比就是内涵了。
有一位歌唱者演唱《今夜无人入睡》时,自我感觉良好,陶醉在自己的旋律和情感的表达方面,从声乐上所需要的气息、咬字、技巧,到歌曲整体的部署和情感处理,甚至认为能完全驾驭其作品,他兴高采烈地演唱完后,可是听者却反应平平,更多的只是感叹他的声音技巧、条件等。因为他并没有把该表达的情感完全地传递给听众,更多给听众传达的信息:我拥有一副好嗓子,我拥有无可比拟的乐感,等等,所以他并没有得到听众给他想听到的反馈,他四顾茫然,在心平气静后,去请教他的师父,师父就和他说:善歌者,想多于唱(意思就是说:唱歌厉害的人,想比唱的还多)。他得到师父的教诲,自己去观看《图兰朵》歌剧,查看有关资料,了解歌剧创作背景,查阅有关咏叹调的歌曲分析资料,认真地阅读理解歌词,根据歌剧剧情的走向,男主角的想法,和作者的主观意识的想法,把自己置心于其境,寻找当时男主角在京城夜晚下等待答案的心情和感受,得知原来此咏叹调每一句歌词都是那么地一环扣一环,细致入微,情感的丰富程度让他重新认识了这首歌。卡拉夫的咏叹调第一句是:“Nessun"dorma,nessun"dorma!”意思是:今夜无人入睡,今夜无人入睡!这句话看似宣示自己的地位还有自己坚定的信心和不屈服任何人的意志,而实际上折射出的却是京城的夜晚之下,国民人人不得安宁,王子的生命危在旦夕,所有人的心思都在王子的名字上面,王子个人的情绪和决定已经和京城每个人的生命都环环相扣的情节之中,星火即燃,所有的情绪一触即发,在结合两句旋律呈上下八度的关系,在起音瞬间,已经为所有的感情做好铺垫,从乐谱上所要求的力度和根据对故事情节发展的理解,原作者所想表达是让所有的京城人民看到王子自己的决心,这前两句歌词就为整首咏叹调所表达的感情是自然且深刻的,认真阅读后才认识到自己的唱法和想法经不起任何推敲。一些句子仔细揣摩后还真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如第二段歌词中:“Tu"pure","o"Principessa,nella"tua"fredda"stanza。”(你也一样,啊,公主,在冰冷的房间中)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发现,歌词中的意思是暗示了王子的所处的险境和公主所处的境地都很不好,这样的书写也是对王子的心理活动的侧面描写,可以通过歌词得知,希望自己的思念的心声能传达到给公主,在理解内容以后演唱时应该温柔地诉说,再到下一句的“Guradi"le"stele,che"tremano"damore"e"di"speranza!”(仰望星空,那因爱情和希望而闪烁的星!),在上一句的歌词的“冰冷的房间”"与这句“爱情和希望而闪烁的星”,一个是冰冷,一个是热情,通过文字对比,在形象上又是一种感情上的不断升华,这里就要求声音上连贯流畅舒缓并且情绪上不可放松警惕,因为还在那个一触即发的环境下,这里的情感推动也是为了后面男主人公表达情绪而忘我身处逆境做好歌曲铺垫。如果歌者对歌词的见解和文学修养的深度不够,则会造成对咏叹调的作者艺术文学思想反差认识,导致歌曲走向情感偏差,不但会让听者觉得歌者的文学修养反面缺失,而且会被听者误会歌者的艺术是一种“新的见解”,错误的“潜移默化”等等一系列的文学缺失所带来的败像。所以一个出色的歌者,在一定的声乐修养基础上,必须要提高自己文学修养和见识能力,更好地减少原作者和听者之间的情感传输距离,使声乐作品的情感还有作者的主观意识更好地传达给观众,这也是歌唱者修养最初的本质。
二、歌唱中的文学因素
(一)歌词明确歌唱的内容与形象
从声乐的本质来看,声乐就是文学艺术通过人的嗓音表现出的艺术形式,从构成的角度来看,歌曲演唱由音乐、语言、歌词等要素构成的,而歌词在众多要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了解、演唱、聆听时,我们可以对歌词的解读认识得知歌曲的定位走向,确定歌曲作者想表达倾述的内容,借助作者所写的歌词进行想象和根据结合旋律的走向,节奏的快慢,协调性等音乐表现,去发现挖掘作者在歌曲中留下的潜在的思想感情,而加以自己阅历和主观意识而形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音乐和歌词的审美途径是不同的,不过两者的目的是“大相径庭”的:通过传播,让听者“感观刺激”接受艺术的熏陶,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可是两者不一样的是:前者的只能引起心灵上的情绪变化,优点是给鉴赏者留下来的更大的想象空间,缺点是没有很明确地表达出作者的心灵感受,后者是客观外界的直接反映,它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意识、概念,包括中心思想,歌词可以很直接地把作者的心中的思想、情感的变化、清晰可见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来,而且进入人们的脑海之中。我们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是少不了先理解歌词这一步,因为不理解歌词,我们在歌唱中就没有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艺术形象。[BW(S(S,,)][BW)]
