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的伤,美国法的盲

2019-04-19 08:23:40霍政欣
环球时报 2019-04-19
关键词:判例费城陪审团

霍政欣

2017年,在费城借展的兵马俑被一名美国男子折断手指。近日,该案在美国有了阶段性结果:因陪审团多数成员认定该男子无罪,费城东区法院宣布中止审判。这一消息引发中国民众的困惑与不满:我们的国宝被蓄意破坏,肇事者为何被认定为无罪?美国法律的公正性何在?

刑事法律具有严格的属地性,破坏兵马俑的美国男子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由美国司法机关依据美国法律确定。对此,我们并无异议;对于美国评审团所做的无罪认定,从尊重所在国司法制度的角度说,我们亦不想做法律上的置喙。但作为兵马俑的“家乡人”,对于这个案子谈谈感受绝不为过。

依据美国的刑事司法制度,陪审团负责事实审理,法官负责法律审理,陪审员一般从选民登记名单或者驾驶执照持有者名单中挑选产生,其目的是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民主,排除法官的独断,以公民权利制约法官权力。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由于陪审员不是专业人士,在某些情况下,会出于感情,种族、认知等原因,罔顾事实证据,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认定,从而令法律蒙羞。在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中,虽然检方出示了大量确凿证据,但陪审团还是做出无罪认定。在兵马俑被损案中,陪审团制度的缺陷同样显露无遗:美国当地居民组成的陪审团如何能认识到兵马俑对于中国文明的重要性,又如何能体会到兵马俑被破坏给中国人带来的心理伤痛?难怪连美国检方也特别提请陪审团换位思考:“如果有人将位于费城美国独立大厅的‘独立钟偷走一块,你们会怎么看?”所以,面对这个案子的结果,我们不禁哀叹:全世界都看到了兵马俑的伤和中国人民的痛,但美国法律没有看到!

其实,让破坏兵马俑的人逍遥法外,不仅让国宝的“家乡人”受伤,最终也会伤及美国自身。美国是一个判例法国家,判例具有约束力,一旦确立了外国国宝级文物被破坏而破坏者无罪的判例,以后还有哪个国家敢将自己的国宝送到美国展出?美国民众还能继续在家门口欣赏来自世界各国的文物珍宝,品鉴不同文明的灿烂瑰丽吗?无怪乎连美国网民也担心:“如果这个人可以逃脱罪行,就可能会阻碍未来举行任何的文物展览,这将是一个耻辱”。

好在案子还存一线希望,由于此案属于陪审团没有达成共识的状况,控方还可以在30日内决定是否重新提出指控。所以,我们真诚地希望,美国检方能在此期限前做出重启案件的决定,重新组成的陪审团能做出公正的认定。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期待,也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更是公平正义的要求。

当然,此次兵马俑在美国被折断手指属于偶发的极端事件。文物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各国文物的交流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因此,作为文明古国与世界大国,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文物的对外交流,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担当。▲

(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判例费城陪审团
论作为判例法典的《春秋》*——以复仇为例
法律史评论(2021年1期)2021-11-06 05:26:54
广西作家地理·费城
认识费城
关于建立“人民陪审团”制度的构想
我国知识产权判例的规范性探讨
知识产权(2016年1期)2016-12-01 06:56:38
费城的第一座总冠军
NBA特刊(2016年10期)2016-03-11 17:35:05
大陪审团迷思
俄罗斯陪审团制度:观察与展望
学术交流(2015年8期)2015-02-25 10:19:42
试论我国明代判例技术的应用及其启示
论法官判例之法律解释——以判例法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借鉴意义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