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对中职学校钢琴教学课程提出了在帮助学生熟悉钢琴基本功演练的基础上,深入贯彻音乐文化的要求,通过提升教师课堂素质教育水平,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加大学生自我培养能力的发展力度。本文围绕中职学校钢琴教学展开研究,在分析渗透音乐文化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具体的渗透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钢琴教学;音乐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9-0088-02
钢琴音效功能全面,所弹奏出的音色沁人心脾,充分流露作品的情感,享有“乐器之王”的美称。作为中职音乐必修课程之一的钢琴课,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负责钢琴演奏基本功的培养,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切身体会钢琴音乐的美。中职钢琴的教学与学习目的,主要在于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发,而非音乐专业性的提升,在学生音乐艺术修养得到提高之后,自身素质自然得到提升。学生处于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内,在学习与生活中,都有助于自身修养的完善。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了中职钢琴教学中如何渗透音乐文化。
一、钢琴教学中音乐文化的渗透意义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广大教学工作者也逐渐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当作了重要课题。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传授音乐知识、熏陶音乐文化也逐渐凸显了更大的重要性。音乐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更加显著的审美教育功能,同时音乐文化的渗透在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及智力与潜力的开发中也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1]。所以,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着重关注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渗透。而在中职音乐课堂中,钢琴教学独具吸引性、新颖性,将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使学生对艺术因素具备更高的敏感性,同时也可使学生在今后日常生活、音乐学习中,欣赏各个作品时能够以独特的音乐视角切入。此外,就音乐文化来说,在本质上与文化中的音乐相互渗透,加之钢琴演奏教学中几乎始终存在着轻理论、重实践的弊端,中职钢琴音乐教师应当结合这一情况,积极进行传统教学观点的转变,密切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以便将学生钢琴学习状况从根本上进行改变。钢琴教学渗透音乐文化,可将积极模式与调整的教学作为认定,教师应当着重关注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与完善,学校则注重与教学环境的完善。同时,课堂教学的创新或是音乐文化的渗透,皆与教师理论研究及合理利用工作时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开展音乐理论研究,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通过有效渗透音乐文化,并在潜移默化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实现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
中职钢琴教学中音乐文化的渗透,着重突出了素质教育,是学生人文素养、道德修养的重要培养措施。中职钢琴教师作为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引路人,应当关注自身音乐专业知识体系的完善,通过良好榜样的树立,促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钢琴并正确学习。
二、中职钢琴教学中音乐文化渗透策略
(一)引领学生正确解读钢琴谱
钢琴音乐作品表达的思想内涵中,若是将创作者思想情感的乐谱融入,那么演奏者就需要借助创作者提供的乐谱深入解读思想情感,并呈现音乐背后潜藏的文化内涵[2]。而在解读钢琴谱时,下述几点需要着重关注:
首先,音符。作为音乐作品“词语”的乐谱音符,准确地用词方能正确表达音乐作品。教师教学中,应将学生识谱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内容,避免作者语言传达错误的问题产生;其次,分句。钢琴音乐乐思的思想,与乐句的应用关系密切。就音乐文化的组成而言,钢琴音乐句逗因素中的乐谱中连线等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通过融入钢琴音乐作品,并对其句法、曲式结构等逐一细致地讲解,使得学生能将钢琴音乐内涵文化从细节处把握;最后,层次。音乐层次性能使钢琴如同乐队一般完成更丰富的音乐内容的表现。因此,需在整个钢琴教育中贯穿复调立体思维的训练,指导学生如同指挥家一般进行作品演奏,使其在思考钢琴作品的表现时,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
(二)引导学生把握作品创作背景
