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音乐鉴赏课程改革要结合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来进行。本文分析了海南本土音乐的特点、高职音乐鉴赏教学中引入本土音乐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海南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海南本土音乐;高职;音乐鉴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9-0075-02
音乐的鉴赏源于美国,这与美国的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平等、开放、包容及多样性兼备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如:美国文化在形成中音乐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不同民族间通过音乐的鉴赏而逐渐达成各民族间的认同以及相互之间的尊重。在科技、经济高速增长的新时代背景下,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了不同文化的交汇融合,互联网让整个世界、各个领域紧密地联成了一个经济发展共同体[1]。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以及文化的多元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文化的多元性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继承并发扬各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需要共同破解的难题。具有鲜明的本土音乐是传统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
高职教育是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产业发展及社会分工的细化而产生的一种职业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强调的是以社会实际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就业(不是学术)为导向,以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更多的是知识应用、技能的掌握运用)培养为目标。对于高职来说,音乐鉴赏课除了教育大纲要求的规定内容以外,更应结合本地域的民族特点、风俗文化,将教与学和本土音乐有机融合,海南本土音乐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2]。在新时代背景下,将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体系开发、音乐教育教学同海南本土音乐有效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海南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海南本土音乐的特点
在和声、曲调等方面,海南的本土音乐显得粗糙、简易,但直指人心,更能让听众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野性,更具自然的、朴素的美,歌词的表现尤为突出。海南本土民族就是黎族,黎族音乐真情自然流露,更多的时候以它以原生态的风格来反映生活的内容,以直接的方式来表达了愿望、心情、梦想与追求。海南本土的黎族人将生活中最感兴趣的、具体生动的、实实在在的、原汁原味的生活本身以音乐的方式,把高兴、愤怒、哀伤、快乐等不同的生活状态表达出来。作品风格处处体现了直言、不造作、炽情、善良和淳朴,全方位展现了海南的本土群众直爽、真诚的品性,让听众体会到了独具特色的真情诗意和乡音土语的韵味。
黎族本土音乐是海南的土生文化,将其应用于高职的音乐鉴赏课程体系中,仅可以丰富音乐素材、理解本民族深厚的情怀,还使高职课程体系中的音乐鉴赏趣味性更浓。海南的本土民歌应用在高等职业教育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因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更能激发起师生的创新、自主意识不断提升。高职教学的对象大多都是本土的,将其应用于高职的音乐鉴赏课程体系中更能发挥美育方面的作用,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应用本土音乐的同时,也是对本土音乐最好的传承传播以及保护,对黎族本土民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优秀黎族本土特色文化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海南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是引入本土音乐到高职教育的音乐鉴赏课程中,更有利于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包括高职在内的各高校院所,是本土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关键阵地。对于包括高职在内的高等教育而言,不仅仅只是承担着提供人才的支持,更是传承本土音乐文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路径,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总的来说,本土音乐文化要发展,实现有效的传承,离不开包括高职在内的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力量。
其二,本土音乐文化引入高职音乐鉴赏教学活动,是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本土的音乐文化独具特色,这就决定了其利用高职音乐鉴赏课程这一平台进行传承、传播的必然选择。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我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包括高职音乐教育教学在内也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高职发展和本土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将两者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传承本土音乐文化,促进高职音乐鉴赏课程体系的改革取得实效。
二、海南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鉴赏教学应用的现状
(一)多元化视角影响下西方音乐成为了主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音乐鉴赏课程设置上对西方音乐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本土音乐,这也使得西方音乐文化在高校中得以广泛认同,逐渐形成了主流。对西方乐器的演奏、西方音乐的作曲作词技法、乐理知识、作品创作背景以及演唱方法都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学习,形成了包括高职在内的高校学生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水平、鉴赏能力比本土音乐文化高的局面。另外,随着几次的工业化革命让西方国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经济优势所伴生的音乐文化也随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广泛,相关联的理论知识、乐器、衍生产品大量进入了我国市场,在文化多元发展趋势越来越突出的当今,西方音乐文化受到了从实际生活到高等教育全面的、广泛的认可,西方音乐文化成为了包括高职在内高等教育音乐鉴赏课程的主流方向[3]。
(二)高职音乐鉴赏课程体系与新时代新要求不符
第一,以老师为主导的现象在教学活动中较为突出。高职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依旧沿用传统高等教育的理念,教学活动以老师为主体,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向学生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整个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老师,因此高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未在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相互间的交流互动也非常有限。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没有也不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最终导致教学的效果达不到目标要求。
第二,教学的模式方法较为单一。高职音乐鉴赏课程不是高职学生的核心课程,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选择把音乐鉴赏课时尽可能压缩,导致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紧,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用争分夺秒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样简单化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高职学生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海南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应用本土音乐丰富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容
高职在音乐鉴赏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注重本土音乐的引入,如: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添加一些本土的元素、民俗,丰富课程资源,通过本土音乐与传统音乐鉴赏理论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将独具创新性、灵活性的本土音乐加入单调的音乐鉴赏教材教法中,创新高职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围绕学生兴趣的激发这一主线,通过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融入广泛认同的本土音乐文化特征、元素,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提升高职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广泛开设高质量的音乐鉴赏课程,培育学生美育观,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4]。
(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突出本土音乐鉴赏主题
高职音乐鉴赏在课程设置中采用不同鉴赏主题的模式,如人物、爱情、家乡等主题。进行某一个教学主题时,让学生提前准备与主题相关的本土音乐,学生通过收集、交流本土音乐,挖掘了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本土音乐鉴赏能力,结合音乐鉴赏专业老师的全面解析,在激发兴趣爱好的同时,使高职音乐鉴赏课程内容的选择多渠道、多元化,尤其是通过本土音乐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突出本土音乐作用的同时,让更多更好的本土音乐、民间歌曲等进入到音乐鉴赏的教学活动中,将本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5]。
(三)构建本土音乐鉴赏的高职课程体系
一是方向和目标要明确。高职音乐鉴赏课程要充分结合本土音乐、本土学生特点以及高职自身的特点,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音乐鉴赏的课程体系,最终来确认教学活动应达到的目标、音乐鉴赏的内容以及课程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二是要创新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引入符合时代特征、满足高职学生喜好的新兴教学模式,如:微课、微视频、慕课、翻转课等,引入大多数学生都熟悉的本土音乐来增强交互式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水平,尤其是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下以老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种现象进行改变。
三是应采用全新的探究模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生。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这种教学模式,能让高职学生主动发挥自身对本土音乐文化理解较深更全面的优势,应用于高职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结语
海南本土音乐素材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民间的歌曲、民俗舞蹈、本土的器乐等等。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更要服务于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国家战略。如何有效利用、合理地开发海南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引入高职音乐鉴赏课程内容,确立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鉴赏中的应有地位,同时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音乐文化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音乐教育教学,不断提升青年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鉴赏能力,是本土音乐传承传播的重要方式。
注释:
[1]Kodály,Zoltán.Selected"Writings"of"Zoltán"Kodály.Toronto:Booseyamp;Hawkes"Music"Publishers"Limited,1974:48—49.
[2]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143.
[3]哈罗德·艾伯利斯,查理斯·霍弗,罗伯特·克劳特曼.音乐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78—80.
[4]刘晟蓝.高职高专音乐欣赏课程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16(08):24.
[5]李芳芳.海南普通学校校本课程中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33—34.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