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克谐清代皇帝大婚中的皇家礼乐

2019-04-25 08:08:40曹连明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明清宫廷典制乐器和戏曲文物的保管陈列与研究
紫禁城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乐皇太后编钟

曹连明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明清宫廷典制乐器和戏曲文物的保管、陈列与研究

清代皇帝大婚是皇家礼乐展示最为集中的典礼。

整个大婚典礼过程中,奉迎途中前行有导引乐,跪拜、进席时奏丹陛大乐,祭祀、出宫、升座则奏中和韶乐,在筵席上还有极具民族风情的舞乐……兼容并蓄,美妙和谐。

其中,中和韶乐是使用最多的一类,其根据承应场合、享用者的不同而有不同形制、纹样的乐器相配,亦足见清代皇家礼乐的复杂性。

满族入关定鼎,为争取民心、获得统治地位的合法性,全盘承袭了明朝宫廷的汉族礼乐典制。康熙、雍正、乾隆诸帝屡屡制礼作乐,已臻于完善。同时,清代宫廷内依然传承着队舞乐、萨满祭祀乐等满族自身富有渔猎民族特色的乐舞,并吸纳了蒙古乐、高丽乐等周边民族的音乐,可谓兼容并蓄。

清代皇帝结婚之所以称为大婚,是因为皇帝迎娶母仪天下的皇后,除民间意义上「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外,更是关乎江山社稷、臣民藩属的国家重大典礼。皇帝大婚也就成为皇家礼乐展示最为集中的典礼。下面依大婚婚前礼、婚成礼、婚后礼的进程,概览一下其中的皇家礼乐。

大婚之声

乐引前行:婚前礼乐

清代皇帝大婚,皇后是从记名秀女中复选确定的。遴选出来的准皇后乘八抬孔雀翎顶轿,以盛放如意、苹果的龙亭为前引,在仪仗簇拥下出神武门、地安门回府邸。皇后父亲率子弟于大门外西侧跪迎,作为皇帝之象征的如意、苹果奉进内堂黄案上;皇后母亲率女性于后院跪迎,准皇后的轿子进入西院。在这一行进过程中,由导迎乐乐队吹打伴奏。在《大婚典礼全图》册中便可见到导迎鼓、云锣、笙等导迎乐乐器及大铜角赫然在列,乐队职员肃然而立,静候准皇后进院时演奏。导迎乐,是清宫卤簿乐的一种,使用最为频繁,凡用御仗前导均设之。其具体编制为六件管、四件笛、两件笙、两件云锣、一件导迎鼓、一件拍板及两件戏竹(乐队指挥器,使用时两人各执其一,戏竹尾合则乐起,分则乐止)。

婚前礼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纳采礼,也就是皇帝遣使节持金节、携礼物送往皇后娘家。行纳采礼时,皇帝钦命的正、副使臣跪于太和殿前听宣皇帝制命、接受金节,在导迎乐前导下出太和门、东华门,直至皇后家大门,由中门入。等纳采礼物和文马(毛色漂亮的马匹)安放妥当后,正、副使节登阶入厅,正使将金节恭放于黄案上,与副使分立节案两侧。准皇后面向节案双膝跪地,聆听正使传制,行三跪九叩礼。在这一过程中,立于仪门外左右廊下的掌仪司内监乐队吹打伴奏。纳采之日傍晚,还要在皇后娘家举行盛大的筵宴,皇帝特命内务府大臣、侍卫及八旗公侯以下、满汉二品以上的官员代表自己宴请皇后之父,命公主、命妇宴请皇后之母,或不举行宴会而改赐酒席桌张(饽饽桌二十张、酒筵桌二十席、羊二十只、酒二十瓶),酬谢皇后父母养育了足以辅佐君主、母仪天下的皇后。

婚前礼还包括大征礼,也就是向皇后娘家过采礼,整个过程与纳采礼相类,区别仅在于最后不举行筵宴,故这里不再赘述。

阅读链接

清代掌管宫廷乐舞的机构

◎ 清朝沿袭了明朝宫廷的诸种典乐机构,仅是名称上有所改变,至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又创设乐部,以加强统一管理、完善礼乐制度。具体来说,神乐署(初名神乐观)掌坛庙祭祀之乐,和声署(初名教坊司)掌外朝朝会宴飨之乐,掌仪司(初名钟鼓司)内监乐队掌内廷朝会宴飨之乐,銮仪卫(初名旗手卫)掌皇帝出行的卤簿仪仗之乐。另有什榜处,专司笳吹(掇尔多密)和番部合奏(什榜)两部蒙古乐,宴飨和围猎时设之。

