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电视新闻更“好看”

2019-03-28 13:53:12武波
新媒体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冰航拍电视新闻

武波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各类新兴技术被不断发展与突破,比如无人机、人工智能技术、3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VR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电视新闻行业也处于不断的迭代中,将科技运用于电视新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或者一种潮流。文章对近几年出现的几类比较常见的新型科技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加以分析,简述科技如何让电视新闻更“好看”。

关键词  无人机;人工智能;3D技术;虚拟技术;VR技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3-0037-0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视听体验。在这个背景下,新科技在传媒领域开拓了新的天地。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其从诞生就和技术进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学技术对其改变不仅存在于传播方式,而是对新闻内容的重建,它越来越影响着人们对电视新闻的认知。在科技不断发展中,电视新闻的面貌焕然一新。

1  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在技术潮流中前行

1958年北京电视台诞生,这是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如今我国的电视新闻事业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虽然这项事业的发展伴随着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但是科技的发展对其影响特别深刻和深远。其实电视作为一种科学技术的产物,其发展必然和科技有着密切关系。

我国电视新闻事业起步阶段,技术比较落后,电视新闻在采编、播控等方面都无法很好地进行,电视新闻业务显得很粗糙原始。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的采录上开始使用电子录像的方式,工作效率、节目质量都得到提升,并逐步确立了前期录像和后期编辑这种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基本方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笔记本电脑、卫星电话大大改变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条件,使电话报道、电子照片、图片等新闻信息得到传送,打破了新闻生产的时间和地点限制,使我国的电视新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入21世纪后,电视新闻采编业务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数字摄像机和数字录像机的投入使用提高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技术质量,电视新闻采编有了新的工作模式。随着电视新闻业务发生根本性改变,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思维和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更加适应科技进步下的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电视新闻的采、编、播一体化模式基本形成并不断被打破,电视新闻的概念也在经历着新的变革。

2  当下电视新闻制作中应用的高科技

1)无人机航拍让电视新闻更“高远”。无人机航拍技术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比较早,从过去的“鲜见”到现在的“常见”,受众对新闻视角的新诉求不断得以满足。对电视新闻而言,无人机航拍使新闻采访节目得以创新和发展。

相对于传统的新闻摄影设备,无人机航拍的优势比较明显:首先,在允许的条件下,环境、地理对无人机的限制要小很多,它帮助记者将视角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延伸,也使记者的采访风险得以降低。

无人机航拍的威力在2015年8月12日的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全国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无人机航拍的报道,通过航拍的视频,受众对事故现场有了全面的了解,那冲天的浓烟、狼藉遍地的景象,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而消防部门则利用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对灾难现场进行了全景式的了解,绘制了信息图,为现场的决策和救援提供了很多重要线索。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拍摄了一组全国各地欢度春节的节目,大量使用了无人机航拍镜头,把全国各地欢腾的场面一一进行了展示。在拍摄上,不仅有高空俯瞰的大场面,也有超低空飞行拍摄的精美的细节,给受众带来非常美好的视觉体验。

2)3D技术让电视新闻更“真实”。3D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构建三维场景借助特定设备让用户感知,并支持交互操作的一种体验。其最大的特点是给观众更加真实的新闻体验,让一些难以呈现的新闻得以呈现。这一点被电视新闻得以运用。现在不少新闻都将合适的内容进行三维立体的制作,增加内容的直观性,增强受众的新闻体验。最常见的就是对自然现象的复原,如火山爆发、火灾现场的救援甚至某个车祸现场的还原,增强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带领观众到达新闻现场。当下,3D技术早已走出“实验室”,成为国内外很多新闻频道的播报技术,并带来电视新闻的经济价值的增加,促进了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3)人工智能技术让电视新闻更“智能”。国内电视新闻播报节目第一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自东方卫视的《早新闻》,2015年12月22日这天该板块的天气预报节目是由智能机器人完成的,这台机器人叫小冰。该技术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语音合成技术;二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三是对天气数据进行“情感”点评。这档节目的尝试,让人们看到了新闻传播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可能性,于是东方卫视又有了《小冰摇摇吧》这个节目。

