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鼓书音乐特点

2019-04-29 00:00:00宋书亚
当代音乐 2019年9期

[摘要]长子鼓书作为在晋东南地区炙手可热的说唱曲种,其旋律朴素自然、通俗易懂,受到了当地听众的喜爱,在其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调式特点、旋律特点及曲牌特点。

[关键词]长子鼓书;基本调式;旋律;曲牌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9-0095-02

一、调式特点

长子鼓书调式较为灵活,以G宫系统为基础调,在实际说唱表演中会根据艺人嗓音条件进行升降调。另外,长子鼓书在保持基本曲调外,有时还会插入其他说唱唱腔,因此长子鼓书的调式也会随之转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和长子鼓书包容性特点有关,艺人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其他曲种(如道情、落子、坠子等),并将其融入长子鼓书中。因此,根据鼓书调式类型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基本调式

基本调式是指在整个说唱过程中曲谱从始至终都使用G宫系统调式。

如在《回杯记·花亭会》中,其调式在保持G宫系统不变的情况下,加入7(变宫),形成加变宫的六声徵调式。整个唱段中并没有进行转调,这是长子鼓书最常见的调式特点,即使其调式发生变化,也是由于艺人嗓音条件的不同会使整个唱段降低半音或全音,使艺人能更好地表现唱段的情绪变化。

(二)变化调式

长子鼓书在其基本调式的基础上,有时会加入其他艺术形式,其调性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说唱过程中会进行转调。这种变化性的调式在长子鼓书中较为常用。[1]

如在鼓书唱段《门楼会》中,调式由徵调转到商调,最终再转到徵调结束,在其转调过程中,就插入了河南坠子的唱段。这种唱腔上的相互融合、借鉴和创新,使得整个唱段更为丰富多彩,表现力也有很大提高,起到了调节观众情绪和避免产生听觉疲劳的作用。因此,这种在长子鼓书中夹杂着其他说唱曲种的形式是现在较为常用的形式。

二、旋律特点

旋律,是音乐的首要要素,无论是在传统民歌还是各种大小型的说唱音乐中,旋律都有着重要的地位。[2]优美动听的旋律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在晋东南地区炙手可热的说唱曲种长子鼓书其旋律朴素、通俗,受到了当地听众的喜爱,在其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旋律特点。在长子鼓书的唱腔音乐中旋律重复的发展手法被多次运用,根据旋律不同的变化方式可分为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两种,在长子鼓书的唱腔音乐中一般变化重复使用较多。接下来,以长子鼓书传统书段《回杯记·花亭记》为例,分析长子鼓书唱腔音乐中的旋律特点。

(一)完全重复:是指把某一音乐材料,原封不动地反复一次或多次。

在以上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长子鼓书说唱中一般会用相同的旋律配以不同的鼓词进行说唱,有加深听众对鼓书旋律印象的作用。

(二)变化重复:变化重复是在保持原有的基础音乐材料不变的情况下,对其旋律进行发展变化,这样既可以加深听众的旋律印象,其唱腔音乐也可向前发展变化。这种旋律发展手法较为灵活多变,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扩展性重复

扩展性重复是指在重复乐句骨干音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变化,使其节奏发生变化,这种旋律技法类似于西方旋律技法中的“变奏”,但鼓书中的扩展性重复很少涉及“变奏”中改变和声、织体、调式调性等复杂的扩展手段,只是进行了节奏上简单的扩展。[3]

在以上谱例中,两个乐句第一小节完全重复,在第二小节开始进行旋律扩充。这种扩展性重复使旋律在重复的基础上增添了新鲜感,使旋律更加流畅丰富,是鼓书中经常使用的旋律技法。

2.头尾旋律重复

这种旋律重复可以使听众对唱腔旋律加深印象,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这种变化主要是指在一个乐句单位内句头或句尾旋律发生改变的一种旋律技法,头尾不能同时发生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种:

综上所述,通过对长子鼓书的谱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长子鼓书旋律特点以变化重复为主,完全重复为辅,在强调旋律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