《奇妙的和谐》是歌剧《托斯卡》中一首家喻户晓的男高音咏叹调。剧中,男主角卡瓦拉多西在教堂中描绘圣母玛利亚肖像的时候,他不但在画画的时候画着每个礼拜都来的侯爵夫人,而且还想到自己心爱的托斯卡,在画家发现艺术结合美妙时刻,他不顾教堂值班的咒骂,动情地唱起心中爱的旋律。《奇妙的和谐》整曲的节奏是抒情节奏的3/4拍,调性为F大调过渡到C大调再回归F大调,明朗透彻,充分地表现了卡瓦拉多西无拘无束、风流浪漫的性格,再结合曲中的歌词更是让整个音乐的艺术形象更为生动,歌词大胆且热情,旋律委婉,使感情表达更显真挚,陶醉在自己所画的画像里面,更多却是对挚爱之人情感表达,采用借物抒情的方式,赞美了侯爵夫人的美丽,表达出对爱人的爱慕之心,丰富的情感深蕴其中。在前面约有40秒前奏,巧妙地让这首歌“耐人寻味”地铺垫好第一句“Recondita"armoniadi"belleze"diverse”(这各种美妙的闪光,构成和谐的画像)。这里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崇敬赞颂的情绪,弱起的方式更好地展示了此曲的委婉,并没有那么直接地表达出曲意中心思想,但却在歌词中起到了文学诱导的作用,让鉴赏者有了一个对于接下来表达的情感产生浓烈的兴趣,也在接下来的第二段歌曲的演唱做好表达对象的情感铺垫。“E"brunan"Floria."L"ardenteamante"mia”(弗多利亚,我那热情的爱人长着褐色的头发),呼唤着恋人的名字,歌颂的直接让曲子有了明确的内容与形象,每一个节奏逻辑弱音都在体现出了恋人在男主角心中最温柔的那一面,谱上标记的sostenendo感情术语更明确了内容与形象。在前面的铺垫之下,紧接就是对恋人的赞美,情绪的不断升温,并带怜爱、感叹之情。可是接下来的一句的赞颂让这首歌更富有形象鲜明的对比:“E"te,beltade"ignota,cinta"di"chionme"bionde.”(而你这未知的美人,却长着金色的头发)画家从对心中人的称赞忽然转移到侯爵夫人,情绪表达对象的转换使得这首歌更生动,也更是对于画家性格的写真,感情炽热奔放,也明确了歌颂对象对比。“Tu"azzurro"hai"l"occhio,"Tosca"ha"locchio"nero”(你有一双蓝色的眼睛,而托斯卡的眼睛是黑色的),画家歌颂对象不断地转换,先赞美画中人,继而赞美托斯卡形成对比,对比之中可以明确了心中恋人的地位。综上所述,曲中的歌词明确了对象、内容:心中挚爱的恋人,画板上的圣母像,在客观与主观的对比中,使用客观意识对画中人的赞美,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从主观上的比较更有优势,在歌曲里面更好地表达画家对心上人的怜爱的思想感情,如果说画中人的赞美只是画家客观的评价赞美,那心中人的赞美就是画家主观意识和个人情有独钟的爱恋,这就是所谓的“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样的对比更加明确了这首歌曲的中心思想内容和清晰的形象。
歌曲旋律跌宕起伏,深具内涵,歌词句句大胆直接且意深洗练,词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奇妙的和谐》毫无疑问是一首表达个人主观感情思想歌曲,但歌词不落俗套,反而通过对画中人的赞美,对比的常用手法,客观意识和主观意识的碰撞更能体现出曲中的所表达的感情深邃。放开思绪,客观地评价画像,主观地对恋人怜爱赞美,通过旋律不断丰富,使《奇妙的和谐》的艺术性得到了极致的发挥。我们再从音乐和歌词的审美途径来分析,如果只有歌词没有音乐的旋律加入,我们只能了解《奇妙的和谐》是一个画家在自我的感叹,在别人看来,这是一首赞美自己心中恋人的一首诗。假如只有曲子而没有歌词,许多人压根都不知道这首曲子想表达什么,更不会想到这是一首赞美恋人的曲子。纯音乐的局限性,非确定性、非具体性在这里体现得较为明显,纯音乐的性质也决定了这个结果,绝不会达到今天如此家喻户晓的艺术效果。所以,单纯的音乐只能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最多只能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如果需要表达的形象和内容更加清晰具体,则需要加入文学部分。歌词以客观的形式在歌唱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了表达的内容与形象。
