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长沙教育会坪元宵节踩踏事件

2019-04-27 06:01:28
文史博览 2019年2期
关键词:青少年宫电线杆巡抚

常 克

1957年2月14日是农历丁酉年(鸡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白天,市民都在互相传告:晚上长沙市教育会坪会放焰火。这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沙市首次举办的大型群众性活动,也是第一次听说要放焰火。

笔者当时住在外湘春街晴佳巷,在三角塘小学读书,听到这个消息,便约了同班同学吴抱今一起去观看。

教育会坪就是后来的“青少年宫”,据长沙市人民政府2006年7月在此所立碑文介绍,其前身是清代湖南巡抚衙门故址,康熙三年(1664)偏沅巡抚(后改湖南巡抚)移驻长沙后,在此兴建。湖南巡抚衙门有东、西辕门,东辕门即今青少年宫大门处(指原来朝中山路对着又一村大酒店的这张门,不是现在朝黄兴北路的门),西辕门面对今中山亭。1898年2月,熊希龄、谭嗣同等创办的著名政治学术团体南学会,即设于衙门内……民国建立后曾为省都督府,1931年改建为民众俱乐部,后又改建为中山公园。

但是在市民口中,都把这里叫作“教育会坪”。20世纪30年代,湖南国术馆举办过两次全省国术比赛,比武擂台都是设在这里。

1958年改建成“青少年宫”以后,市民才开始改口称“青少年宫”。

小孩子好玩,好热闹,所以,我和吴抱今很早就往教育会坪去了。走到湘春街“头卡子”(即头道关卡,为旧时衙门在路口设立的第一道收税关卡)附近,遇到我们学校门卫兼敲钟人李大爹,我们告诉他,今晚教育会坪里放焰火,叫他和我们一起去看。李大爹说,他旧社会看过,不去。后来我和吴抱今都说,好在李大爹没去,不然还真不知道会不会被踩死!

我和吴抱今进到教育会坪里面时天还没有黑,还没有多少人,我们看到草坪中间并排竖起了两根高约10米的“电线杆子”,相距两三米,那个年代的电线杆都是用杉树做的,所以我们一概称呼“电线杆子”。

两根“电线杆子”顶端横搭了一根木杆,木杆中央吊着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圆形“鼓”状物,是纸糊的,下面有根引线,天黑下来后,有人从下面用火把点燃了引线,放焰火活动就正式开始了。

那个年代放的“焰火”不是现在这种冲上云天开出五彩斑斓、绚丽夺目的烟花,而是从那个“鼓”里面一件一件垂下来的熊熊燃烧着的标语和各种戏剧人物,还有纸扎的坦克、飞机、大炮之类的模型。所以,不叫“烟花”,叫“焰火”,估计也是因为有这个区别吧。

我记得的大幅标语有:“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等等。还有一台一台的戏剧人物,当时我年纪小,只知道是古装戏,不知道是什么剧目。坦克飞机掉下来的时候还能打炮,边旋转边朝四处发射“炮弹”,然后在熊熊的火焰中慢慢燃烧掉,又继续从“鼓”肚子里掉下新的内容。

我和吴抱今因为去得早,抢了个好位置,我俩是站在“电线杆子”下观看的,所以看得最清楚,也最兴奋,根本就不知道周围早已经挤得水泄不通了。

悲剧在焰火放完散场的时候发生了。

教育会坪当年不只有朝南向中山路上的“东辕门”和“西辕门”,在东边六堆子方向(现在叫“又一村巷”)还有一张大门,这张大门比当时的“东辕门”“西辕门”还要宽大,是牌楼式的,中间一张大门,左右还有两张略小一点的边门。

不知为什么,活动结束疏散人群的时候只开了“东辕门”(正门),“西辕门”和东边的大门都没有打开,所有的人都只能从“东辕门”出去。

当时那种拥挤,不亲临现场是无法体会到的。

我和吴抱今开始还手拉手,很快就被周围的人群挤散了,我脚没沾地被人流挤得悬起,没办法,情急之下只得用两只胳膊挡在左右护住了身体,被人流夹着一点一点朝外移动。

当我慢慢移动到接近“东辕门”(就是后来青少年宫正门)的时候,听到前面有人发出了声嘶力竭的喊叫:“同志们不要挤啊!前面踩死人了!”

开始我以为只是一种警告,等我慢慢被挤到接近出口的时候,便看到了令我十分震惊的场面:

几个满头大汗的男子横抬着一根树杆,拦在出口前面,口里不断喊着“不要挤,不要挤啊!前面踩死人了!”他们身后地上躺着一排排的男男女女,有老有小,也有青年和中年,有的在扭动呻吟,有的一动不动。究竟有多少人被踩死踩伤,不清楚,只知道一眼望去有灯光照着的地方都是的。

我这下才知道不是信口开河,好在我已经被挤到了出口附近,身后的人流被几个大汉用大树挡住了,我挣扎着朝旁边的行道树移过去,紧紧抱住了最近的那棵行道树,这才惊魂稍定。

不一会儿,一个戴红袖章的纠察队员看到了我,对我说道:“小鬼,你也挤在这里面了呀!”随后,他把我背出去了。当我走在六堆子那条路上的时候,便听到了救护车此起彼伏的凄厉笛声。

第二天去学校,我首先就问“看到吴抱今没有?”而此时他也在找我,当我们看到对方安全无恙的时候,悬着的那颗心才放了下来。

后来听说,第二天教育会坪里光鞋子就捡了几箩筐,还有女孩子回去后发现辫子上挂了几支钢笔——那个年代的人有在制服上衣左边口袋插支钢笔的习惯。也听说,是有“美蒋特务搞破坏”导致了那场踩踏事件。

真相如何,不得而知。反正自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看到人群涌过来就条件反射般地紧张害怕。

猜你喜欢
青少年宫电线杆巡抚
本期话题 从“青少年宫”到“少先队员宫”谱写新时代青少年宫少先队工作新篇章
一字一师
小小说月刊(2020年7期)2020-07-27 16:32:38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少儿美术(2019年11期)2019-12-14 08:09:18
成都市青少年宫作品
少儿美术(2019年10期)2019-12-14 08:08:28
电线杆上的“战争”
青少年宫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魅力中国(2019年40期)2019-01-12 21:16:28
陈县令拍错马屁
故事会(2016年24期)2016-12-20 17:25:55
别扶电线杆
总督与巡抚的相处之道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8:56
遥远的道德箴言
公务员文萃(2014年7期)2014-09-21 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