而在音程上,鼓书多以一二度的平稳级进为主,四度以上的跳进很少出现。这样的旋律特点使长子鼓书更有助于故事情节的叙述,平稳的旋律进行也使演员更容易把握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进行细腻情感的演绎。

三、曲牌特点

长子鼓书中的器乐曲牌大多是为了配合曲目剧情而出现的,有前奏曲牌和间奏曲牌两种,并通过乐器演奏的方式来表现,对烘托环境气氛、刻画故事主角形象起关键作用。

(一)前奏曲牌

长子鼓书的前奏曲牌用在正式唱腔开始之前,有吸引观众注意和烘托剧情气氛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鼓书的前奏曲牌不再单一,根据前奏曲牌不同的创作方式可分以下三类:

1.传统曲牌

长子鼓书形成初期,其前奏曲牌都为一些传统的曲牌,如“小开门”“光棍哭妻”“刮秋风”等,大多用于传统曲目的前奏,如今使用较少,只在一些中长篇传统曲目时会用。

在前奏曲牌《小开门》中,其旋律中多有附点节奏型的出现,再加上锣鼓等伴奏器乐烘托欢快的氛围,适用于气氛较为活跃,情节较为欢快的曲目中。

在前奏曲牌《光棍哭妻》中,用这种下行旋律线和拉弦类乐器来营造比较伤感、平缓的氛围。因此,这一曲牌多适用于气氛悲伤、情节凄凉的曲目中。

2.创新曲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审美能力的提高,传统曲牌渐渐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到了改革开放后,为满足观众审美需求,前奏曲牌开始大量运用一些民间小曲或小调来替代传统曲牌。

如创新曲牌《打连城》,选自21世纪初流行的民间小曲《打连城》中的片段,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因此把其作为前奏曲牌。这类曲牌在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也有效地防止观众产生听觉疲劳。

(二)创作曲牌

这类曲牌是由鼓书艺人或专门的作曲者根据剧情气氛和剧目内容的需要创作而成的。除此之外,参加曲艺大赛作品中的一些前奏曲牌则取材于自身的曲目内容。

现代鼓书曲目《小两口回娘家》的前奏曲牌,由专业作曲者根据曲目内容的整体情绪所创作,把小两口回娘家喜悦、期待的情绪真切地烘托出来,也为鼓书正文内容进行铺垫,使观众一开始就进入热闹、愉悦的氛围中。

这些前奏曲牌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基础上,也使长子鼓书的前奏曲牌更为灵活丰富,对扩宽长子鼓书听众范围和扩大长子鼓书市场需求起到积极作用。

(三)间奏曲牌

长子鼓书的间奏曲牌也就是俗称的“过门”,是依附在各种板式上的,在唱段中小括号内的旋律都为间奏。经过对曲谱的研究分析,笔者把长子鼓书中的间奏曲牌大致分为句间间奏与段间间奏两类。现以唱段为例进行说明:

1.句间间奏

在《回杯记·花亭记》的唱段中,每一乐句后都会跟间奏,并且间奏以上句和下句为一个单位进行重复,这种间奏的重复能使观众熟悉主题音调,也可增加剧情氛围,起一定的强调作用。

2.段间间奏

在《回杯记·花亭记》的唱段中,还出现了段间间奏,在小甩腔和流水板中间插入了间奏,这一间奏句幅较长,通常在板式间、鼓书与坠子、落子间和转调间起衔接作用,间奏可以使演员调整状态,稍加喘息,为接下来的转调或情绪转变做好准备。

间奏曲牌的主要功能是在延续说唱表演的基础上,为表演者提供表现肢体动作的空间和得以停歇的契机,使鼓书整个表演过程更为清晰、流畅。

注释:

[1]蔡建民.长治曲艺概述[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95—101.

[2]蔡建民.长治曲艺音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5—7.

[3]张晋莎.浅谈山西长子鼓书的艺术特点[J].北方音乐,2017,37(13):32.

(责任编辑:崔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