明确歌词文学在音乐里面的内容与形象的概念,纵观西方的音乐史,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本文作者在学习西方的音乐史时了解过《英雄交响曲》创作背景与创作过程:《英雄交响曲》的作者是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是一个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十分向往的人。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因此贝多芬是拿破仑的拥护者,为了表达对拿破仑的称赞,他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想将此首曲子献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原稿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但是就在贝多芬即将把这首曲子献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时候,得知拿破仑接受了皇帝的封位,他心里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和打击,他愤怒无比地撕掉乐谱开端的那一页,并在新的乐谱开端写上“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即后面的《英雄交响曲》。由这里可见,没有歌词的音乐,其形象性的不确定由此可见。
(二)歌词奠定歌唱的情感基础和旋律走向
歌曲创造都是先由歌词的出现,确定了这首歌曲的基本情调,词作为旋律的导向,决定歌曲的喜怒哀乐,旋律大多是为了丰富歌词,深化歌词,强调歌词中情感而存在的,以歌词情感为中心,发挥音乐拥有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的特性去展示整首歌曲的情感内涵。耳熟能详的《今夜无人入睡》中的“Ma"il"mio"mistero"e"chiuso"in"me,il"nome"mio"nessun"sapra”(但秘密埋藏在我的心中,无人知道我的名字),旋律的走向一直保持充满着希望的情绪高度,“No,no,sulla"tua"bocca"lo"diro”(不,不!我将要轻吻你,当这大地破晓之时!)紧接上一句,这是由上一句的歌词做好的情绪起伏的准备,坚定唱出两个“NO”,句子的意思就表达男主角是坚定、毫不犹豫的情绪,在这里必定是上行音阶,而且有连续的三个“a2”强有推动力的高音,更是丰富了歌词想要表达的情绪,后面歌词想表达相对于前者的是更内涵且温柔怜爱的意思,旋律固然是随着下行音阶而走,也为了最后坚定的情感爆发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歌词要表达情绪走向已经决定了旋律的基调,这里的旋律采用共同和弦的特点也刚好适应了这首歌曲的感情走向。“Ed"il"mio"bacio"sciogliera"il"silenzio",che"ti"fa"mia。”(以我之吻来揭开谜底,让我们结婚!)短暂的停顿是为了后面的女声合唱奠定了旋律的基调。最后的收尾更是深入人心:“Dilegua,o"notte!Tramontate,stelle!”(消失吧,黑夜!星星沉落下去!)在这里歌词表达情绪是不断地高涨,情感推动是不断地变快,旋律自然而然顺着上行音阶不断升高,借用间奏的助推,带着胜券在握的情绪,命令黑夜消失,星星的沉落!此处高音“a2”连续出现让整首歌曲旋律的情绪推到了“最后的冲刺”,激扬的旋律更是让听者对后面的高音出现更为期待。“All"alba"vincero"Vincero!"Vincero!”(黎明之时,我将获得胜利",胜利!胜利!)维持稳操胜券的自信,两个胜利的词语的重复也是更加肯定全曲的高潮,旋律上必定是推波助澜,上行音阶中的b1"d2g2"到最后的d2b2"a2"的旋律,伴随着势如破竹的伴奏音乐唱出最后的高音“b2”在激动圆满的情绪中圆满结束全曲,最后的辉煌推进的旋律伴奏结束,更是让曲子深入人心,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出,歌词确定着歌曲演唱的感情基础的走向,旋律为了让歌词更加地表达情感,不断渲染、加深、对比,再配合歌词表达情绪。两者经过相互渗透交融,从而使歌唱具备了客观明显的情感内容和诗词相配的歌词,单纯依靠纯音乐的表达是达不到如此效果的。
