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艳红(长沙市雨花区教科所教研员)
优秀的记叙文有什么特质?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写人有特点,叙事有波澜,抒情有起伏。写人若大众化则无特点,叙事若平铺直叙则无波澜,味同嚼蜡。
而在绘人物之前,若能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能使人物本质更突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下面,我们以“抑扬”手法来谈谈如何写出精彩的作文。
张艳红。
在记叙文中描绘人物的时候,运用抑扬的方式,往往会更突出人物的特质。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作者描绘托尔斯泰的外貌时,就运用先“抑”后“扬”的方式——
先如实甚至有些刻意地描绘托尔斯泰外貌里粗鄙、丑陋、普通的一面,对托尔斯泰进行真实刻画,这就是“抑”。
这种手法反而激发读者去思考:托尔斯泰粗鄙的容貌背后隐藏着什么更为深刻的东西?
接下来,对托尔斯泰的人物刻画,侧重于人物背后精神力量的张扬。有了之前“抑”所做的准备,带来文章内部的张力,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这种对人物的刻画,并不因其是伟大的作家而盲目地拔高美化,反而反复提示托尔斯泰其实就是俄国普通民众的一员,为后面张扬出人物“特质”作出铺垫。
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如《水浒传》中林冲的形象刻画、《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里藤野先生、长妈妈等的形象刻画都运用到抑扬的手法,这些人物成为文学作品中经典人物。
我们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选取与人物形象形成反差的描写,让形象与特质间形成对比,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自然让读者印象深刻。
有一个故事堪称抑扬叙事的经典,让人过目不忘:
有位老母亲八十大寿,她儿子请解学士写祝寿词。只见解学士提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她的几个儿子一看,气得紧握拳头,正要揍他,却没有下手,为啥?原来他的第二句是:九天仙真下凡尘!但他第三句又惹恼了她的儿子们,这一句是:个个儿子都是贼,可他第四句又让儿子们自豪了:偷得蟠桃献母亲!
这个故事在叙事上,就是采用一抑一扬、再抑再扬的方式,波澜起伏,紧紧揪住读者的心。
如第一“抑”,从“婆娘”的粗俗,“不是人”的否定,再到“几个儿子气得紧握拳头”的结果,都是“抑”;再到“九天仙真下凡尘”,“仙真”“下凡”,让几个儿子松开了紧握的拳头是“扬”,让第一句剑拔弩张的气氛得到缓解。一抑一扬之间,让叙事有了波澜与曲折。此外,堪称经典更在于精简的叙事里,几度抑扬。第三句“个个儿子都是贼”,叙事中将“儿子”骂了个遍,不留余地,也再次惹怒了为母祝寿的儿子,最后一句“偷得蟠桃献母亲”,抑极而扬,个个儿子都自豪不已。为何?首先是因为“蟠桃”乃王母娘娘的仙桃,人吃了能长生不老,这是祝母亲长寿之意;其次儿子们能把仙桃偷出来,说明神通广大,而偷来给母亲祝寿,是多么孝顺的好儿子。这是对儿子们的赞誉之情。
作文时,我们也不妨注意运用抑扬结合的叙事技巧,调整叙事节奏,让叙事结果发展逆向而行,选取简单的生活场景构成冲突,抑扬交错地组织在一起,这样有违读者的心理期待,显得波澜起伏。
如李商隐诗歌《贾生》:
前两句“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是“扬”,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同时也对贾生才情高度赞叹;
后两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是“抑”,对于贤人来说,报国与治国安民,出仕与决战彊场,才是贤人所为。
有了前两句“扬”起的热烈的情感,转到此处的无奈与辛辣的讽刺,则显得更加深沉,正所谓以“扬”垫“抑”,抑得更深,情感上的对比与逆转,更能体会出诗人内心中的痛楚与无奈,寥寥几句,“抑扬”使情感表现出起伏。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在抒发压抑的情感前,先抒发一种高度赞美之情,或者反其道而行之,这样都会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文章也更具有活力。
实战练笔
【作文】
家国、家园、家乡、家人、家规,与“家”有关的词都能激活流淌在每个人血脉中的情,家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家是精神的家园,请补充“家有 ”为题,写一篇700 字左右的作文。
【导写】
话题“家”可大可小,家园、家乡都可以是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家规、家人则可以是缩影,可以是传承制约,亲情寄托。写作时,需要选取家这个场域里所生活的人、发生的事、浓浓的情来表现。但若局限于写家中亲情,则会有些大众化,若从家国入手,则难免口号式,适当运用抑扬结合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或许能圆满完成此次习作。
【例文】
家有“小祖宗”
文/王晴(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1810 班)
如一颗流星划破寂静的长空,在那个手术室里,一个新生命降临到我家,凑成了所谓的儿女双全的“好”字,但他却实实在在成为我家的“小祖宗”。
