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萝岗端午午时茶调查

2019-04-27 01:43:10景燕春罗余方
青年与社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燕春 罗余方

摘 要: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地区的午时茶作为当地居民的一种民间医药传承数百年,承载了当地客家人的文化记忆。萝岗午时茶已经纳入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现代医药发达的今天,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医药的形式,萝岗端午午时茶虽兼具医药和社会文化价值,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其传承和发展受到冲击。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对午时茶进行保护性发展,使文化、生态与民众生活和谐发展。

关键词:端午午时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传承

一、萝岗端午午时茶概况

端午午时茶,亦称端午药茶、草药午时茶,以下简称午时茶,主要流行于广州萝岗及周边地区,其具体范围包括老水西村,塘头村,华甫村,留村,大塱村,暹岗村等很多村落。2009年被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先秦时期,先民们便把五月视为毒月,尤其是当岭南地区,山林间常常弥漫着有毒的山岚瘴气。先民们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总是相生相克的,因此民间就在五月初五午时阳气最盛的时候进行驱疫辟邪的活动而,因这其中也就包括了上山采药制药的活动。古人认为在五月五日午时这个时候采药、晒药,则药效比较好,午时茶这一名字即来源于此。

萝岗端午午时茶具体诞生于何时已无从可考,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在明清时期,广州地区一些乡村便有了端午上山采摘草药、制作端午药茶的习俗。在靠近山区的萝岗,午时茶更是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代代相传至今,中间从未有过中断。在萝岗及周边地区,午时茶曾一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治病和保健的作用。根据萝岗区村民的历史记忆,迟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还会在端午节快来临的时候,相约前往山上采摘药材,此时山上到处都可见到采药的村民,非常热闹。在这一时期制作和饮用午时茶在村民中间十分流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午时茶。

午时茶逐渐淡出萝岗区居民的视野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随着科学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西医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医药成为人们生病时主要选择。当地村民说以前医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喝午时茶,现在医疗条件好了之后,很多选择去大医院就诊。而一些来自民间的传统的医药因其制作和使用的过程较之西医繁复且见效不如西医那么快而逐渐被人遗弃。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来萝岗地区很多的乡村也逐渐变成不断扩张的城市的一部分,而之前采药的一些山坡也被开发用于建设,很多村落失去了原来采药的地方,这使得午时茶的传承失去了环境的根基。萝岗区的年轻一代大多在城市工作,很少有时间在端午节上山采药,只有很少的人愿意学习午时茶的制作技艺。目前午时茶在萝岗及周边地区正在逐渐走向衰落,面临无人传承的危机,当现在还活着老一辈人逐渐离去,午时茶将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有关部门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和传承。

现在在萝岗及其周边地区,只有一些年纪大一点的老人还在制作和饮用午时茶,而且也不是每家都在制作了。很多村民自己不制作,但会在需要的时候向邻居拿一点,然后封一包利是给邻居。老一点村民认为有时候看医生看不好病,反而炒一点午时茶喝了就能治愈,尤其是小孩子,效果更为明显。

二、午时茶的制作工艺

(一)午时茶原料采集

根据萝岗地区端午午时茶传承人的回忆,午时茶原料主要有淡竹叶、扭肚藤、地胆头、大罗伞、土防风、土经芥、金银花、石菖蒲、火炭母、缕群草、倒扣草、水翁花、蒲公英、垂益草、土茯苓、茅根、芦根、紫花地丁、紫苏叶、土牛七、水蜈蚣、鸭脚皮、田基黄、木棉花皮、望江南、珍珠草、凤尾草、金丝草、蛇舌草、金沙藤、鸡屎藤、五指金、九节茶、龙船花叶、玉米衣、亚婆盐、大罗散、冬瓜皮、假荔枝,枇杷叶、萍婆叶等30多种。

午时茶草药的采集非常讲究时令,即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一到初五。每年端午节,萝岗的村民从五月初一就开始到山上去采集草药。这时村民们会准备一把镰刀和一个簸箕,用于采集药材。由于山高路远且森林茂密,村民往往会相约邻里,几个人一起前往山上采药,在遇到危险时,可以相互之间有个照应,同时这样也可以避免挖错药,如果碰到自己不太确定的药,可以求助于同伴的帮助。等到五月初五,基本上就可以把所需的草药备齐,这其中又以五月初五午时采摘的药为最佳,民间有“端午日百草皆可入午时茶”的说法。村民采药全凭着上一辈人传下来的经验,这其中要注意区分那些药毒性较大,那些药毒性小,那些药比较苦,那些药比较甜。如果比较有经验的采药者会注意这其中的搭配,而像苦母藤这类毒性比较大的药则千万要避开,甚至连旁边那些药材都不可以采。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这期间采摘的药都要等到五月初五午时的时候才一起拿出去晒。

(二)制作原料

草药采回来以后,首先用清水洗干浄,清洗草药的水以饮用水为佳,最好选用五月初五那天的中午的水洗,然后在端午午时的时候进行晾晒。民间有传说在端午午时的时候,天就会下药,下药那些药材就不会吃坏人。在晒草药的时候还要上一柱香,插在晒的地方。上香的时间为五月初五午时,其寓意为让香上升至天空,给天上的药神“契爷”, 请“契爷”下来下藥。等草药晒干后,斩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放于干燥阴凉处收好,待需要用时再取出来用。

