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地图的城市商业街区意象调查与研究

2019-03-29 08:55:30张渔樵
四川建筑 2019年1期
关键词:商业区太古频度

张渔樵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1756)

1 研究背景

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他采用让游客描绘的城市平面草图和相应的语言描述的方式调查了美国的三个城市——波士顿、新泽西城和洛杉矶在市民印象中的城市物质形象,并提出了公众集体意象的概念和构成城市环境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1]。 在他的论述中,城市环境的构成元素是具有“可印象性”的——城市环境会给人留下主观的印象,并引起观察者的强烈意象。各种维度的城市意象的积累,使市民产生了属于城市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是一个社会学名词,指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事或物[2]。

城市意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城市的集体记忆里。而采用认知地图方法,可以最为直观、科学地对集体记忆进行提取。从研究对象的集体记忆中,可见其对城市区域的意象,从而分析得出成都太古里街区的现实结构,为今后的商业街区设计提供参考[3]。

2 成都太古里基本情况分析

2.1 成都远洋太古里

成都远洋太古里坐落于成都市锦江区,与春熙路购物街相邻,是一座低密度的,开放式购物街区(图1)。项目集零售、娱乐、办公、酒店等商业功能为一体,在空间格局上以大慈寺为核心,四周围绕拥有现代商业功能的建筑,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5]。且建筑拥有地上与地下两个部分,并在街道的设计上保留成都旧街区尺度,最大限度地呈现当地地域特色并融入现代商业风格,体现了新旧融合的全新模式[6]。

2.2 成都远洋太古里的意象元素构成

从太古里平面图上看,太古里地上部分道路路网成网格状,尺度区别不大。道路将场地划分开来,划分开的小块场地中安放建筑。经调查,太古里商业区地面共有道路约18条,其中,东西向的道路9条,南北向的道路9条。

太古里的边界主要集中于商业区与大慈寺的分界处。大慈寺宗教氛围浓厚,主要面对有宗教信仰的和有内部参观需求的民众,兼具展示佛教文化和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的功能;在大慈寺外,是新兴的地上地下商业区,满足人们购物,饮食,娱乐等需求。

图1 成都远洋太古里平面

太古里拥有两个面积较大的广场——东广场、漫广场,两个广场都没有预设的功能:东广场被围合在建筑中,有极富特色的音乐喷泉;漫广场是大慈寺南门与太古里商业区的过渡空间,广场上保留有大慈寺的影壁和字库塔,空间较开敞,有多种用途,如作为节假日的活动场地等。另外,在太古里街区范围内,最大的区域当属大慈寺。

太古里商业区街区内,道路交叉较多,四通八达,道路交叉处形成了若干节点,街区外部与城市界面处也有许多交通节点。

太古里地上商业区中放置了许多景观雕塑和小型水景,在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相连的出入口有特色的垂直绿化,最为醒目的标志物是入口处的太古里路牌。

3 太古里片区意象元素调查分析

以行人、游人为调研对象,在太古里街区内随机请游人描绘他们意象中的太古里平面地图,分析调查对象所勾勒出的太古里意象,将外在空间转化为可观察可度量的形式,分析太古里地区结构性城市意象。

为弥补草图描绘缺乏的可度量性,引入两种可以计量的概念:

(1)认知频度:指各种要素出现在城市意象调查中的频率,表达公式为N=n/问卷总数。

(2)认知显著性:能否准确辨别要素或者名称[6]。

本次研究共发出问卷50份,整理后合格问卷分数为46份。

4 城市意象认知频度调查结果

4.1 道路

描绘地图时,受访者往往不是先描绘太古里的道路,而是先描绘自己熟悉的某一个点,如经常去的店铺,常见的广场。再由此扩充至整个街道与片区。通过统计,得出频度表(表1)。

表1 道路认知频度

由表1可见,西里入口的认知频度是最高的。另外,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对太古里的道路位置走向没有清晰的印象,找到目的地一般参考商业区给出的地图,在太古里地下区域尤为显著,没有道路指示,很容易迷路。

4.2 区域

描绘地图时,区域总是大部分受访者先确定下来的意象,再是广场、街道与建筑,总结后区域频度分析见表2。

表2 区域认知频度

大慈寺是太古里片区的文化核心和位置核心,受访者对大慈寺的认知程度很高,;漫广场毗邻大慈寺,人们大多会驻足于此;东广场被围合在建筑中,不容易到达,但东广场的音乐喷泉喷发时会吸引众多行人驻足观看。

