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毛里求斯(上):“天堂原乡”与中华文明的多彩绵延

2019-04-24 05:27:12喻季欣
人民之声 2019年3期
关键词:毛里求斯蔗糖华人

喻季欣

︵资料图片︶

毛里求斯,非洲东部美丽的岛国,位于印度洋西南方,被誉为“天堂原乡”。而用这一比喻的是走遍了世界的大文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他这样写道:“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然后再按照毛里求斯的风景创造了天堂;天堂不过是毛里求斯的复制。”

“天堂原乡”甜美斑斓,整个国土由毛里求斯岛本岛和其它小群岛组成,国土面积2 040平方公里,人口约130万,本岛面积1 865平方公里。在经历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殖民统治后,毛里求斯于1968年3月12日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说来话长又近。与中国相距遥远的毛里求斯,这一“天堂原乡”却与中华文明有着深切的历史交往与人文深情。

2018年7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塞内加尔共和国、卢旺达共和国、南非共和国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回国途中,过境毛里求斯并进行友好访问。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毛里求斯总理贾格纳特时指出,中毛两国和两国人民友谊深厚、感情亲近。中毛建交46年来,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各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2016年元旦,笔者踏上甜美的毛里求斯,真切感受到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亲近感悟,深刻体会到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文明交往与厚重历史。

一馆珍藏一脉历史

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徽像毛里求斯的国徽这样农业作物凸显而图案斑斓,尤其正上方飘逸着的两株茂盛的甘蔗绿叶,表达着这个世界第七大蔗糖生产国一岛甘甜相伴的丰年美景与希冀。毛里求斯90%以上的可耕地种满了甘蔗,且近4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毛里求斯的主要农作物,制糖业是其主要经济支柱。为此,在毛里求斯本岛,特别建了一个珍藏丰富的蔗糖博物馆。

博物馆由一家有近200年制糖历史的大型蔗糖工厂整体保存改造而成,设在原来车间的5 000多平方米展厅,上下两层摆满实物,以蔗糖为线索作世界观照,串起了毛里求斯从拓荒生产到殖民者占领、种植甘蔗到经济发展、蔗糖生产到蔗糖出口全世界各大洲的贸易历程,一国历史、经济、文化与当代风貌丰富而清晰,被誉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最大蔗糖博物馆。

有意思的是,游客参观蔗糖博物馆后,工作人员会为每位参观者倒上一杯朗姆酒品尝。朗姆酒是毛里求斯最好、也是品种最丰富的酒。该酒以蔗糖作原料,先制成糖蜜,再经发酵、蒸馏,在橡木桶中储存3年以上而成。这酒度数不高,醇香带甜,深受外国游客喜爱。而甜味达12种之多、包装各异的大小方块蔗糖,因质量上乘,据说一直是英国皇室的御用糖品,亦被游客们争相购买,想必有着用以回味、与他人分享毛里求斯“甜蜜之旅”的情意吧?

没想到是,在博物馆,还有多幅中国瓷器和相关中国种植甘蔗的历史图片与文字介绍,俨然一幅两国文明与人文交往的历史教科书。笔者深被丰富展品与介绍文字吸引,在一件件展品前驻足良久,思绪翩跹。穿越历史沧桑,千万华人几百年迎风破浪航程不绝,在毛里求斯写下两国人民交往、谱就“一带一路”的独特历史与现实多彩篇章。

有一处图文并茂:1750年,中国清代乾隆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定制的陶瓷从海上进入毛里求斯,同时带来的还有染料。让笔者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时候,毛里求斯人的穿着,衣服从无染色与图案,是中国染料的到来,本地人的布料才开始染色做成花式、颜色多样的服装。这一从无到有,由简趋丰,足见从“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中华文明在毛里求斯的深刻影响,是“一带一路”深情的历史见证。