三、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的关系
(一)文学修养与歌唱情感
歌唱的情感来自于对歌曲作品的内容的认识,作品给我们展现的是作者想表达的“态度”“体验”,歌唱的情感丰富和寡淡,深刻和浅化都反映出了歌唱者的文学修养程度,对作品不同的理解会因为歌唱者不同的文学修养程度、文学阅历、时间经验的不同而不同。在各种方面的不同也会造成细微的情感差异和歌唱体验;因此在同样的条件、同样的技巧下,文学修养的水平也决定了歌曲演唱的高度,歌曲演唱与文学修养的深浅、知识的积累的多少和阅历的沉淀等因素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歌唱的情感与文学修养息息相关。
文学修养是人通过理解、阅读、探索文学作品的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和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歌唱者表达歌曲内容时来判断他的感情是否真挚,是否健康,是否细腻,是否丰富等多方面的要素了解歌唱者的文学修养底蕴。歌唱家考夫曼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歌剧演员,他的感情必定是丰富的,因为只有这样在歌剧舞台上才能融入角色。”这段话非常明确告诉我们,为了成为好的歌唱者,必须提高文学修养中丰富自身的情感,把自己最真实的感情投入到演唱之中。由此可见,文学修养的情感和歌唱者是密不可分的。
拥有“帕瓦罗蒂首位亚洲弟子”称号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他演唱的歌曲表达的情感不但真挚且富有生命力,温柔多情又不失阳刚之美。他的成名曲《你是这样的人》,听罢令人热泪盈眶,激动万分。听众在他的歌唱中不知不觉地被带入《百年恩来》那些历史事件中,可见情感是多么的真挚和富有含义。《你是这样的人》是一首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录制的大型电视专题纪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曲,歌词朴实与主题环环相扣,旋律优美且荡气回肠,通过每一句歌词和每一条旋律,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伟人辛勤一生的画面,了解到他对祖国和人民“泰山”般的厚爱。
通过歌词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三宝、词作者宋小明对恩来总理的追思与爱戴,歌颂恩来总理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怀念着他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为了表达作者对恩来总理的所塑造的形象和怀念,仅拥有良好的声乐修养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作品创作的背景理解,是否能领会作者的创作的所思所想等;在这一点上,歌唱家戴玉强在歌唱中毫无疑问做到了,他歌唱的情感自然,浓烈且富有文学修养,从第一句的“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他减慢速度缓缓唱出,丰富了对总理诉说的情感,前后强弱的对比强调更是使得情感更加浓烈,到“不能不想,不能不问,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他演唱的每一个字都十分有重量,一句比一句强,一句比一句感情深挚,感情的波浪一浪比一浪高,所迸发的情感无疑都是对总理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戴老师在这里突出了情感的起伏,所表达声音有控制的,用叹息的歌唱技巧表达对恩来总理怀念,在艺术情感的给予上毫不吝惜。戴老师的演唱那么地声入人心,毫无疑问他对作品的背景、内容、创作的思想等文学因素都是了如指掌的。我们可以得知,文学修养的程度大部分确定了歌唱情感的丰富与否。
(二)文学修养与歌唱想象