肃穆威仪:婚成礼乐

婚成礼,包括册立礼、奉迎礼和合卺礼。册立皇后之前,自然要先向天、地、祖灵以及在世的皇太后禀告,以弘扬孝道。以光绪皇帝为例,在大婚前一日皇帝遣官前往圜丘坛、方泽坛、太庙和奉先殿告祭。其中,奉先殿因地处内廷,祭祀仪式由掌仪司内监乐队承应的中和韶乐乐舞伴奏,其余坛庙的礼乐则由神乐署承应。大婚当日一早,在礼部堂官的引导下,光绪皇帝前往慈宁宫朝拜皇太后。銮仪卫预先设皇太后仪驾于慈宁门外至长信门外,武备院设拜褥于慈宁门槛外正中,掌仪司设中和韶乐于慈宁宫檐下、丹陛大乐于长信门北。光绪皇帝至慈宁门左侧,面西而立,恭候慈禧皇太后礼服出宫。伴随着皇太后出宫、升座,中和韶乐演奏《鬯平之章》,皇太后坐定后乐止。光绪皇帝至拜位,在鸿胪寺鸣赞官的口号下行三跪九叩礼,丹陛大乐演奏《仪平之章》,皇帝行完礼复原位立,乐止。慈禧皇太后起座、还宫,中和韶乐复作。乐止,礼部堂官宣奏礼成。

接着,光绪皇帝步出永康左门,乘八抬孔雀羽顶舆至太和殿后降舆,此时午门城楼钟鼓大作。当然,銮仪卫也已设皇帝法驾卤簿及一应车驾、驯象、仪马于太和殿前至午门外丹墀中道左右,设奉迎皇后的十六抬凤舆于太和殿阶下;乐部和声署设中和韶乐于太和殿檐下,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东西檐下;礼部鸿胪寺和内阁官于太和殿内设案三张,案上分别供奉节及颁授于皇后的金册、金宝。法驾卤簿中配有导迎乐、前部大乐和铙歌鼓吹,陈列于午门外,其乐器以各种鼓、铜角为主,数量多至上百件,藉以彰显皇帝的权威。皇帝步入太

和殿,至案前逐一阅视节、册、宝,升座,中和韶乐演奏《叶平之章》,皇帝坐定后乐止。接着鸣鞭(以示肃穆)、排班,鸿胪寺官引王公文武百官和正、副使节行三跪九叩礼,丹陛大乐演奏《普平之章》,礼毕乐止。使节下跪听宣皇帝制命,从内阁大学士手中接过金节。皇帝起座、还宫,中和韶乐复作。乐止后,王公文武百官依次退出,正、副使持节前导,后列盛放金册、金宝的龙亭及皇后仪驾、凤辇,在导迎乐乐队和内大臣侍卫的簇拥下出太和门直至大清门之中门,绕道地安门,去往皇后家。于子夜时分抵达皇后府邸,先将节供奉在大堂黄案上,在导迎乐伴奏下,正使传制,皇后之父行三跪九叩礼。礼毕,正、副使将节、册、宝供奉于内堂黄案上,女官引导准皇后至拜位跪下,听宣册文、宝文,接受金册、金宝,然后向节案行六肃三跪三拜礼。至此,册立礼宣告完成。

阅读链接

清代常见乐制名及其乐器组配

◎ 中和韶乐:用于殿陛典礼,其乐器组配包括:镈钟一、编钟一组,特磬一、编磬一组,埙二,建鼓一、搏拊二,琴四、瑟二,柷一、敔一,笙八,篪二、排箫二、笛四、箫四,麾一;用于坛庙祭祀,依坛庙等级高低而乐器数量有不同程度增加,如圜丘坛为琴十、瑟六、笙十、篪六、笛十、箫十,其余乐器相同。

