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朝鲜族作曲家权吉浩先生于1984年10月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期间,运用最具有朝鲜民族音乐特色的“长短”(旋律)为体裁,并融合民歌风格,将中国朝鲜民族特色打击乐与西洋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创作而成的钢琴组曲《长短组合》,以其严谨的曲式结构加上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旋律,呈现出鲜明的、具有朝鲜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音乐,在海内外深受好评。本文笔者主要分析《长短组合》的节奏,这样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朝鲜民族的音乐节奏要素,把握朝鲜民族音乐节奏的特点,从而对作品有更深刻地了解。
[关键词]朝鲜民族音乐;长短;《长短组合》;节奏;钢琴曲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0-0120-04
一、朝鲜民族音乐节奏“长短”
什么是“长短”?
“长短”是朝鲜语言中对于本民族节奏的称呼,是形容朝鲜族特有的节拍、节奏体系的总称。“长”就是节拍中的重音,“短”就是节拍中的弱音,它们以不同的组合排列形成朝鲜民族传统节奏——“长短”。
朝鲜民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简称鲜族,居住在中国东北部。朝鲜民族以其严格的礼节规范著称,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朝鲜民族的语言。单以朝鲜民族语言中的动词和形容词为例,就有不同的尊称、时态、式和阶层范畴。阶层又分为尊称阶、对等阶和对下阶。对不同的对象严格使用不同的阶层,这是朝鲜民族语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范。
朝鲜民族的音乐节奏形式如同它的民族语言、礼节制度那样严谨,节奏的进行严格按照其规律。朝鲜民族传统节奏一般是以同一形态进行反复循环的节奏模式进行,重音弱音的抑扬顿挫都与节奏、拍子、速度甚至情绪紧密结合,如此节奏凸显了朝鲜民族独有的艺术文化个性。据韩国出版社的文化百科全书及Daum百科词典描述:“朝鲜民族音乐中的‘长短’意味着拍子、速度、强弱等概念。”它并不仅仅表示速度、长短的概念,在它规定下的要素中进行的音乐显示了朝鲜民族丰富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显示了朝鲜民族的思维原型与民族特性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朝鲜民族“天地万物一体”的自然意识的哲学表现。[1]
朝鲜民族传统音乐节奏中最具特色,并且最能将民族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的节奏是“长短”。在记谱中的单位拍一般用八分音符表示,这样可以把三个八分音符重新组合成一拍。“长短”的种类有很多,因祖先的生活地域、风俗习惯略有不同,产生了各种类型的长短,其名称都来自于朝鲜民族语言音译。
“长短”是由节奏、节拍、速度、强弱、律动、情绪、鼓法等要素相互融合而成的,以节奏、节拍和速度周期性反复,以不同组合逻辑来表述情感的一种音乐性叙述模式形态。通常由长鼓为代表的朝鲜打击乐器演奏,也被广泛应用在朝鲜民族舞蹈、歌曲、戏剧、器乐等艺术作品中。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之后沉淀出的精华,以潇洒丰富、典雅而又含蓄飘逸的特点著称,与众多优秀的朝鲜民族文化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是朝鲜民族传统音乐和舞蹈中最具特色的标志,也是表现朝鲜民族艺术个性的重要手段。如谱例1中的朝鲜民歌《桔梗谣》(片段),谱例的第一行是音乐旋律,第二行和第三行是“阴山道长短”。[2]
