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万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行动指南,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价值追求。如何基于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期待,梳理和凝炼学校的价值追求,并将这样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具体的战略举措,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应有之义。当下我国很多学校的发展规划具有标签化[1]、浅层化和碎片化[2]的特征,缺少对学校价值追求的深度思考。虽然一些学校在整体规划中也会提出办学理念和学校愿景,但在规划实施中往往很难真正体现这样的价值追求。
学校发展规划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外知名中学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经验相对成熟。我国不少学校在编制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本国的同类学校,也会将一些国外知名中学作为参照对象,了解国外知名中学教育改革的前沿,学习国外知名中学编制发展规划的经验。但学术界对国外知名中学发展规划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因此,有学者呼吁“应该加强对国外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尤其是国外学校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学校发展规划过程中存在问题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系统周详的分析和探讨,推动学校发展规划研究向纵深进展。”[3]
为了更好地研究国外中学的发展规划,笔者对菲利普斯·安多佛中学(Phillips Academy Andover,以下简称为安多佛中学)、菲利普斯·埃克斯特中学(Phillips Academy Exeter)、布莱尔中学(Blair School)、米尔顿中学(Milton Academy)、鹿原中学(Deerfield Academy)等10多所美国知名中学进行研究,笔者发现一个普遍的共性是美国知名中学非常注重发挥价值追求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这是成就这些知名中学办学特色的基础。本研究之所以选择这些有特色的美国知名中学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当前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虽然已经进入世界中上行列,[4]但高中教育千校一面现象仍旧严重,如何鼓励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美国知名中学发展规划值得研究的内容很多,鉴于本文所讨论的主题是价值追求如何引领学校发展,为了能使得讨论更加深入,限于篇幅,本文仅以安多佛中学2014年的战略规划《连接我们的优势:安多佛的努力》(Connecting Our Strength: the Andover Endeavor)[5]为例做进一步探讨。安多佛中学是美国最顶尖的私立中学之一,正像哈佛大学的任何一项改革往往会引起其他大学的关注,安多佛中学的很多改革在美国中学教育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安多佛中学作为案例,能够比较好的体现美国知名中学战略规划的特点。
安多佛中学创建于1778年,它既可以列入美国最古老的中学,也称得上是美国最优秀的中学之一。安多佛中学占地500英亩,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安多佛市,距波士顿仅21英里。学校现有教师218人,学生1147名,学生来自44个不同的国家。安多佛中学是美国著名的私立寄宿制精英高中,全校共有849位寄宿制学生,298位走读生。学校的18个部门科系共开设了300多门课程。2007年,安多佛中学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不考虑家庭经济收入录取学生(Need-Blind Admission)的高中。2018年6月,安多佛中学的捐赠基金市值约为11亿美元,在全美位列第一。在学校200多年的历史中诞生了无数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美国总统皮尔斯、老布什和小布什都是这所学校的校友。美国《教育周刊》称其为“私立寄宿制中学中的典范”,认为它“真正做到了在帮助学生预备大学学习的同时全面塑造了学生的人格”。
2014年安多佛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的主题是:“连接我们的优势:安多佛的努力”。在当时,安多佛中学在很多层面都保持着优势。升学的数据、捐赠基金的数额都保持着很高的水平,校友经常把在安多佛中学的学习认为是一段足以改变他们人生的经历。但面对新的形势和环境,安多佛中学希望能将这些优势连接起来,继续保持学校的竞争力。
价值追求是指组织成员所共有的基本信念,这些信念反映出组织对其认为最有价值的目标追求,它是组织成员的行为准则与规范。[6]而学校的价值追求是指如何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采取行动以建设我们所希望的学校。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指导方针,完善而又清楚。[7]一般来说,美国知名中学战略规划的编制一般要经过前期自我情况分析、校内外各个利益相关群体访谈、价值追求凝炼与重新审视、战略目标设定与具体举措细化、董事会审核等环节。而其中重要的环节是凝炼价值追求并使之在规划中落地。
美国知名中学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各方合作的过程,校长、教职员工、其他行政人员、董事、校友、家长和学生都参与其中。董事会负责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一方面要使规划的目标鼓舞人心,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是在现有财务状况允许的范围之内:行政人员的参与能使规划的内容在实践中切实可行;教师的参与则会对课程、教学等领域的讨论更加专业;校友的参与可以反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此次安多佛中学编制发展规划过程中,战略规划委员会由4位教师、4名行政人员、3位董事、1位家长和1位校友组成,其中的领导核心是校长帕夫雷(John Palfrey)、董事会主席克里尔(Peter Currie)和专门负责规划制订与落实的主任(Dean of Policy and Strategic Planning)斯凯弗(Rachel Skiffer)。