2017年的愚人节当天,小冰在张国荣离世14周年祭的节目中,表现非凡,它不仅参与了节目主持,还在节目现场情感饱满地唱起张国荣的歌曲《当爱已成往事》,瞬间勾起了观众对张国荣的无限回忆。在其他的节目中,小冰则同主持人一起朗诵吟诗,给受众带来很大的兴致和好感。小冰的非凡表现,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对象,引发了电视新闻等新闻媒体对AI+的富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要适应时代而不断变化。

2018年9月,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津云新媒体集团,共同推出国内首档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电视新闻栏目《超级智能》,成为全国第一个无人操控、全IP演播室,实行现场无NG、开放式直播。这一尝试,势必给电视新闻传播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更加深广,引发业界更多的思考。

4)VR技术让电视新闻更“自由”。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新闻报道所使用的语言符号不外乎文字、视频和图片,观众只是被动接受电视节目。在VR技术的支持下,电视新闻不再是新闻的简单陈述,现场画面也不只是“片面”地展现,360度全景式体验让受众产生浸入感,同时VR新闻云技术具有的“超能力”传播方式,电视媒体不再是受众唯一接受电视新闻的途径,移动终端的某些App也可以进行传播,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给了受众更多的收看节目的选择。

VR技术还改变了电视新闻的呈现方式,尤其是新闻中涉及的场景进行引入,形成与演播室内外互动,给观众造成一种节目主持人实现演播室与虚拟场景的地点穿越的真实感,打破了固定的时空感。例如,在2016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舌尖上的安全》的报道,通过VR技术实现了新闻室内场景和动漫形式的菜市场之间的快速切换,主持人可以从蔬菜摊上抓起一把蔬菜,这种互动性,增强了新闻的科技性,使观众产生新奇感的同时也使报道更具生活气息。

3  防止被技术“俘虏”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当下的科技发展给电视新闻事业带来的改变,相信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但是作为电视新闻人我们必须看到,科技给电视新闻事业带来的双面效果。尤其是在信息量膨胀的当下,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通过网络检索新闻成为新闻工作者最常用的信息来源,甚至网络信息直接成为电视新闻的内容,这样一来,新闻记者甚至媒体单位都很容易被虚假信息蒙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当下,新技术的应用出现过分强调的倾向,而忽视了新闻内容本身的价值,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并不鲜见。

作为电视新闻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是把双刃剑,在发挥它积极性的一面时,要警惕其负面作用对我们电视新闻事业的影响。这些需要我们用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去支配技术、利用技术,防止被技术“俘虏”。

4  结束语

总之,在新技术的影响下,电视新闻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这种由外而内的变化将带给电视新闻关键性的变革。这意味着当下电视新闻的发展必须整合新技术、新设备的力量,做优质内容的新闻报道。但是也需要牢记,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是为新闻理念服务的,作为电视新闻人,要坚守职业理念,加速推动电視新闻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世彤.智能时代的新闻创新[J].电视研究,2015(8):20-22.

[2]王雪玉.人工智能改变业务模式[J].金融科技时代,2016(4):11-14.

[3]宫承波,田园.2016电视新闻传播亮点[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3):17-20.

猜你喜欢
小冰航拍电视新闻
航拍下的苗圃与农场
中外文摘(2021年10期)2021-05-31 12:10:40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第六代微软小冰正式发布
机电信息(2018年22期)2018-08-21 06:42:22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难忘的航拍
小冰在“浙江24 小时”干了些什么活
传媒评论(2017年9期)2017-12-20 08:07:48
钱江晚报来了“小冰”——一张都市报在“Al+新闻”上的探索和突破
传媒评论(2017年4期)2017-07-10 09:22:56
《航拍中国》美得让人想哭
陕西画报航拍
陕西画报(2017年1期)2017-02-11 05:49:48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