歌唱的想象是在歌唱表演中的“金钥匙”,想象是任何一种艺术创作,艺术表达都需要具备的一种才能,各种表演艺术都离不开想象力。在声乐演唱中,想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歌唱的想象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起到丰富情感的作用,包括艺术的再创造,想象和联想也能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歌曲的演唱也是一种创作性的想象心理活动,想象是艺术的先导,没有想象活动,也就没有演唱的艺术创作。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象力。”
每一首声乐作品都由时间背景,情景内容,作者所表达情绪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通常有些“新手”歌唱者则认为把声乐作品交代的内容“一板一眼”地表达出来就等于完成任务了,其歌唱的感染力“微乎其微”。而有些歌唱者可以依据作品指定的内容,结合自身的文学修养,通过联想,让自己处在所想象的环境中,歌唱这种状态下的歌唱,可以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情感与内涵,并且真实地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体验,更好对作品进行再创作。这样一道道“工序”下来的歌唱,其感染力度“可想而知”。从前者和后者的相比,我们可以得知想象是歌唱演唱的必要条件,而文学修养的深浅程度又决定想象的丰富与否,所以通过不断文学学习让联想和想象能力丰富,也就可以提高歌唱的文学修养高度。
因此,无论是演唱作品,分析作品,都应该充分运用想象里丰富歌唱情感,促进声乐艺术的进步,离开文学想象的歌唱是不存在的,离开文学想象的声乐艺术更是不存在的。
(三)文学修养与音乐理解
音乐是文化、人生、美感连成一体活的过程,活的律动。可见文学与音乐本身存在着某种联系的。如果说文学是静态的内涵表达,那么音乐则是动态的情感描写。文学与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别,但是在表达情感形象上有了某种的一致性,就因为这一致性从而使“声乐”这一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的诞生。在声乐的表演形式下,音乐通过文学所表达的内容有了鲜明的形象,文学通过音乐的媒介让所表达更富有审美价值。
著名的作家小仲马曾经说过:“50年以后,也许谁都记不得我的小说《茶花女》了,可是威尔第却让它成为了不朽。”[3]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茶花女》文学作品以歌剧音乐为媒介,使茶花女的故事更富有审美价值,在歌剧的舞台上流芳百世。在音乐与文学作品关系这一讨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有趣的想法:“如果宫崎骏的电影没有了久石让的配乐,会是怎么样呢。”[4]对于某些人来说“我无法想象”,因为宫崎骏用一部部作品向世界传达着和平博爱的思想,再加上久石让大师的音乐更是让这一思想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天空之城》到《风之谷》的每个音乐都在电影屏幕十分形象,仅仅某个乐章的开始都能让人联想到:天空之城是否存在的呢?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音乐的理解不能认为仅仅从音乐方面的积累即可获得,可见文学修养对音乐的认识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歌唱者要在歌唱中有所成就,那就必须通过积累和阅历的沉淀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拓展对音乐本身的充分认识。
(四)文学修养与声乐技巧
歌曲演唱本身就是一种需要高度表演技巧的创造行为。在歌唱表演中,为了让听众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歌唱者必须学会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而在这一能力的基础上,锻炼出能表达作品内容和丰富作品二度创造所需要的歌唱技巧。歌唱技巧是服务于声乐表达情感里重要的手段,需要掌握发声方法、气息控制、腔体运用等,所以歌唱者想要唱好作品,必须要掌握与作品高度一样的歌唱技巧能力。