◎ 丹陛大乐:其乐器组配包括:戏竹二、大鼓二、云锣二、方响二、箫二、头管四、笛四、笙四、杖鼓一、拍板一。清代凡皇帝、皇太后、皇后御殿接受朝贺及宫中行礼皆有演奏。

◎ 导迎乐:卤簿乐一种,其乐器组配包括:戏竹二、笛四、管六、云二、笙二,导迎鼓一、拍板一。

◎ 前部大乐:卤簿乐一种,又称前部大乐、大罕波,其乐器组配包括:大铜角四,小铜角四,金口角四。

◎ 铙歌鼓吹:卤簿乐一种。

◎ 铙歌清乐:卤簿乐一种。

继而进行的是奉迎皇后至宫中,与皇帝行合卺礼。钦天监官报吉时到,金册、金宝放回龙亭,凤辇抬进内堂正中,皇后入坐。正、副使节乘马先行,导迎乐前导但不奏乐,盛放金册金宝的龙亭、皇后仪驾和皇后的凤辇依序成列,前往皇宫,穿大清门、天安门、端门之中门而至午门外,此时午门城楼上钟鼓大鸣。皇后仪驾中的车辇、仗马止步于午门外,其余穿午门中门,至太和门前皇后仪驾和导迎乐止步。皇后凤辇再穿太和门至乾清门,龙亭止,正、副使覆命后和内大臣侍卫各自退下,至此才算到皇帝家门口。凤辇由太监继续抬至乾清宫阶前,皇后下凤辇,在四位福晋搀扶下,跨过乾清宫殿内的火盆和坤宁宫门槛上的马鞍,步入洞房— 坤宁宫东暖阁,与在此坐等的皇帝行坐帐礼,皇帝掀开皇后的红盖头,行合卺之礼,夫妻关系至此正式确立。

热闹非凡:婚后礼乐

婚后礼,有庙见礼、朝见礼、庆贺礼、颁诏礼、筵宴礼诸多仪式。庙见礼即皇后作为新娘去祭拜皇帝的祖先神灵。婚后次日,皇帝偕同皇后至景山寿皇殿,在先祖圣容前拈香,行三跪九叩礼,中和韶乐乐舞随礼而兴。朝见礼就是民间的新妇见舅姑之礼,光绪皇帝的皇后是在二月初二日拜见慈禧皇太后的。皇后先至慈宁宫丹陛上东向而立,恭候皇太后出宫、升座后,在赞引命妇引导下入慈宁宫内正中拜位,行六肃三跪三拜礼,起来稍退恭立。尚食(掌供奉皇帝膳食的官员)进酒食于皇太后席前,皇太后先后举酒、举馔,赞引命妇复引皇后至拜位行二肃一跪一拜礼。皇后至醴位坐下,尚食进酒馔于皇后席前,皇后举酒举馔毕,起立,尚食撤席。皇后再至拜位行礼,起来稍退西向恭立,候皇太后降座、还宫,然后再还宫。在朝见礼过程中,凡皇太后出宫、升座、举杯、降座、还宫均演奏中和韶乐,凡皇后向皇太后进席、行礼均演奏丹陛大乐。

与庙见、朝见的家礼性质不同,庆贺、颁诏、筵宴诸礼是国家层面上的「国」礼。庆贺礼是王公、文武百官、外藩使臣向皇帝进献贺表,皇帝稳坐太和殿宝座上,王公大臣、外藩使臣叩拜于太和殿前广场上,山呼万岁。当然,在晚清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大权在握的特殊局势下,皇帝要先率领王公大臣至慈宁宫向皇太后行礼。一应皇太后仪驾、皇帝法驾卤簿以及中和韶乐、丹陛大乐陈设演奏情况,均如前述。等皇帝降座回宫后,礼部官员将皇帝大婚诏告天下的诏书从黄案上奉出,在黄盖护卫和导迎乐前导下,用黄云盘捧到天安门城楼黄案上,宣诏官以满汉两种语言宣读诏书,文武百官则在金水桥南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将诏书放入朵云盘内,系好彩绳,衔于木雕金凤口中缓缓放下,礼部官员跪接,放入龙亭,在导迎乐伴奏下抬出大清门至礼部衙署。礼部堂官加以刊刻印刷,颁布天下。与此同时,皇帝回乾清宫端坐宝座之上,接受皇后的行礼庆贺,设中和韶乐于乾清宫檐下、丹陛大乐于乾清门内檐下。之后皇后返回交泰殿升宝座,接受公主命妇的行礼庆贺,设中和韶乐于交泰殿檐前,设丹陛大乐于皇后仪驾之南、乾清宫后墙之北。至于配合礼仪奏乐情形,除乐章(即歌词)不同之外,同于前述。