帕夫雷校长、克里尔主席和斯凯弗主任在前期讨论时,提出了此次规划的基本原则:第一,以一种全新的、鼓舞人心的方式对学校价值追求进行解读,以此为标准来设定一所卓越学校的发展愿景;第二,大胆设想,重点考虑“我们准备在未来十年把安多佛中学带到哪里?”;第三,基于学校的财务状况设定合理的战略目标,优化经费收支结构,抑制因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的学费上涨;第四,跳出安多佛看安多佛的教育,了解外界对安多佛的看法;第五,将安多佛的社群纳入规划的过程,让教师、校友和其他相关人士在参与的过程中有归属感,这将有利于规划的实施;第六,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及时向各方公开信息,同时定期进行沟通交流。[8]其中第一条原则尤其重要。
安多佛中学在1778年初创时即制订了《安多佛章程》(Andover Constitution),清楚地阐述了创办人约翰·菲利普斯(John Phillips)的教育理想。学校经过了200多年的发展,《安多佛章程》中所确立的理念在当下的办学中如何得到体现需要在校内外达成共识,这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而通过凝炼5-6条价值追求,表达校内外利益相关群体中最认同的共同原则,对于形成愿景至关重要。
战略规划委员会之后对安多佛中学的社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1440名校友、364名家长、121名教师和行政人员、61位职员、53位学生参与了问卷。所有问卷内容设置相同,重点探讨学校未来发展与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9]
表1 不同利益相关群体对价值追求的看法
(资料来源:Strategic Planning Community Survey Results)
表1中得分越低,说明该价值追求认同度越高。从表1可以看出,“追求学术卓越”是安多佛中学最被认同的价值追求,尤其是家长对此最为看重;除了校友之外,其他群体均认为排在第二重要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美德”。“不自私”排在第三,只有教师把它列在第五位。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战略规划委员会又广泛听取意见,包括面对面的讨论、焦点团体座谈、圆桌会议等形式,邀请教师、校友、董事、学生、职员和政府官员参与讨论价值追求及在规划中能够落地的举措。经过多轮讨论,战略规划委员会最终将排在前五位的价值追求“追求学术卓越”“知识与美德”“不自私”“学生来自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和“私立学校,公共目的”写入了战略规划的文本。
战略规划委员会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都是由斯凯弗主任领导的院校研究机构进行整理分析。委员会在不断地讨论中逐渐形成了三大战略主题:创新与创造、公平与包容、同理心与全面发展。
“创新与创造”的战略主题是针对“追求学术卓越”的价值追求提出的,这是安多佛中学教育品质的保证。安多佛中学希望学生能够在充满活力的寄宿制环境中,通过严格的学习和积极地探究,在艺术、人文、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能够得到一群鼓励独立学习、倡导批判思考、支持创新合作的教师指导。在这样的价值追求下,安多佛中学的战略目标是在教与学中注入新的理念,同时在安多佛的教育增加更多的国际元素。
在调研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家长和校友均表达了对学校维持现有声誉的担忧,强调要继续进行课程与教学创新,始终成为美国中学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因此,安多佛中学将在课堂上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倡导强调在做中进行反思的经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学生、教师、家长和校友都表达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构建一个更加灵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拓宽课程的结构,尤其是要积极开发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课程和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课程。
安多佛中学在制订战略规划时,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做了全局性的分析。技术进步将会给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因此,安多佛中学将与麦克阿瑟基金会(MacArthur Foundation)和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作,共同研究学生的学习。同时安多佛中学还将组建唐氏教育研究院(Tang Institute),研究艺术、科学和学习的评价,帮助教师分享教学的方法和学习的策略,倡导校内外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安多佛中学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今天学生面对的外部世界更加多样,学校教育应教会他们承担责任,同时尊重差异。因此,在规划中强调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体验其他文化的机会。
“公平与包容”这一战略主题对“学生来自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和“私立学校,公共目的”做出了很好地回应,它涉及安多佛中学生源和师资的结构以及学校的文化氛围。这一战略的目标是营造多样的学习社群,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加强对学生的支持系统建设。