(三)煎煮的工艺

如果有需要用到午时茶的时候,将原料取出,个人的经验以及病人的不同病症选择药材搭配的比例和剂量。在煎午时茶前先炒一些糯米,炒至米色微黄的为止。米炒好后,将晒制好的草药取出放入砂锅或陶罐里煎炒。值得注意的是,尽量不要用铁锅、铜锅、铝锅和锡锅等来煎午时茶,这样会影响药的效果。据说经过煎炒过的茶药,疗效更好。待茶炒好之后,添上清水,用明火煎煮,一般来说放入的清水和最后的煮出的茶的比例以3:1最为合适,汤水太多,则药力不足,汤水太少,则难以下咽。

(四)午时茶的功效和配方

午时茶的主要功效有消暑、散热、祛风、下火、祛湿、止吐止泻、辟秽驱邪为,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感冒,拉肚子,大热症等方面的疾病,疗效较为显著。

为达到不一样的功效,午时茶所用草药药方也不固定,有不同的搭配,有几种搭在一起的,有十几种搭在一起的,有二十几种搭一起的。午时茶并没有统一的药方,全凭着个人的经验以及病人的不同病症而定,这其中主要的参考因素为饮用者体质和病症特征,针对这两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选取。这其中体现的是中国的传统医药的讲究经验性、个体性、情境性的特点,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因病而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对于热性体质的人,自然要减少热性草药,将午时茶配成凉性或温性的。对于寒凉体质的人,则要加上热性草药,而对于中性体质的人,则选用中性草药。例如拉肚子最好是鸡屎果叶、番石榴叶,炒一下再放两碗水下去就可以,小肠气则选用花捻籽头(音),捻籽头(音),金银花,磨籽头(音)等几味药,感冒则会加入葱须,姜等。同时选取的配方和煎煮的时放入水量不同,也会影响到药的口感和疗效。

三、午时茶的传统功能和意义及其变迁

(一)医药方面的传统功能

午时茶作为一种传统医药,最重要的价值自然是其医药方面的功能。午时茶具有驱寒降火、防暑却病的功效,对预防和治疗感冒、拉肚子、热症等老百姓日常生活之中的经常容易犯的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在近代西方的医学还没能深入普及到萝岗乡村之前,当地医疗卫生情况并不理想。午时茶所选用的草药具有就地取材、价值低廉、采摘、存储和使用简单方便等特点,这是其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并且能够长期得以流传的原因。午时茶可以看作是当地老百姓应对缺医少药的恶劣生存环境所创造的一种“地方性知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对于解决边远山区农村防病治病的医疗难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社会文化的功能

自明清以来,在端午节制作午时茶已经成为萝岗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文化记忆,这一文化记忆可以强化萝岗人对于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与其同时,通过从制作和饮用午时茶的种种禁忌与习俗也可以看出萝岗人身体观和世界观。在过去午时茶有却病防疫驱邪的功能,先民认为疾病发生的原因,除了身体机能方面外在的可见的诱因之外,还有一种内在的不可见的诱因即中邪,所以治病要用至阳之气战胜五毒之气,这反映了萝岗先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对午时茶的制作工艺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萝岗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萝岗地区社会形态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午时茶传统的医药功能在逐渐削弱。交通的便利、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这些都使得午时茶原有的医药价值正逐渐被西药所取代。端午节制作午时茶对于今天的萝岗人来说其社会文化的凝聚功能也在不断受到手机、互联网、影视文化等新的媒介的冲击和挑战。

四、午时茶的传承建议

午时茶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医药,在传统社会是嵌入于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日常生活世界之中。但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逐渐从当地人的生活中脱嵌,随着其作为传统医药的功能在逐渐萎缩,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如何发展传承端午午时茶?基于田野调查,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为午时茶的发展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应建立更加完善和充满活力的传承机制,给予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传承人的培养范围。再者,政府在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应该有意识的去保护萝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以便能够让制作午时茶的药材有生长的空间。

(二)把午时茶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开发乡土医药课程

目前,我们教育体系之中比较缺乏一些基于当地的地方性的知识和文化的课程,这使得青少年对当地的文化习俗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尊重。以午时茶为例,可以在中小学的活动课程之中,增加对午时茶的药材的采集和制作的活动课程设计,在端午节的时候让学生亲自去参与到采药和制作午时茶的过程之中,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这样有利于增加青少年对午时茶的了解和兴趣,为传承午时茶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突显午时茶保健养生功能,对午时茶进行生产性保护

凸显午时茶作为保健饮品的價值,引入市场的机制,将午时茶作为一种保健产品推向市场。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广州凉茶的市场营销经验,将其打造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的保健茶饮品,开拓广阔的市场。

(四)发挥区域文化资源的整体效应和集聚效应,扩大午时茶的影响力

午时茶本身是萝岗地区端午文化习俗的一部分,深深植根于萝岗地方文化。应将午时茶纳入全区文化资源的整体中来重新定位,以适应黄埔区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

作者简介:景燕春,女,宁夏灵武人,博士,讲师,宁夏大学,政法学院,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移民慈善、侨乡研究、社区治理;罗余方,男,云南昭通人,博士,讲师,广东海洋大学,研究方向:海洋人类学。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4:59:57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11:23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55:56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15:14
“非遗”图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拍摄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