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

2019-04-20 13:32:16陈维祥
卷宗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素质教育

陈维祥

摘 要:小学数学课是一门必修课,也是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起初步的数学知識框架,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的数感、空间意识、数据分析能力、运算能力等是小学阶段数学主要培养的内容,但是因为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导致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比较弱,在部分数学内容的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所以信息技术的支持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就显的尤为重要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还能解决学生实际的学习困难。本文将根据教学实例来探讨信息技术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并研究信息技术在支持小学数学教学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质量;提高

1 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现状及数学课程的主要特点

1.1 小学数学课程在内容及其主要特点

小学数学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起初步的数学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的数感、空间意识、数据分析能力、运算能力等是小学阶段数学主要培养的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分类,把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分为了四块区域内容,即“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通过三维目标重点从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进行。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被分为两个学段,即为第一学段是一至三年级,第二学段是三至六年级。

这两个学段的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万以内数、数位、符号、大数、小数、分数);(2)数的运算(四则运算、分数加减);(3)常见的量(圆角分、年月日、时分秒、重量单位)。图形与几何:(1)图形的认识(几何体、几何图形、几何体视图);(2)测量(几何图形长度、面积单位);(3)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4)图形的位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统计与概率:(1)事物的分类;(2)数据收集;(3)数据分析;(4)数据交流表达。综合与实践:(1)感受数学的作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2)解决数学问题;(3)经历数学实践操作。

第二学段(三至六年级):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公倍数、公因数、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分数与小数互化、负数);(2)数的运算(多位数的乘法、四则混合运算、运算率);(3)式与方程(字母、等量关系、方程、等式);(4)正比例、反比例。图形与几何:(1)图形的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平角、周角、平行、相交、三角形及其性质、立方体的视图);(2)测量(角度、多边形面积计算、圆的计算、立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3)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轴对称);(4)图形与位置(比例尺、方向、距离)。

统计与概率:(1)数据统计过程(数据收集方法、各种统计图表);(2)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综合与实践:(1)经历数学实践活动;(2)体验问题解决过程;(3)经历猜想、假设、验证的过程。

通过上面的分析,会发现在课程内容知识点上是比较简单的,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呈现出一个螺旋式的组织方式,因为阶段不同,小学生在学习部分内容时比如分数、几何体等知识时,还是会面对较大的困难。

1.2 对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心理特征的分析

1.2.1 小学生思维特征的分析

低学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水平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很难理解,必须借助一些特定的情景还有具体的事物对象来进行分析和理解。但高学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对于一些比较浅显的抽象概念,是能够掌握的。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不是完全一致的,主要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进行教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要适当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1.2.2 小学生注意力特征的分析

小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渐过渡发展,但是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慢慢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

1.2.3 小学生记忆力特征的分析

因为受到年龄和心理发展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记忆力大部分都是以机械式记忆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记忆力逐渐向理解性记忆过度。

2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

2.1 注重课前导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数学课具有抽象性,所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学习效率不高,而注意力是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原因[1]。根据上面的分析,小学生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学习的过程就会变成被动的、强制性的,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还会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甚至厌恶数学学科,尤其是面对比较难懂比较乏味的数学知识时,就需要教师利用一些信息技术将这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生活数学,要做到这点,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第一,上课之前,研究教材,巧妙的利用数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视频动画进行导入,将学生带入到新课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的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第二,上课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动画视频、图片、音频的形式进行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突破教学过程的重难点,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充实、丰富、形象,使数学的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化[2]。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画面,让学生从中找出哪些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的,由此引出课题。由于画面逼真,色彩鲜艳,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激发起来了。教学三角形的概念时,利用电脑的动画功能,将三条线段逐步移动,围成一个三角形,通过演示,学生不仅明白了什么叫“首尾相连”,而且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提问学生:“自行车的车身支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的呢?”接着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出示一组画面:首先是一只小猴子在愉快地骑着自行车,然后将自行车的车身支架变为平行四边形的,结果小猴子骑着两个车轮就挤到了一起。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学生明白了自行车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懂得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学手段独特,设计新颖,整节课上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非常集中,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2.2 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帮助学生建构认知框架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让数学生活化,使学生容易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通过上面的分析,知道小學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对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理解,这时就要依靠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数学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数学抽象概念中的文字、数字等转化为对学生而言比较直观、具体、形象可以理解的内容,使数学生活化,使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降低教师讲解的难度和学生听不懂的现象。

2.3 利用信息技术,重视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将数学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剖析和展示,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提高学生学习的氛围,尤其是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将复杂、难懂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变得简单具体,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进而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讲解《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他们喜欢的物品图片,比如糖果类、水果类、玩具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这些常见的事物中,都包含哪些图形,然后让学生利用剪刀等工具,将纸通过折叠、裁剪、拼凑的方法做出不同形状,这样能够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

3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家校合作的力度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建一个教育网络平台。因为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学校及时有效的给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及生活问题,才能让家长更加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健康的成长。那么,怎么有效的进行家校协同合作呢?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还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创建聊天交流平台已经不是难事了,比如出现了很多的聊天工具,例如QQ、微信等。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借助信息技术,比如微信,创建一个班级交流群,将学生每天的作业或者任务以文字的形式发放到交流群里,把表现好的学生名单发到群里进行表扬,让家长之间也互相学习与交流,针对自己孩子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教育,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4 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素养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授课时,部分老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讲课的现象很少,只是在少有的公开课或者是骨干教师评比课时少量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5]。老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年轻教师低,现学习信息技术,怕耽误教学任务,所以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创建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没有全面的展开信息技术授课。

因素质教育的普遍性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学习的高效性,所以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6]。那么,怎么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学习信息技术呢?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率;也可以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对经常科学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进行奖励,相反的教师进行惩罚,借此鼓励教师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以及对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7]。

5 总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8]。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建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9]。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7,23(45).

[2]张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1):34-34.

[3]刘晓劼.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

[4]李维纮.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青苹果,2017(10).

[5]唐友明.关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人生十六七,2017(26).

[6]邓永清.试论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12).

[7]李祎,钟绍春,周拓.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128-133.

[8]薛茉莉.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华夏教师,2018(10).

[9]田祥年.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素质教育
探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电网运维中的应用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相关管理措施
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今日教育(2016年3期)2016-03-23 10:02:14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