筵宴礼是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国宴,答谢皇后之父兄族属和王公大臣、外国使节,是整个大婚中最热闹欢庆的场合。筵宴礼的音乐,除中和韶乐、丹陛大乐外,还要设清乐和更有表演性的舞乐。清乐有中和清乐和丹陛清乐之分,两者所用乐器相同,均为两件云锣、两件笛、两件管、两件笙、一件杖鼓、一件手鼓、一件拍板。只是二者演奏的时机不同:置于中和韶乐之东侧的中和清乐,是宴会中进馔时演奏;置于丹陛大乐之东的丹陛清乐,是进茶、进酒时演奏。舞乐在太和殿前表演,依次上演的有庆隆舞以及蒙古乐、高丽筋斗、回部乐、安南乐、缅甸乐等周边部族藩属国音乐。队舞乐是一种富有满族风情的宴飨乐,经乾隆皇帝钦定正式列入宫廷礼乐,分庆隆舞、世德舞、德胜舞三种,所用乐器相同,随用途不同而歌词有别:凡清宫大宴用庆隆舞,又分表现皇帝武功的扬烈舞和文治的喜起舞两部;宴宗室用世德舞,表现「追思世德,敬念先猷」;贺凯旋用德胜舞,表现圣武威扬、战绩辉煌。队舞乐的乐器构成为一件筝、一件奚琴(二胡)、三件琵琶、三件三弦、十六件簸箕形节、十六件拍板,另有司抃(即鼓掌为节者)十六人。《大婚典礼全图》册中就描绘有表演扬烈舞的场景— 八人身披八旗盔甲、骑仿真马的道具,射猎戴面具披兽皮的人所扮的野兽,象征满族祖先骑射得天下的辉煌伟业。

中和韶乐乐器辨识

在整个清代皇帝大婚典礼中,中和韶乐的使用最为复杂:陈设的宫殿坛庙多,承应的机构有别,享用者更广涉神祇、祖灵、皇太后、皇帝和皇后。所谓「中和韶乐」,取儒家「中正平和」之意,称谓虽始见于明初,但乐器形制、乐队配置、乐曲风格却源自先秦雅乐。中和韶乐乐器依雅乐「八音克谐」的传统,分为金之属的编钟、镈钟,石之属的编磬、特磬,匏之属的笙,土之属的埙,革之属的建鼓、搏拊鼓,木之属的柷、敔,丝之属的琴、瑟,竹之属的箫、笛、排箫、篪,共十六种乐器。另有乐队的指挥器麾一件,麾举则乐起,麾偃则乐止。中和韶乐是天地尊神和皇帝皇后的至尊身份的象征,在清代乐制中规格最高。其用于坛庙祭祀,则另配有分别执羽籥、干戚的文武舞生,各八佾(队列)六十四人,随乐而舞;用于朝会典礼,另有丹陛大乐(乐器配置有两件云锣、两件方响、两件大鼓、一件杖鼓、两件箫、四件管、四件笛、四件笙、一件拍板以及两件指挥器戏竹)与之配套使用。这里就自然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中和韶乐的功能和承应场合如此多样,是否会在乐器的形制、纹饰上有所区别,以求礼制严明,避免混淆呢?

这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却从来没有被提出过,也没有人来正面回答。之所以如此,一则由于中和韶乐乐器因自然毁损或人为劫掠破坏而大多没有保存下来,甚至可以说是十不存一,无法进行充分比较;一则由于各种清朝礼书文献的失载、误载,掩盖了具体分类使用的真相。例如被奉为权威的《皇朝礼器图册》,只是画了朝会中和韶乐的各种乐器图,并一再宣称「祭祀、宴飨中和韶乐皆同」,嘉庆朝和光绪朝《大清会典图》也是只绘出乐器形制,统谓之「中和韶乐用」,不再区分朝会、祭祀、宴飨所用。我们只能依据有限的线索进行部分揭秘。