在那个弥漫着浓厚的消毒水味道的医院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他。看到他时,我吓了一跳:怎么会是这么一个丑陋的宝宝?又瘦又黑,尖尖的脑袋瓜子,皱巴巴的皮肤,紧紧地闭着眼睛,仿佛不愿意来到这世界上。更让我感到有点忧伤的是,他竟然是个男孩子,完全打破了我想有一个真人版洋娃娃的心理期待,不可能带着妹妹一起玩耍、一起睡觉、扎漂亮的小辫了……但他却成了我家的“小祖宗”。
什么事情都是他说了算,这让我很是不满,也常受委屈。有一天,我一回到家,满床的物品,凌乱不堪,不用说,全是被他翻出来散落一床的。此刻,他正拿着我的英语书,两眼闪着光,眉飞色舞地开始撕扯着,还不时地发出兴奋的尖叫声。
我心里生起怒火,愤怒地冲过去,使劲地从他手中抽抢出那被蹂躏得不成样子的书,狠狠地瞪着他。他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爸妈听见动静,也跑到跟前,看着盛气凌人的我,大声地训斥:“你这当姐姐的,就不知道让着点弟弟?这么大个人了还不懂事。”此情此景,我委屈地流下眼泪,大声地回应说:“他撕了我的书。”“好了,算了,以后自己整理好自己的书本。”爸妈都没有顾得上我的感受,就将弟弟抱走了。我觉得心里好难受,自从这个“小祖宗”到来,一切都变得有些不顺心啦。
慢慢地,我开始喜欢寄宿在学校,放假也不愿意回家。有一个周末,妈妈竟然带着弟弟跑到学校来看我。妈妈一来,就唠叨起来:“弟弟想你了,在家里喊着要来学校看你。”弟弟也有些激动,不停地喊着“姐姐,姐姐”。短暂的相聚,妈妈叮咛了几句就牵着弟弟准备回家。我望着这一大一小的背影,心里有了一点点异样的感觉,鼻子也有点发酸。这时,弟弟突然挣脱了妈妈的手,转身朝我跑来,往我的手里塞了一个东西又跑回妈妈身边,还不忘说一句:“姐姐再见,下个周末回家。”在我的手心里,躺着弟弟最喜欢的一颗巧克力。静静看着,仿佛那种香甜逐渐沁入了我心……
点 评
二胎宝宝,对每一个曾经的独生子女都会是一个需要适应的命题。
“小祖宗”的称呼,本身就暗含着小作者情绪上的不满,从一开始对“弟弟”形象的描写,为一抑,再到对“小祖宗”弟弟的不接受,情绪体现上的“不顺心”,此为二抑,然后家中与弟弟矛盾冲突我受委屈而选择寄宿,拒绝回家,此为三抑,此时情感的压抑与叙事结构都为后面的扬作出铺垫,于是自然地有妈妈带弟弟前来探望,此为一扬,弟弟塞给我最喜欢的巧克力,此为二扬。
这种叙事的结构,既是符合事件叙述的时间顺序,同时也符合情感发展的逻辑顺序。简单的生活场景冲突在抑扬之中,展现得深刻而有生活气息,同时也为读者展现出一个逐渐成长的小主人公形象。
谁是宝贝
文/张也(长沙市明德雨花实验中学125 班)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没什么宝贝,那时娘经常说,我是家里的宝贝。后来,家里为了搞活经济,承包过一方鱼塘。那段时间,家里要忙着照看鱼塘,无暇顾及我,我觉得那方鱼塘成为了家里的宝贝。
那是个一年四季总有变化的鱼塘。春天,塘里的水很清很绿,不像旁边其它的池塘略带黄色;夏天,它保持着春天一成不变的绿,绿得更沉稳,绿得更朴实;秋天,水位迅速下降,几乎能看见池底的黄泥土;冬天,水上结了薄冰,带给人丝丝寒意。
但是,对这一方鱼塘,每天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学,我总是略带恨意地匆匆逃离。
那些放学的日子,我总是最后走的几个。娘每次要忙完鱼塘的活,很晚才能动身来接我放学。我总觉得,她把那些鱼儿看得比我还重要。每天一放学,我就急急忙忙地跑到校门口,张望着娘是否会早一点来接我,不过,每次希望都落空了。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被接走,我反而会慢慢升起希望,因为我知道娘快要来了。每次,她都会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来,后座上还挂着一个经常用来装鱼的空篓子,散发出浓郁的鱼腥味。夏天时,甚至还有讨厌的苍蝇围着这破篓子转来转去,我极其厌恶。
周末放假,娘因为要照顾鱼塘,又一次直接忽略了我的感受。于是她想了个两全的办法,带着我一起去鱼塘边忙活。我远远地站在旁边,远远地看着,想要远离那些鱼食,远离那方鱼塘。等到她忙完,我看到她脸上那舒展的笑容。娘高兴地对我说:“走,回家去。”想着我大好的周末被这事给占据了,苦恼极了,赶紧地拖着娘带我去玩,可娘不答应,理由很简单,她要打理家,要照看这鱼塘。见此情形,我将长时间的委屈全部撒在娘身上:“你干脆让这鱼塘做你们的女儿算了,它们才是你的宝贝。”娘的眼眶里泪光闪闪,细声说道:“这是你的学费啊!你才是最宝贝的。”听后,我顿时大哭了起来。
一瞬间,我明白了那方鱼塘是家里的宝贝,我更是家里的宝贝。后来,再经过这方鱼塘,我都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点 评
几个简单的生活场景,能够让读者看到小作者在生活中的成长与体验,也通过抑扬的手法,构建一个个符合年龄与生活情境的冲突,写出属于青少年的独特成长体验和感受。
围绕着“宝贝”一词,由自己的幸福,先“扬”,到慢慢地感受出娘对鱼塘的照顾远胜于我的时候,我的情感由“略带恨意”,到“极其厌恶”,再到情绪的爆发。在叙事结构上,采用这种一抑再抑的方式,为最后娘的细声阐述,“我”在瞬间领悟对“宝贝”二字的理解,对亲情独特的体验都融入进来,收束简短却自然有力,情感抒发起伏跌宕却又合情合理。
我们写作时,运用抑扬的技巧,将人物形象的刻画、事件叙述的节奏、情感抒发的褒贬融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在构思与表达上,巧妙形成对比和冲突,可以一抑一扬、几抑几扬,可以重抑突扬,也可以重扬显抑,都要注意应该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符合事件发展逻辑。
当然,作文要写好,最需要仔细观察生活、感悟成长,才能体会出人物的特质,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再适当运用抑扬等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方能在作文精短篇幅里,尺水兴波,波澜起伏,带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