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盐县西塘桥畜牧兽医工作站 (314300) 朱燕飞 沈小君 黄文武 张振娅
黄芪是一种补气药物,含有多糖、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类、苷类、微量元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黄芪多糖(APS)是黄芪的活性成分,其免疫活性尤为突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除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细胞代谢,调节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外,还兼有固肾降压、保肝消炎等功效,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感染、抗肿瘤、抗辐射等。目前,黄芪多糖已开始应用于兽医临床,证实能提高动物的抗病力,降低发病率。
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动物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细胞的溶血功能,常用于刺激脾细胞增殖,提高LAK和NK细胞活性,纠正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功能降低等。
黄芪多糖对多种实验型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动物试验表明,黄芪多糖与IL-2/LAK抗肿瘤作用相似,并对IL-2/LAK抗肿瘤效应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二者配伍应用可明显提高LA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二者合并进行动态细胞免疫功能观察,表明二者均具有抵抗鼠脾NK细胞活性和IL-2功能下降等作用。说明黄芪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关,可改善机体肿瘤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促进免疫细胞活化释放内源因子,防止过氧化作用从而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鸡马立克氏病等。
黄芪多糖对实验小鼠创伤的药理实验表明,能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强度并抑制PCE2的释放,进一步促进TNK的释放。免疫激活剂黄芪多糖与环氧化酶抑制剂布洛芬合用,既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强度,又可明显抑制PGE2,TNF的IL-1分泌。由此可见,免疫激活剂和环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可望成为动物创伤感染药物治疗的新方案。
试验表明,黄芪多糖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明显对抗四氯化碳和扑热息痛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对二者引起的小鼠肝脏病理组织改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APS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的小鼠血糖明显降低,也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反应,而且还能明显对抗苯乙双胍引起的小鼠实验性低血糖。但是对胰岛素性低血糖则无明显影响。
黄芪多糖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其抗病毒原理主要是刺激巨噬细胞和T细胞功能,使E环形成细胞数增加,诱生细胞因子,促进白细胞介素诱生,使动物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从而达到抗病毒目的。据使用黄芪多糖对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鸡胚细胞上的研究试验,黄芪多糖对自然感染鸡新城疫的治愈率达88 .54%,比对照组提高40%,差异极显著,优于鸡新城疫Ⅳ系疫苗紧急免疫接种。据试验,复方黄芪多糖冲剂对ILTV和IBdV具有较强的抵制作用,两组鸡胚在120小时各死亡1只外,其余均健康存活。从黄芪中提取的黄芪多糖作为干扰素的诱生剂,具有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对猪圆环病毒病、猪流感、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的防控疗效显著。
抗菌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药物对细菌及其毒性产物的间接或直接抑杀和解毒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如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a、b型溶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均有良好抗菌作用。
淋巴细胞在血液和淋巴之间的再循环为机体提供了能不断监视抗原侵入的免疫细胞,同时也有利于淋巴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这对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环节就是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集合淋巴结或脾毛细血管后静脉HEV及其类似结构粘附,继而渗出血管进入淋巴组织。据观察,黄芪多糖对淋巴细胞与HUVEC粘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可通过增强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而促进淋巴细胞再循环,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的接触机会,从而扩大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此外,内皮细胞作为抗原细胞与T细胞接触,可为T细胞活化提供重要的刺激信号,参与免疫应答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