通过调查对比,可以发现:与大慈寺南门相近的西里入口广场是人们进入远洋太古里的首选之地;漫广场毗邻大慈寺,有可以坐下休息的露天咖啡厅,人们多会在此停留;东广场的音乐喷泉是其留人驻足的主要原因,但因音乐喷泉喷放时间不定,没有喷泉时,游人多半匆匆而过,不会刻意停留。由此可知,对区域认知程度与人们停留频次正相关。

4.3 标志物

对于太古里片区的标志物繁多,故而在这里用了照片辅助的方法。标志物认知频度调查结果见表3。

对标志物认知频度的调查,与前面的区域认知频度结果可以相互印证:人们更多经过或驻足的地方,其标志物具有更高的认知频度;以熟悉的店铺作为方位辨识的标志物,也是一部分受访者的选择;而散落在商业区的小型景观雕塑仅得到三分之一行人的关注。

表3 标志物认知频度分析

4.4 节点与边界

由于太古里空间结构复杂,节点较多,且街区内边界不显,故在调研中未将节点与边界列入实地调研对象。

5 城市意象要素认知显著性分析结果

显著性认知调查中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元素,受访者可以明确说出名称和位置的归为清晰辨认;无法准确说出名称或位置归为模糊辨认;无法说出名称和位置归为不能辨认。

这部分调查采用的是照片加地图法,多数以建筑和景观元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建筑景观元素认知显著性分析 %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太古里标志在受访者中辨识度最高,盖其位于人流最多的西里入口,又有鲜明的外表特征和特殊的尺度;而东广场周遭有许多建筑,其中有著名的苹果店,又有特殊的音乐喷泉,故受到人们的显著性认知也不低;字库塔虽然在漫广场上,又有独特的外表,但由于其材质颜色与周围环境对比不大,尺度不突出,故而不显;东里入口的无印良品店,知名度高,又位于显眼的入口处,让人印象深刻,但若在商业区内部寻找该店,却又显得曲折,难以探寻;西里入口景观雕塑虽然也位于人流量最多的位置,但由于周围都是深色建筑,行人来来往往直奔目标,故而认知度不高;东里主街建筑与片区内其他建筑在风格、尺度、材质上均无太大不同,让受访者无法辨识东里主街与片区其他街道有何不同,受到的显著性认知最低。

6 结论

城市意象元素相互叠加,共同组成了成都太古里片区。元素间相互影响,有时会彼此加强,有时却会相互削弱。

道路在太古里片区并不是一个脉络十分清楚的存在,现有道路虽然与中国古代里坊制时横平竖直的道路肌理相吻合,但标识指示不明显,行人在其中容易迷路。建筑和街道的风格、材质、高度大同小异,让人们不清楚自己行至何处,反而让区域成了“在片区”的共识“标准”——找到了三个区域,就可以确定自己身处何方,进而确定自己将往何处。同样地,片区内的景观元素也没有太多的标识性,景观雕塑前卫简洁充满设计感,却只是点缀空间,没有对界定空间结构做出多大的贡献,植物性的景观在片区内太少,也是受访者普遍提出的一个问题——这让新建成的商业区显得少了几分柔和,多出的是建筑物的冷峻。

由于道路网络在大多数受访者中意象不显,多数人认为太古里片区只有“西里—大慈寺南门—东广场”这样一条“主道”,建筑围绕这条主道展开,故而笔者认为成都太古里片区的城市意象结构是不清晰的。

但是出于远洋太古里商业购物、休闲娱乐的功能定位,可以想见设计者要将游人留在太古里商业区中的想法;加之其保留传统川西民居建筑风格和街道尺度的做法,又会觉得这样曲径通幽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猜你喜欢
商业区太古频度
太古长输供热管线温降统计及分析
“客改货”市场广阔 山东太古大有作为
山东国资(2020年6期)2020-07-09 09:28:40
昆明市主城区商业区绿视率研究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妇女之友(2017年3期)2017-04-20 09:20:00
江芳景观设计作品
艺术评论(2017年11期)2017-03-29 07:56:23
繁华商业区地下立体车库车辆堆垛测控实现
铜绿假单胞菌MIC分布敏感百分数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研究
邯郸市中心商业区停车需求预测研究
哈尔滨建材(陶瓷\卫浴)市场分布图
陶瓷(2011年12期)2011-11-20 08:11:26
频度副词问与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