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支
博物馆是搜集、研究、展示、收藏文化遗存的社会机构。随着数字技术与材料分析科学水平的提高,博物馆在开发自身文化衍生品方面得到了技术和材料的支持,大量的文化遗存信息得以被提取出来。在二维的视觉平面上,艺术家、考古学家、甚至文学家都可以使壁画的图形、图像本身用艺术、历史、文字来将其表达、表现。但在除了视觉的体验外,全息壁画摹复还具有它的优越性,那就是历史的痕迹——可以触摸到墙体的肌理,甚至壁画存在的病害。在此背景下,开发与研究博物馆馆藏壁画文创产品势在必行。
就大同市博物馆而言,现有若干修复过的壁画,还有墓葬出土的辽金、北魏时期的壁画。展厅展线上的壁画有“丝路遗珍”后半部分的“三眼神”、“胡人牵驼”等壁画,以及富桥垃圾发电厂出土的北魏时期的狩猎图、宴饮图。三楼辽金展厅有门神图的复制品及侍女图,除此之外,还有实景展示半圆弧形的“辽墓壁画”。
我们拟将云冈石窟、善化寺、华严寺景区的壁画进行整合,出版一本大同地区出土的壁画全集,以墓葬壁画、寺庙壁画为主要内容。或类似于敦煌壁画网站,对壁画进行数字扫描,使网民在网站上下载数字敦煌的高清大图,便于欣赏和研究,达到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让大同地区的壁画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处于四线城市行列的大同市,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因素吸引不了高端人才留在当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另外,先进技术手段或保护或研究壁画,流通的时效性都次于大中型城市。最后,城市的当地文化不被群众重视,盲目追求“创新”,丢失本土的城市文化,在优秀的本土资源面前往往存在被忽视的嫌疑。
博物馆中的壁画类型多样,光是纯绘画类艺术学科就分为油画、国画、版画、壁画等等,国画中又分写意、工笔。学科与学科之间很难达到无缝的衔接。馆内掌握绘画能力和修复能力的职工为数不多时,就不具备完整摹复壁画的条件。现大多数博物馆情况是,人文、理工及艺术类学科互不交叉,很少有学术渗透来共同完成一幅壁画的摹复,只是只言片语的在造型方面上拷贝出壁画的形、色等方面的特征。
上述讲到人才资源流失和人才不具备学科的综合技能后,目前的壁画保护现状也令人感到甚忧。壁画最大的受损因素就是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空气中的粉尘,运输过程中气候条件的变化,温度及湿度的差异,裸展石窟壁画受到人为的破坏。还有一些随着时间推移,壁画自然出现的病害,例如裂缝、颜料层脱落、粉化、凿痕、起甲、补绘等。
众所周知,壁画在展览中实现小面积的流通是很难的事情,更不用说“广泛”二字了。目前,想一睹异域壁画风采的游客数量却是惊人的。将石窟壁画、寺庙壁画、墓葬壁画的精品安排到展厅的展线上展示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但在出现全息摹复壁画系统之后,完全可以真实再现的展示出某一时间截点上这些石窟、墓葬、寺庙中的壁画保存现状。这就为馆与馆之间借展、交流展、外展及馆自身原创性的展览提供了更大、更为便利的传播空间。
将壁画全息扫描,进行系统的实验室分析、研究和制作,提出相关的研究报告,建立基础的研究和制作资料。
此处有赖于新的技术和材料作为壁画基材介质的保障,摹复系统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超薄地仗(是一项新型专利)。
遵循文物系统中“修旧如旧”的原则,临摹绘制壁画也是客观地复原它某一时间节点的画面呈现。其中,重要的原生基因就是颜料这种画材,此次摹复使用的胶和颜料,全部为有机的胶和矿物质颜料。
肌理做旧就是将壁画现有的病害用艺术加工的手段展现在画面上。此次摹复制作的病害的工具,经历了越来越专业,甚至“暴力”的转变,由最初的牙签划痕到电磨笔的打磨。目的是真实还原病害。
喷绘出的数字基底上有若干个壁画的现存信息,如何将这些现存信息一一还原,需要绘画工作者和材料修复专家的共同努力,并具有匠人精神。例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那样的严谨认真。
永久定格也就是将摹复好的壁画定格在当下,材料防水、防火。全信息还原的壁画需要入藏博物馆,博物馆作为具有收藏、研究、展示功能的场所,藏品摹复展示,为公众提供了观赏这些壁画的机会和条件。并且达到可以整体展示全部墓室场景的效果。
在这一点上“敦煌文创”就做出了典范。馆内的大量文物资源不仅可以开发,尤其精美且不便外展的壁画资源更是值得开发和研究的。开发和研究壁画类文创产品最首要的一点是先要创立本博物馆的壁画设计品牌,这为打开市场前,使这类文创产品给消费者有一个IP式的形象印记,便于营业部门在商品进入市场后的流通和管理。
很多文创公司都将商品分为高级定制、一般类开发产品、旅游便携产品等形式的商品。生产高级壁画定制品需要一个较长的制作周期,产品加工工艺也较为精细,面向的是社会阶层中较高的消费人群。高级壁画定制品可以将壁画的某个局部,或精彩片段放大于定制品上,悬挂在居室、公司等个人或公共场所空间中。优点是“慢工出细活”,缺点是没法达到量化的可能。
高校是文化信息丰富的地方,许多文化创意产品大赛中的优秀创意都是出自高校的师生之手。但高校存在着自主研发经费不足的局面,这就需要博物馆提供资金支持,使馆与校的合作更为快速的推进。另外,可以开展馆校共办的设计比赛或团队,参加文创比赛或在社会吸取良好的创意养分。
文化公司有很多开发产品和产品落地的实战经验,并且生产出的产品经过市场的考验。这需要馆方吸取文化公司的经验,提升市场竞争意识,多与优秀的文创公司合作,生产出高质量的、创意好的文化旅游产品。
上述讲到壁画摹复需要六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可以由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者与文物单位联合起来,让大众参与到壁画的摹复制作中来。参与体验摹复壁画,是使公众能更具体地了解壁画的制作过程,也是使公众更加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壁画的重要性的一种手段,例如现在风靡推广的陶艺制作体验,让大众从体验式的教育活动中获得收获。
不光让大众体验壁画的摹复制作,还可以广泛征集创意,用壁画图像上的某一种元素制作出产品,例如敦煌文创中的某些商品可以不光用敦煌壁画的装饰纹样来做文创产品的图案,还可以提取绘制敦煌壁画中所用的颜色,制成颜料出售,或者加工成女性眼影化妆品出售,亦或从壁画图案中找到现今可以使用的生活类商品,例如侍茶图里的茶具复原,备酒图里的酒具复原等等。这样使出售的商品有一个销售的背景环境,销售者体验并了解了壁画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故事,所以才会购买壁画图像上的生活用品。
声光电的视觉传达方式在当下社会比二维图像更容易让人接受,手机上的APP就可以实现、制作博物馆里壁画类的文艺宣传短片,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推广办法。博物馆可以设立壁画工作室,使壁画有专门的机构来合作研究,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宣传壁画的各方面知识,定期推出青少年益智类的壁画游戏等等。
壁画离不开博物馆这个保存和展示的机构,博物馆是拉近研究者,观赏者与壁画之间距离最好的场所。壁画摹复系统研发中心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在这若干年间经历很多困难,才取得现在丰硕的成果。至于壁画类的文创产品开发与研究,相信会随着摹复系统的出现,在全社会的帮助下,在博物馆的这块土壤上得到质的飞跃和发展。
(注:本文学术成果由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中国古代壁画摹复系统技法人才培训》课上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