歌唱所需要的“乐器”是歌唱者的自身,即为“嗓音条件”。每个人“条件”的不同导致每个人所需要的技巧的不一样,“条件好”的往往忽略的却是歌唱技巧的灵活运用、适当运用,因为作品透露出的情感需要多少技巧,多少情感的运用都是歌唱技巧重要标准,掌握和控制技巧运用比演唱的基本功还要困难,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情感,需要用什么样的技巧来表达更为恰当,所以在提高自己的歌唱所需要的情感技巧之前,歌唱者必须要在歌曲作品理解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歌唱者提高技巧前提是必须要彻底了解文学所表达的内容,再去选择和学习合适于内容的技巧。
著名男高音戴玉强在他的超级声乐慕课时,曾经说:“一个好的声乐老师,他首先会教一个学生如何审美,什么样的歌唱才是最好的。”[5]同理可得,文学修养为歌唱者提供了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功能(即为音乐审美感),让他们通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从时间、背景、地点等各个因素去解释作品,怎么样的歌唱才能使作品的呈现更加全面丰富,情绪到位从而学习相对应的歌唱技巧。
《两地曲》是一首歌颂柔情浪漫爱情的艺术歌曲。由王森作词,后经朱亮镇谱曲改编,及朱亮镇夫人毛节美钢琴伴奏创作完成。《两地曲》在时兴的“大歌”政治意识倾向意识形态下,摒弃歌颂政治情怀、爱国精神的倾向,相反,选取情侣间异地恋情的思念作为切入点,间接地升华出军功章上“有你一半也有我一半”的高尚情怀。这种别出心裁的表达方式给人无限的遐想,通过曲调元素的融入,更加彰显词曲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
由第一乐段第一句的“你在北国,我在南疆”,在那里就已经表达异地思念之情,在这里应该表达出距离与空间感,这更有利于情感的推动,在“北国”的国字我们可以使用高位置的技巧,让声音走远一点再挂住胸腔,因为从文学理解来看,“你在北国”相对于“我在南疆”相对来说还是距离还是较远的。所以故做造出的“回声”效果可以让整首歌曲更加生动且形象,“南疆”的疆字就胸腔在挂住高位置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以前者的“北国”距离感的形象更加鲜明对比,在这里不能用于过多的音量表达情感,为了表达出作品内容的效果。歌唱者可以练习控制气息的技巧,从而为第二句“啊”开始做好情感铺垫,将柔情爱慕之意升华。
第二段乐段的第一句,在演唱时为了表达出含蓄奔放的思念之情,在这里可以给人一种对未来重逢的憧憬之情,凸显乐句不同的抑扬情绪,在这里歌者可以强调“星空,目光,落霞,梦想”字眼,加强语气,表达奔放的思念的情绪。这一大段要做到气息控制,保持语句要完整,表达的意思,情绪一定要到位;如果做不到气息控制,那整个乐段乐感不但会破,而且还会造成情感输送出现阻碍,所以技巧的应用与文学修养的作用息息相关。若要提高自身的歌唱技巧,必须先“吃透”文学里面的内容,这也是检验一个歌者的音乐修养的重要标准。我的导师孙建华曾经说过:“演唱前,要想唱好作品,你就先把自己变成剧中那个人物,唱时要有形象与画面。不能被旋律和情绪冲昏了头脑,要保持头脑冷静,心却是狂热的,这样的歌唱才能让作品富有生命力。”因此我们要求歌唱者,不仅需要掌握完善的歌唱技巧,还必须具备对文学理解的能力以及各个方面的修养。
许多歌唱者对一首歌的演唱几乎千锤百炼了",他们有着过人的技巧、无人比拟乐感和声音条件,可是在歌唱的过程中总是不尽如人意,仗着自己“先天条件”和自己的经验演绎作品,还自作聪明地在作品的理解上加入错误的技巧,不但使得歌唱自身唱得“辛苦”,而且让听众受尽了听觉上的“折磨”,与那些好的歌唱者对比之下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因为好的歌唱者必定具备良好文学修养。
(五)文学修养与演唱风格
唱歌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存在于社会,从经久不衰到日益壮大,再从社会生活的需要到今天不可或缺的地位,都在展示唱歌“自身”的生命力。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也促使不断有“新艺术”创造的诞生。无论是听者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是歌者对于艺术的追求,“在人类是不断进步的”这一真理下,艺术追求形成的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不但完成了自身的追求,也能为听众提供需求,以满足人类对美的追求。
