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间套作豆类全年种植技术模式

2019-04-17 11:04:06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10058胡伟民
新农村(浙江)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粒蚕豆间作

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10058) 胡伟民

近年来,浙江省旱粮作物育种协作组在湖州市吴兴区等地开展了以鲜食蚕豆、鲜食大豆和鲜食玉米为主的间、套作多熟制种植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其中“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鲜食大粒蚕豆”“鲜食玉米间作大豆—鲜食玉米”全年套种连作轮作高效种植模式增收明显。现将这2项技术模式介绍如下。

1.“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鲜食大粒蚕豆”间套种连作技术

(1)基本要点 茬口配置。田块起畦种植,畦宽160厘米,其中畦面宽130厘米,墒沟宽30厘米。于每畦面中间种植2行蚕豆,蚕豆行距40厘米,穴距20厘米;春季于蚕豆两侧空幅处各种植一行春玉米,穴距18~22厘米,春玉米与蚕豆间行距30厘米。蚕豆和春玉米先后收获后种植秋玉米,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行距80厘米,窄行行距40厘米,株距25~30厘米。

品种选择。蚕豆选用“双绿5号”“慈溪大粒一号”等大粒品种,春玉米选用“浙大糯玉3号”“浙甜糯615”“浙糯11”等品种,秋玉米选用“浙糯玉6号”“浙凤糯3号”等品种。

播种时间。10月底播种蚕豆,每穴播2~3粒,留苗2株;春玉米于4月下旬育苗,5月中旬移栽;秋玉米于7月底至8月初直播,每穴播2~3粒,5~6叶时定苗,每穴留苗1株。

(2)蚕豆种植技术

适时播种。10月底播种蚕豆,播前每亩施25%三元复合肥30千克作基肥,注意种肥隔开,以免伤种;开穴点播,每穴播2~3粒,留苗2株。

追肥。盛花期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

整枝。分2次进行。第1次在冬至前后,去除主茎,以利于蚕豆生长结荚;第2次在春分前后,去除病枝、弱枝,每株留有效分枝4~6个,确保每亩留分枝1.6万个左右。

摘心。4月上中旬当田间近一半植株茎部结2~3荚,荚长2~3厘米,植株平均有8个花序时摘心。在晴天中午分批摘去顶端3~6厘米嫩梢。

防病治虫。清明前后每亩喷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赤斑病和蚜虫;初花期至盛花期用20%速灭杀丁2 000倍液喷雾防治蚕豆蟓。

采收。5月上旬开始,当青豆荚鼓粒饱满时分批采收,不可摘青或混采,以免影响商品性。

(3) 玉米种植技术 适期播种。春玉米于4月下旬育苗,5月中旬移栽;春玉米收获后,翻耕整地,于7月底至8月初直播秋玉米,每穴播2粒;播后芽前,每亩可用38%莠去津乳油90克兑水30~45千克进行喷雾防杂草。5~6叶时定苗,每穴留苗1株。

合理施肥。基肥:每亩施复合肥40千克,尿素5千克;5~6片可见叶时施苗肥,每亩施尿素1O千克;抽穗期每亩施尿素20千克。

水分管理。苗期要注意防渍,中后期注意抗旱排涝,确保高产稳产。

防病治虫。用敌百虫、辛硫磷毒饵或菊酯类乳剂喷雾防治苗期地下害虫;用Bt乳剂、功夫等高效低毒农药灌心或喷雾防治玉米螟。收获前15天停止用药。

适时采收。春玉米一般在吐丝后2O~22天、秋玉米在吐丝后25~30天左右,当果穗花丝呈黑褐色,顶部籽粒有浓浆,籽粒行间无间隙时为采收适期。

2 .“鲜食玉米间作大豆—鲜食玉米”间套种连作技术

(1)基本要点 茬口配置。田块起畦种植,畦宽1.2米。春季鲜食玉米与大豆间作种植,秋季单种鲜食玉米。2畦大豆(每畦2行)间作1畦玉米(每畦2行)。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80厘米,窄行距40厘米。大豆株距20厘米,每穴留苗2株。春玉米采用大棚育苗定向移栽,株距25厘米,每穴1株。

秋季单种鲜食玉米,大行行距80厘米,窄行行距40厘米,株距25~30厘米。

品种选择: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选用品质优的早熟及中熟品种。玉米可选用“浙大糯玉3号”“浙甜糯615”“浙糯玉6号”和“浙凤糯3号”等品种。鲜食大豆选用“浙鲜豆8号”“浙鲜豆9号”等品种。

(2) 播种时间和种植技术 鲜食玉米于3月中下旬育苗,4月上中旬移栽大田,移栽前地膜覆盖,破膜打孔移栽;鲜食大豆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播后覆盖地膜。鲜食玉米、大豆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获上市,收获后秸秆可用作青饲料。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鲜食玉米,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上市。

猜你喜欢
大粒蚕豆间作
辨析轮作、间作和套种
蚕豆花开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30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11-26 06:05:18
且将蚕豆伴青梅
蚕豆大嘴巴
学生天地(2018年9期)2018-09-06 13:11:18
大粒筛弹簧的选型计算
智富时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北方海盐区大粒优质海盐生产工艺浅谈
中国盐业(2018年22期)2018-03-23 02:39:44
基于蚕豆产业链的研究与开发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37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枣药间作滴灌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