“学生来自于世界的各个角落”是指自学校建校以来,安多佛中学就一直致力于创造一个多样的学习社群。安多佛中学从2008年开始实施招收学生时不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的学费政策。经费是所有私立学校在制订战略规划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即便是捐赠基金在全美排名第一的安多佛中学,也需要考虑办学经费的可持续性问题。安多佛中学对寄宿生的收费是55000美元,走读学生是43300美元,47%的学生得到了奖学金,每年奖学金的总额超过2300万美元。因此,规划提出要广泛宣传学校基于学生家庭经济背景支付学费的政策,这是安多佛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
生源和师资的多样性是一流学校的特征。帕夫雷校长在接受访谈时也坦言,学校的挑战之一是多样性,包括生源的多样性和师资的多样性。[10]为了使得不同文化背景、地域环境、种族、宗教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能够在同一个校园中学习生活,安多佛中学在战略举措中特别强调“招聘和留住认同学校价值追求的高水平的教师、行政人员和员工,使得这一个群体保持来源的多样。” 充分考虑师生员工的利益,定期在校内开展“公平与包容”的评估,营造更好的校园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多样性,“把涉及种族、阶层、性别的议题以探究的形式整合进入我们的课程和其他活动”。这样的多样性对学术繁荣和学生发展都十分有益,也正是基于此,安多佛中学能够培养学生在未来应对全球挑战的能力。
“同理心与全面发展”这一战略主题回应了“不自私”“知识与美德”这两大价值追求。“不自私”的校训铭刻在学校的历史当中。它要求学生在考虑问题时超越自身利益,注重考量整个集体利益。安多佛的年轻人表现出一种自我尊重、同理心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但同时他们也懂得照顾好自己是为他人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与美德”的结合指导着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没有知识的美德软弱无力,缺少美德的知识非常危险,唯有将两者合二为一,方能造就高贵的人格,并奠定人类有用之才的坚实基础。这一价值追求激励着学校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将不自私的理念扩展到更多领域。
问卷中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是安多佛中学必须培养具备21世纪技能的领袖人才。教师和校友同时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正意识应该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家长和校友均表达了希望增强对学生的品格教育。健康、全面发展和乐观的性格对于未来积极有意义的人生十分有益。因此,安多佛中学提出进一步将社会情绪学习融入学校教育;同时,将修建里贝卡·赛基思(Rebecca Sykes)运动中心、开发一个综合性的跨年度的健康教育课程、更新体育运动项目的理念。
安多佛中学长期为来自资源匮乏社区的学生提供资源,为全美以及全球的教师专业发展充当合作伙伴。比较成熟的项目有少数族裔学生的STEM项目(MS2)、美国教师招聘协会的项目(IRT)、针对劳伦斯(Lawrence)地区初中学生的社区伙伴项目(PALS)、针对资源匮乏社区和学校学生的写作项目(Bread Loaf)等。通过这些项目,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积极参与公共活动的意愿,同时改善对学生的支持系统建设,整合导师制、寄宿制心理咨询和大学入学咨询系统,提升教育的品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第一,重视学校的价值追求在编制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作用
在我国,几乎每所学校都会编制学校发展规划,但如何避免这样的规划仅仅是工作的计划,在规划中如何注入更多的思想,系统长远地考虑学校的发展,这都需要学校能够凝炼出引领未来发展的价值追求。这样的价值追求要结合办学的时代特征,尊重教育的规律以及学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学校发展的举措可以适时调整,但是指导一所学校发展的价值追求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就像安多佛中学通过唤起深藏在校友中间的集体记忆,重新审视安多佛中学创始人约翰·菲利浦斯在《安多佛宪章》中的教育理想,结合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和师生当下的发展诉求,凝炼学校的价值追求作为编制学校发展规划的核心环节之一,这样的做法值得我国的学校学习。
第二,学校的价值追求要体现共性基础与个性特点
我国高中学校在凝炼学校价值追求时,要兼顾共性基础与个性特点。共性基础是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同时,基于学校的历史与传统,挖掘自身办学的特点,彰显学校自身的特色。 因为办学特色一定是蕰含在学校价值追求中的特色。
第三,在规划的编制过程需要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参与
在规划的编制过程需要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我国高中学校的改革更多是自上而下的行为,往往缺少自下而上的认同。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鼓励校内外各方的参与,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把规划的制定过程看作是一个形成学校发展共识的过程,不断提高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认同。反观美国知名中学,为什么他们的学校发展规划要动用几乎全校的人员,不只是校长和教师,还有家长和校友。因为只有这样广泛的社会参与能够为办学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