祭祀与朝会典礼的乐器之别

首先,在祭祀中和韶乐与朝会、宴飨中和韶乐所使用的乐器之间,至少作为「八音纲纪」的编钟是截然不同的。除了朝会、宴飨明确使用云龙纹编钟之外,故宫博物院另藏有相当可观数量的八卦纹编钟实物,可以证明是用于坛庙祭祀的。按常识,八卦符号具有道教的神秘性,八卦纹编钟更适用于祭祀神祇、祖灵的典礼。京师文庙所藏的中和韶乐乐器,其编钟为康熙五十四年款八卦纹编钟。而《祭先农坛图》所描绘中和韶乐演奏的场景,所用编钟经仔细辨认可以确定为八卦纹编钟。先农坛可以代表神祇类祭祀,文庙则可以代表祖灵类祭祀,可见祭祀时演奏中和韶乐通常是使用八卦纹编钟的。当然,其中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圜丘坛、祈谷坛祭祀是使用康熙五十四、五十五年专门制作的云龙纹真金编钟的。皇天上帝是清朝国家祭祀体系中的绝对至上神,是人世政权合法性的终极依据,与一般的神祇、祖灵有着本质的区别。圜丘坛祭天特用云龙纹编钟,是因为在儒家经典《周易》中乾卦是天、君等一切最具阳刚性质的事物的象征,而乾卦的卦象为龙,龙与天具有同一性;特用真金编钟配青玉编磬,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黄金为阴之精纯者、玉为阳之精纯者,「金声玉振」,才足以表达对皇天上帝的格外尊崇。

帝后典礼的乐器之别

其次,朝会、宴飨典礼中皇帝与皇后所享用中和韶乐同种乐器上也是有区别的,简单来说就是龙纹与凤纹的区别。但礼书文献详外朝而疏内廷,记载皇太后、皇后仪驾又不及于她们所用的乐器。《大婚典礼全图》册因关注典礼的大场面,难以准确描绘中和韶乐乐器的细节,更将皇后朝拜皇太后、皇后接受公主命妇庆贺场景付诸阙如。幸而有乾隆三十三年的档案记载,皇后所用「交泰殿乐器系凤形」,用于皇帝宴飨外臣显然于礼不妥。从现存乐器实物看,中和韶乐革之属的建鼓、搏拊鼓,丹陛大乐所用大鼓、杖鼓,鼓面上有云龙纹和凤戏牡丹纹两种彩绘纹样,且云龙纹的要比凤戏牡丹纹的在尺寸上大出一圈;土之属的埙,表面红漆描金纹样也有云龙纹和凤戏牡丹纹之别;竹之属的笛子,有笛身两端分别插有龙首尾和凤首尾的龙笛和凤笛之分;丹陛大乐所用云锣、方响的架座,也有雕龙首和凤首之别。显然,饰以云龙纹的建鼓、龙笛、埙等乐器为皇帝所用,既用于外朝也用于内廷皇帝御乾清宫举行典礼;饰以凤戏牡丹纹的建鼓、凤笛等乐器则作为皇后身份的象征,仅用于后宫。

皇后与皇太后典礼的乐器之别

再次,皇后与皇太后使用的中和韶乐乐器应也有所区别。依据清宫典制,通常以凤纹象征皇后,以龙凤纹并用象征皇太后。例如《大清会典图》记载和典制器物,皇后的仪驾饰以凤戏牡丹纹,皇太后的仪驾则饰以龙凤纹。现存乐器实物中所见,有红漆描金龙凤纹的排箫,有黑漆描金龙凤纹的笙,这些乐器当为皇太后所专用。当然,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乐器并不都是严格用凤纹和龙凤纹来区分的。如编钟,皇帝、皇太后、皇后所用无一例外都是云龙纹,或与铸造工艺有关。再如乾隆年间为各处中和韶乐添置镈钟、特磬,其中寿康宫、交泰殿均为「南吕律,镀金镈钟一圜,青玉特磬一面,灵璧石特磬一面」。现存南吕律镈钟实物,都是同一种纹饰,并没有做出祭祀、皇帝朝会和皇太后皇后朝会所用之别。而在南吕律特磬上,云龙纹之外就有两块凤戏牡丹纹青玉特磬,却无一龙凤纹并用的。这两块凤戏牡丹纹南吕律青玉特磬,一为皇太后所用,一为皇后所用,当属确定无疑。显然,即使是严礼制名分之大防的乾隆皇帝,也未从特磬上严格区分皇太后和皇后所用之别。

猜你喜欢
大乐皇太后编钟
金石齐鸣话编钟
7天6场会大肆圈粉!大乐在辽宁对虾养殖圈刮起“虾富肽”旋风
当代水产(2021年5期)2021-07-21 07:32:54
买苗就送“虾富肽”!大乐中联携手在博兴养虾界搅动风云
当代水产(2021年4期)2021-07-20 08:10:36
曾侯乙编钟
军事文摘(2020年14期)2020-12-17 06:27:44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54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金桥(2018年5期)2018-09-22 02:16:54
我的过年大乐事
穿长裙的“皇太后”
请“皇太后”走下神坛
分忧(2016年4期)2016-05-05 08: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