在朝鲜族的音乐演奏中,“长短”是可以根据基本节奏形态相互结合和变化的,具体看演奏环境和曲目意境,所以它的表演充满了即兴性质。这就要求表演者要对“长短”节奏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在表演中表现出它的内涵。
“长短”的节奏多种多样,有的明快热烈,有的沉远宁静,相互之间的变化和结合使得朝鲜民族音乐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朝鲜民族人民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态度。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朝鲜民族传统打击乐器是紧密相连的。在朝鲜半岛,使用频率较高的打击乐器有四十多种,最能体现朝鲜名族特有的“长短”节奏特性的乐器是长鼓,因此长鼓也有“长短乐器”之称。在权吉浩钢琴曲《长短组合》中,演奏者在演奏中要有意识地模仿朝鲜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才能正确地体现作品风格。
二、朝鲜民族“长短”节奏的独特性
在西洋音乐的节拍体系中,节拍的强弱规律由二拍子的强、弱,到三拍子的强、弱、弱,再到四拍子的强、弱、次强、弱,六拍子的强、弱、弱、次强、弱、弱等依次构成。而朝鲜民族节拍“长短”的强弱规律则是根据其不同内涵在不同的情景下,结合呼吸、律动、音响效果等要素而产生,与西洋音乐中节拍的强弱规律有明显的区别,这也符合西洋音乐作品写实,中国音乐作品写意这个规律。
与西洋音乐的速度基准是人类心脏跳动的频率不同,朝鲜民族音乐的速度以人类肺部运动为基准,所以朝鲜民族传统音乐节拍比西洋音乐稍微慢一些。由于有西洋音乐节拍先入为主的概念,加之我国学术界对此探讨的理论较少,属性模糊地将“长短”归为三拍子体系。
目前朝鲜半岛南北部以及海外朝鲜民族经常使用的长短有“晋阳调”“古格里”“中莫里”“中中莫里”“扎进莫里”“他令”“噔得空”“安当”“挥莫里”“嗯莫里”“阳山道”(“谐玛琪”)以及“短中莫里”和“嗯中莫里”等这些“长短”的变化形态。中国朝鲜民族音乐中使用的“长短”与朝鲜半岛固有的传统“长短”节奏上保持整体一致,细微处略有差异,尤其是在“长短”的性格特征方面。中国朝鲜民族音乐中的“长短”更为粗犷,也更加雄健豪放。
中国朝鲜民族音乐中的“长短”只是朝鲜半岛“长短”的一部分,在类型与数量上相比朝鲜半岛本土,差距还是相当大。此外,中国朝鲜民族“长短”的结构与韵律特点更加倾向于北部朝鲜,这与中朝两国地缘关系、意识形态以及长期以来的交流形成的审美价值因素相关。[3]
三、钢琴组曲《长短组合》中的“长短”
钢琴组曲《长短组合》,是作曲家权吉浩先生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并融合朝鲜族民族传统打击乐与伽倻琴音响特点创作而成。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采用西欧组曲与朝鲜族传统散调相结合,并以长短命名各乐章。[4]第一乐章取材自朝鲜族传统“长短”中的“噔得空长短”;第二乐章取材自传统“长短”中的“晋阳调长短”;第三乐章取材自传统“长短”中的“嗯莫里长短”。(一)第一乐章《噔得空》
“噔得空长短”是朝鲜族传统舞蹈长短,其节拍具有乐观而兴奋的特点,多用于喜庆的节日或盛大的舞会。[5]节奏原型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交替排列构成。见谱例2:
钢琴组曲《“长短”组合》的第一乐章是128拍的“噔得空”,三段曲式。见谱例3:
“噔得空长短”原本是用于巫俗仪式咒文歌中配合巫婆歌舞的节奏形式,具有极强的舞曲性质。[6]作曲家在每小节强拍处与弱拍处加入了附点四分音符,并且高声部低声部交替出现,实际上是将前三拍与最后三拍分别作为了一个整体加入,这是“噔得空长短”变形节奏中的一种。加入三拍子扩充节奏形态,乐曲一开场强拍就在相邻小节高声部与低声部之间交替出现,在音响效果上加强了“长短”鼓点节奏的重音,氛围上烘托了巫歌气氛。
与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写实风格不同的是,中国的钢琴作品写意,主要以音乐色彩和旋律线条烘托作品意境与音乐情愫。第一乐章一开始,高音声部与低音声部交替出现的“长短”节奏以模仿锣鼓打击乐器的声音逐渐变化分解地依次展开,具有强烈的朝鲜民族风格。