这见证甜美而斑斓、绵延而厚重。

一洋广阔绵延“丝路”深情

在笔者参观的诸多国家的各式博物馆中,介绍中国历史事件时多是古代文明,像毛里求斯这样一家蔗糖博物馆,对中国古代、现代历史大事件均有涉猎殊为少见,而两个现代史事件的介绍更让笔者深为感慨。

在这个展馆一楼一间大厅进门左侧的“世界文明大事件摘要”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1949年开国领袖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都赫然在列,时间、地点、人名具体,简介明晰而图文俱全。跨越一洋,绵延着“丝路”见证,更表达着毛里求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诚敬佩与一片深情。

这深情是两国人民用心血与汗水共同创立与凝聚。

毛里求斯有一张特殊的25元纸币,该纸币的一面印有几乎占一半的一位华人头像——毛里求斯杰出华人代表朱梅麟爵士。

1890年,朱梅麟的父亲朱维勋14岁从广东梅县移民来到毛里求斯。身无分文的他,以客家人的吃苦耐劳打拼,30岁时开了自己的小店。1911年出生的朱梅麟小学毕业后帮助父亲打理生意,31岁成为毛里求斯华商总会几任中最年轻的主席。此后,他创立《中国日报》,弘扬中国文化,在“二战”期间又组织华侨成立中国自卫队,并被推选为中国抗日后援会会长,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奉献赤子之心。毛里求斯独立后,朱梅麟被任命为地方政务部长和内政部长。他在毛里求斯最早带领华人开工厂,在国会上争取华人地位,成立华人联合会,其杰出贡献受到毛里求斯政府、人民和华人的尊敬,在毛里求斯的首都路易港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1980年他在英国白金汉宫被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爵士称号。1998年印有他头像的25元纸币发行,2011年又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并举行首日封仪式。这位二代华人移民的奋斗史,生动展示了他秉承而奉为座右铭的中华文明精神: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

1991年朱梅麟去世后,他的后代将他生前的住宅改为“朱梅麟爵士纪念中心”,笔者特前往拜访。多年前在广东梅县朱爵士的祖籍地玉水村,笔者曾做过采访。他的女儿朱志筠女士,1999—2000年担任毛里求斯驻华大使,为中毛两国友谊与文明续写佳话。祖孙三代,跨越几个世纪,中华情,毛国业,相融发展,海阔天高。

华人来毛里求斯,可追溯到17世纪中叶。一代代来自广东、福建等地的中国移民漂洋过海,来此种甘蔗稻谷,建设路易港,逐步融入当地。1819年广东顺德陆才新等6人在路易港倡办忠义堂公司,后易名南顺公司,1859年成立南顺会馆。“南顺”即取自这些移民家乡南海、顺德两个地名的首字。来自广东的唐文(全名亚方·唐文)曾于1894年任会长,他亦以“毛里求斯著名人物”于2000年12月印上毛里求斯发行的纪念邮票。1989年,佛山市与路易港市结为友好城市。

如今漫步毛里求斯,华人随处可见,中文老字号商铺、会馆和各式中餐馆在路易港更是不时迎面而来。现在毛里求斯的广东客家人已近3万,占整个华人的80%。毛里求斯还是把中国春节作为法定假期的唯一非洲国家。1988年,中国在路易港建立了全球第一个海外文化中心,多彩彰显中华文明。

一洋广阔,绵延并弘扬着“丝路”深情。■

毛里求斯蔗糖博物馆展示的来自中国的瓷器和染布(作者摄)

位于路易港的南顺会馆(作者摄)

猜你喜欢
毛里求斯蔗糖华人
何为“华人”?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58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广西糖业(2020年3期)2020-09-25 08:32:44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天堂原乡』毛里求斯
支部建设(2018年24期)2018-11-19 22:22:49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掺HRA 对蔗糖超缓凝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对非洲小学汉语教学的思考——以毛里求斯为例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糖料(2016年1期)2016-12-01 06:49:06
从学情看毛里求斯汉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冷胁迫与非冷胁迫温度条件下桃果实的蔗糖代谢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