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

2019-04-25 11:36:06吴赵锋
新课程·中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分类教学高中体育教学实践

吴赵锋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开展,当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行重视,同时不断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创造力。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体育兴趣成为重要任务。而只有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培养和健康发展。对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教学实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推动学生正视体育课堂,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成为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分类教学模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高中体育课堂中该模式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学生阳光的人格,尊重学生,重视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通过分类教学模式的正确引导,促进体育课堂学习的良性开展。

一、开展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意义

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运动发现乐趣,并锻炼健康强壮的体魄。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引导下,体育课渐渐变为学生学习教师的动作练习课。体育课的教学模式逐渐固化和枯燥。虽然学生的运动与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对学生的真正运动乐趣进行了打压,不利于学生将来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开展。

同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分类教学模式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该模式下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进行了重视,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体育课学习积极性,并形成了学生的运动热情。分类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专长,使学生在自身喜爱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保障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打下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基础,并使得体育教学更为灵活多变,组织更为多元化。

二、学校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首先,将传统教学中过多的授课内容进行删减,更多增加学生的自主练习时间;其次,对课堂内容进行丰富和多元化处理,从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入手,进行不同类型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自身喜爱的基础上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对传统的统一形式和种类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传统固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最后,在教师进行教学动作讲解时,渗透运动文化、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内容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教学形式的转变

首先,将教学目的从上课转变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兴趣。将教师授课、学生模仿的课堂进行改变,促进学生自主开展练习、教师在旁指导的教学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其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的创设,比如进行体育游戏教学、设立体育小组等方法,促进学生情感层面的感受提升,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热情,改变对传统体育课堂的看法,提升学习效率。

(三)考核内容和模式的改变

首先,内容自选。去除硬性指标,从学生角度出发,注重学生身体锻炼和体魄强壮,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从对统一的安排科目的全部达标转为对自选科目的考查,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时间自定。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时间的选定,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锻炼和学习,完成达标任务即可。这种分类教学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压力,从而更好地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课程进度的安排

在高一阶段设置通识课,高一一年先将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概念进行传达,为学生后两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高二开始进行分类教学,通过学生自选的方式选择合适的项目和教师,从而开展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学习,提升运动的技能和热情,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三、分类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

(一)对学生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模式固化,学生很容易对教学产生厌烦情绪,上课缺乏积极性和热情,甚至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厌恶之情。而在进行体育分类教学实践后,学生由于能够选择自身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和学习,因此有了充分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并且产生了更高的学习效率,并逐渐培养了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对教师的影响

体育分类教学给了体育教师很大的启发,其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等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首先,通过分类教学模式的开展,不同特长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教学优势,因此充分提升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间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其次,通过分类的方式,教师能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形成榜样效益,教师在课堂上专业优美的运动技能的展现以及自身的丰富知识专业储备,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震撼,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促进互相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高中阶段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成长发展,对学生予以充分尊重,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将来的成长。对于体育教学来说,通过分类教学的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更为廣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有着较大的实践推广参考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伟民.体育课程与教法[M].新华出版社,2008.

[2]方建新,俞小珍.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6.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分类教学高中体育教学实践
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 20:07:58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14:10
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23:36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