第一乐章以“噔得空”命名,主要是由于标题中这三个字暗含的 “拟声性”形象和该节奏的本质特性接近。在这一乐章中,“噔得空长短”最具特色的附点节奏一直没有出现,反而“噔得空长短”中不明显的切分节奏和各种旋律性很强的变化节奏自始至终出现在整首作品中。[7]中段加入“蛮长短”,“噔得空长短”和“蛮长短”在高声部和低声部相继同时或交替出现。见谱例4:
(二)第二乐章“晋阳调”
“晋阳调”是再现单三部曲式,每一“长短”为24拍或6拍,韵律自由、散慢,叙事性效果强烈。
“晋阳调长短”是一种古老、徐缓的长短,是朝鲜族传统器乐曲“伽倻琴散调”中的一部分,[8]是朝鲜民族所有“长短”中,长度最长,速度最长的“长短”。[9]“晋阳调长短”中的抑扬着力点分布在第一拍子与第五拍子上,使强拍的节拍着力点与第五拍子的节奏着力点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柔软、安稳的情感色彩垫定了整个节奏自由散漫的基调,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10]节奏原型见谱例5:
188拍的“晋阳调长短”在朝鲜民族所有的“长短”中,是长度最长,速度最慢的。它以柔软安稳的情感色彩加之散述性的结构著称。第二乐章“晋阳调”并没有采用“晋阳调长短”的具体节奏形式,而是运用了其自由、散、慢的韵律风格。以“晋阳调”命名只是因为情绪上神似。乐章的一开头左手旋律模仿伽倻琴“弄弦”,接着高声部的颤音模仿林间清晨的鸟儿鸣叫。伽倻琴外形类似汉族的古筝,属于弹拨乐器,是朝鲜民族弦乐器之首。随后在左手模仿伽倻琴“弄弦”基调上,右手旋律如同宣叙调般,像长者再诉说古老的故事。见谱例6:
中段加入欢快片段,是第一乐章中不协和音的变形,气氛与整个乐章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4拍突出了情绪的转变,描绘了一片清晨中万物逐渐苏醒的轻快灵活氛围。见谱例7:
(三)第三乐章“嗯莫里”
第三乐章“嗯莫里”是回旋曲式结构。乐章一开始,音乐旋律就表现出热烈的群舞场面,最主要的特点是3+2的混合拍子具有非常强烈的律动感和张力,用这种十分热烈且欢快的快板节奏来表现舞蹈场面最为恰当。
“嗯莫里长短”属于混合拍子,一般以两小节为一个单位进行。第三乐章的一开始就变为2+3结构,随后不断地加以变换,2+3、3+2、2+3,又加一个单独的3,[11]极快的速度与重音的不断转移,逐步地强化了“长短”中蕴含的动力,同时也赋予了乐曲超强的表现力,用长和短的快速变化来强调舞蹈的热闹欢愉场面。见谱例8:
插部加入“古格里长短”和“萨尔普里长短”扩充节奏。“古格里长短”在第一乐章“噔得空”的中段部分也作为插部加入,用来渲染氛围。“古格里长短”性情柔和且节奏鲜明,速度较慢,在朝鲜民族传统器乐曲、舞蹈伴奏以及歌谣中,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长短”。“萨尔普里长短”和“格古里长短”相似,但风格不同。“格古里长短”主要就是鼓点的节奏,“萨尔普里长短”是一个古老的长短,原本多用于巫婆祈求神明时的宗教仪式音乐中,节奏表现的情绪相对平静,但在平静中又蕴含着兴奋而起伏不定之相。[12]见谱例9:
插入的新长短采用第一乐章“噔得空”中的材料,节奏的变化就像乐章中大型舞蹈场面的变奏。在这一段落中,带有“萨尔普里长短”基本律动的节奏型穿插在58拍的“嗯莫里长短”的不规则律动中,速度极快,变化多样,高低音区频繁急速转化,音乐对峙,加上切分型节奏等创作手法,都将此段落推向全曲的最高潮。见谱例10:
中部虽然速度变慢,不规律的律动依然存在,如3+2、2+3、3、3+2、2+3、3又来一个6,[13]这是“古格里长短”的经典律动,速度是慢速。因此这一段也可以说是具有“古格里”律动的新型“嗯莫里”,即融合了两种“长短”的“长短”。风格上借鉴了西班牙音乐,异域情调十足,悠然迷离的旋律跟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前后两段激烈乐段的连接。同时也是乐曲在前部分到达激烈顶峰后的短暂宁静,又是乐曲在走向最后激烈的高潮结尾前的准备。见谱例11:
造成“长短”如此多样化的原因,是由于从古至今,“长短”并不是以乐谱的形式来传承,而是大多数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另一原因是由于“长短”有很强的即兴性质,很难明确地用记谱法来规定每一个音的实质并且记录下来,记谱者往往会以自身体会为第一记谱要素。