在日常艺术学习中,无论是从音乐会的现场还是到欣赏歌曲演唱视频,让听众滔滔不绝的话题大多数都是演唱者的风格喜爱和偏向。因为每个人对“美”的需求都不一样,所以他们更情愿享受自己喜欢的风格演唱给他们带来音乐上的熏陶。歌唱者以不同的嗓音、不同的技巧、不同的文化修养,通过长期歌唱活动形成稳定的,独特的歌唱风格,而文学上的修养在歌唱风格的形成中起到直接的关系。歌唱者的自身的文学修养,对于是否能掌握作品、提高作品的表现能力和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大多的歌唱者往往忽略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其音乐的感染力、表现力显得苍白无力。
本文作者在平时的声乐学习、参与比赛和观看视频中,了解到很多歌唱者为了歌曲演唱有新的含义和内容,急于求成,不知不觉步入了声乐的“雷区”,而这个“雷区”正是不根据个人自身的嗓音条件等各种因素去模仿自己心中“梦寐以求”的演唱风格。在享受这一速成的方法所带来的影响后无法自拔,声乐后期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毁掉自己嗓音。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一位男生在比赛过程中演唱《我的太阳》这一作品的时候,不但咬字不清楚,而且手脚十分不自然,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模仿某个明星所做的动作,并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从最后比赛结果来看,的确不尽如人意,因为他唱出来的音乐不是属于自己的音乐,而是在一味模仿某位歌唱家。由此可见,演唱中独特的风格并不是仅靠模仿即可以完成的。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到每个声乐大师演唱作品时所表达的感情和内容的信息。因为声乐大师善于表达的是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他们不但拥有处理音乐的能力和了解作品所表达的阅读见解,而且文学修养底蕴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演唱风格;在二度创作上加入自己独特的风格,给以作品新的“生命”,所以我们歌唱者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形成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文学的修养是你的第一选项。
结语
歌曲演唱是人类音乐艺术中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活动。无论是从外在的形式还有内在的含义,文学在声乐中都是难以割舍的。歌词不仅使歌曲有了明确的情感思想,而且使歌曲演唱有了明确的内容与形象。歌曲演唱的本质是二度创造,为了让二度创造更有意义,文学修养的滋润必不可少。文学修养引导着歌唱的情感,培养丰富着歌唱的想象,为歌曲演唱提供一个自由发挥艺术的想象空间,使歌曲演唱变得更有意义且富有形象,促使表达情感内容和思想更为清晰。因此,若想驾驭歌唱,必先驾驭文学。
综上所述,歌唱少不了文学修养的支撑。演唱的成功与失败,文学修养在这一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歌唱者,要想驾驭歌唱艺术,就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声乐修养,同时努力地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从中吸取营养,获得情感,丰富想象,正确运用技巧,明确歌唱艺术的真正含义,为欣赏者提供富有个性、丰富多彩的歌曲演唱作品。
注释:
[1]萨姆·摩根斯坦.作曲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3.
[2]外国音乐参考资料[G].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978:70—71.
[3]年度歌剧之王威尔第《茶花女》[OL]https://www.concerthall.com.cn/page.php?id=5942.
[4]《环球》杂志[OL]https://cul.qq.com/a/20161206/012633.html.
[5]戴你唱歌第45课[O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c2MzEwMjI4NA==.html.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