钢琴音乐创作风格因作者的不同也会有所改变,在创作与演奏钢琴音乐时,会将自身个性化创作特点融入。我们所了解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之中,创作者基本都融入了自身所了解的生活,加之社会特定文化的影响,创作出了极具时代特征的作品。首先,各个时期与流派的钢琴音乐有着差异十分显著的风格,如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对于感情抒发更为关注,而古典主义钢琴的音色风格典雅质朴;其次,个别钢琴音乐作品,显著突出了创作的独特背景信息,如创作者对于作品创作的过程、目的及用途等;再次,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也是自身民族特色的体现[3]。所以,创作者需要对钢琴音乐创作的地域性色彩充分挖掘;最后,同时期的各个钢琴音乐创作者,在创作思想方面皆有不同。尽管社会环境相同,然而每个创作者由于在个人素养、精力、艺术潜力等方面都不是完全一致的,这样一来也就有了不同创作风格。如同属于维也纳钢琴音乐创作者的贝多芬和莫扎特,彼此风格截然不同。贝多芬创造豪放、充满哲理的作品,反观莫扎特的作品,却是轻快而又朴实。此外,钢琴音乐创作者在不同时期下也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如贝多芬早期作品风格完全不同于晚期作品风格。而作品题材形式也能对钢琴音乐作品个性风格构成一定影响。如肖邦的作品包含浪漫主义的抒情性作品、洋溢激情的爱国情怀作品等多种类型。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创作风格,切身感受创作者的情感。
(三)突出民族作品的作用
钢琴教学期间,教师需要着重明确民族作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思想内涵及人文色彩等,在此类方式的运用下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教学中,教师可将我国钢琴曲中蕴含的民族乐器音色首先讲解给学生,通过演奏模仿,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其民族特色,如暗淡悠远是箫音色最突出的代表,清亮高远的音色表示古筝,虚实相间代表着古琴的音色。如教师可在《梅花三弄》钢琴演奏示范中,要求学生在网络的帮助下,提前了解有关于该曲的原始演奏乐器竹笛的音色特点、演奏技法找出,学生具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在讲解理论和实践演奏中,学生领悟曲子的程度能够更快提升。
(四)提升传统钢琴技法
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改编自传统民乐的很多,因键盘乐器特点的存在,“拨”“捻”“抹”“滑”等技法皆不可运用。对此,钢琴艺术家创新了技法,如模仿鼓声渐起时,将手腕放松,弹奏是以颤动的方式进行;模仿笛声吹奏时,指尖简洁干脆地触键;模仿古琴、古筝时,指腹轻抚触键,借助连奏和滑音将音色与音强改变。我国琴曲演奏中,细腻的技巧充分展现了古乐各乐器的表现及情感变化,现有钢琴技法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我国钢琴家逐渐走红,技法的提升充分展现了我国钢琴的魅力。对此,中职钢琴教学中,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将这类优秀的钢琴曲演奏展现给学生,通过视听方面的强烈感受,将学生内心征服,使其逐渐喜爱中国风钢琴曲演奏,如此一来也就能为学生技能与音乐修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五)依托实践活动渗透音乐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中职音乐教育环境、教学任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校也在积极创新办学理念,追求准确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提升自身办学竞争力。此外,依托各类活动也能实现音乐文化的渗透,例如班级合唱大比和小型音乐会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展现自身才华的机会,使其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同时,应当继续秉持新课改理念,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依托实践活动渗透音乐文化。而课外活动则是践行素质教育、渗透音乐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校内可用设施与资源的充分利用下,如借助学校报刊阵地宣传作用,或依托校园网宣传音乐文化内容,也可在校园广播、橱窗等载体的运用下,对学生音乐艺术修养潜移默化的进行培养。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面对外界各类新事物时,都渴望能够接触更多。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倘若能够引入前卫音乐文化,那么必然能够有效发展学生今后的音乐道路。
结语
通过渗透音乐文化,能够启发并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开发。素质教育旨在对具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是历史对教育工作者赋予的使命,是时代的需要。中职钢琴教学中,不但要对艺术理论教育实践研究予以重视,同时还须积极创新教育观念、受教育者观念,通过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充足投入,营造和谐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推动学生整体修养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释:
[1]李昌粼.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08):206.
[2]蒲熠.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8(04):120—121.
[3]崔洋.关于中职学校钢琴教学中的音乐文化渗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05(22):318—325.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