朝鲜民族古话曰:“一鼓手,二名唱。”充分揭露了“长短”节奏在朝鲜民族音乐中的重要性。
四、“长短”在钢琴上的演绎
旋律是音乐的皮囊,节奏是乐曲的灵魂。要将一首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旋律和节奏一定是表演者需要下功夫的两个层面。朝鲜民族风格乐曲的真正含义就蕴藏在音符和乐谱背后的节奏中,要把朝鲜族风格音乐通过钢琴的演绎传递给观众,节奏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素。
权吉浩钢琴组曲《长短组合》可谓是一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朝鲜族音乐风格的钢琴作品,它的旋律蕴藏在节奏之中,可以说节奏就是它的旋律,也可以说旋律就是它的节奏。
乐曲一开始以节奏型进入,旋律暗藏在高声部和弦的高音与低声部和弦的低音中。如谱例12:
此处在演奏上模仿朝鲜打击乐器的共鸣,所以踏板在每小节的强拍处替换。
旋律声部在低声部,高声部进行“长短”节奏,旋律与节奏交错进行是朝鲜民族风格乐曲的常见形式。如谱例13:
此处踏板跟随旋律线条的变化替换,随后织体交替,旋律在高声部进行,低声部以“长短”节奏进行。
结语
钢琴组曲《长短组合》将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博取前人之众长,无论是在作曲技法的领域,还是在钢琴表演的领域,都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作品。她的出现使中国钢琴作品能在20世纪钢琴音乐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可能。
(指导教师:蔡韧)
注释:
[1]权吉浩,李晶.朝鲜族传统音乐节奏形态“长短”的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1.
[2]段亚坤.朝鲜族音乐节奏之我见[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4(02):103.
[3]权吉浩,李晶.朝鲜族传统音乐节奏形态“长短”的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37.
[4]中国朝鲜族音乐研究会编.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281.
[5]黄玥.论权吉浩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中的朝鲜族音乐节奏特色[J].钢琴艺术,2011(08):45.
[6]权吉浩,李晶.朝鲜族传统音乐节奏形态“长短”的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47.
[7]权吉浩,李晶.朝鲜族传统音乐节奏形态“长短”的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103.
[8]同[5].
[9]权吉浩,李晶.朝鲜族传统音乐节奏形态“长短”的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115.
[10]权吉浩,李晶.朝鲜族传统音乐节奏形态“长短”的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48.
[11]权吉浩,李晶.朝鲜族传统音乐节奏形态“长短”的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105.
[12]权吉浩,李晶.朝鲜族传统音乐节奏形态“长短”的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44.
[13]权吉浩,李晶.朝鲜族传统音乐节奏形态“长短”的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106.
(责任编辑:崔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