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索

2019-04-29 00:00:00张帆
当代音乐 2019年9期

[摘要]高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国社会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意识到改革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实现改革目标,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给出优化合理的课程设置、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完善的教学管理等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9-0052-02

在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不仅注重自身专业的学习,同时也意识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完善人格与提高自我核心竞争力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许多高校中开设音乐专业及与艺术相关的课程,通过音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在如今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培养特色专业人才是其中的重点与关键,为培养更多特色专业人才,采用相应的培养模式。但是传统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本文将针对高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高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作用

(一)提供更多人才

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有着良好发展前景。国家将文化部与旅游部相结合,同时对其他文化相关产业部门进行机构调整与整合,为的是资源更好地合理运用于分配。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均提到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作为重点内容,这一国家政策的导向,使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站在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点之上,作为文化传承重要基地的高校,目前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在如今的高校音乐专业中,需要对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根据国家政策导向与市场发展与市场需求,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与创新[1]。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市场需求,在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内容,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与内容,进而为社会市场提供更多专业人才。

(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如今不仅是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人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学生在毕业后需要面临一定的就业问题。通过对高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可以为学生的未来更好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中,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等进行分析与研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学生发展。

二、高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从目前高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不难看出,存在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问题。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较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过于注重音乐学科的本位,从而导致课程的构建偏向于单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没有进行有效衔接[2]。这一问题的出现,尽管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音乐专业知识内容,但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提升,那么在未来将无法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将会被社会市场淘汰。

(二)实践教学有待完善

在高校音乐专业是一项实践性相对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将实践教学融入其中,同时加强实践教学也是高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内容。但是,从目前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不难看出,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缺乏合理性,这一问题的出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会造成一定影响。

三、高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一)优化课程设置

第一,在课程设置前,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或者教师能够对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市场内容、优秀校友反馈、用人单位反馈进行课程的设置优化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第二,课程设置过程中,还需要保证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在专业课程设置期间,需要提升与其他课程内容以及其他知识领域的横向联系[3]。例如,可以将音乐专业与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相结合,这样让学生在提高自身音乐专业的同时,使学生在摄影摄像、影视编导以及音乐视频剪辑能力上有所提高;亦可以将音乐专业与产业经济学专业相结合,可以在技术变革与版权、音乐产业的生产与消费、互联网对音乐产业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深入学习。通过该种跨学科、跨专业方式不断拓展音乐专业口径,同时对教学大纲内容进行完善与调整,还需要保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者所占据的比例。

(二)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点与关键,因此,在对高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需要将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核心,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对高校内的实验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组织学生到文化公司以及音乐公司进行参观,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不同公司的实际用人情况有直观感受及明确认知。根据用人单位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从而制订出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将学生梳理总结的内容,作为日常实训的重点。

第二,加强对校外实习的运用。通常情况下,学校根据培养方案的教学安排,会统筹安排学生进行为期1-6个月的教育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训练的过程中。在这一期间,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爱岗敬业精神。在学生的实习期间,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习单位组织的各类活动中,这样才能在活动中不断积累更多经验。让学生融入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这样学生的舞台把控能力以及舞台调度能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三)完善教学工作

在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还可以从完善教学工作中展开。因为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点与关键,因此,需要意识到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对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第一,做好课程准备工作。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充分了解并掌握,同时还需要结合用人单位需求以及市场需求,将不同的学习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选择最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使得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这样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避免脱离课堂主题问题产生。

第二,加强教学环节设计。在音乐专业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情境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以及分层教学方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都会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展开,从而使得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与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学评价工作。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学生可以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改正与调整。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可以采取师生互评的方式。因为全方位的评价,可以使得评价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需要以积极的言语鼓励为主,委婉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不仅可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关怀,在最短时间内对自身进行改正。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为教师未来教学工作提供保障。

第四,强化课下作业布置。作业布置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为使得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学习中,能够使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课后作业。比如,针对学习程度较高,并且内容理解较为透彻的学生,也就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布置的作业需要具有一定难度,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行自我突破,提升学习自信心。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较为基础的作业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作业任务,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一生一策,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音乐专业发展的关键与重点。因为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学习更多知识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音乐能力,需要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重点与关键。结合学生特点与实际市场发展情况,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做出相应调整,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未来的更好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为社会市场提供更多专业特色人才。

注释:

[1]周晨.构建地方高校转型趋势下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2):124—126.

[2]赵宁.对河南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3(03):79—80.

[3]王黎黎.从低就业率引发的对民办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8(19):114—115.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