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对于每个城市而言,博物馆不仅是一张极具地域色彩的城市名片,更兼具着弘扬历史文化的重任,博物馆里的文物作为一个记忆之场的媒介,集聚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博物馆开拓文化创意产业,“让文物活起来”,能让人民群众更有兴趣的去了解文物,传承历史文化。
故宫早期的文化产品只是书画、瓷器等的简单复制品,价格高昂且缺乏创意,很少有人购买。后来故宫尝试抓取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更具实用性的产品,让消费者能真正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故宫博物院从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水平和需求偏好入手,开发出不同层次的文创产品。目前故宫文创有适合青少年使用的笔记本、胶带,也有适合成年人使用的首饰、包袋、行李牌等。根据不同人群的消费水平差异,故宫文创有价格较低的、可爱的小物件,比如御猫摆件、手机壳、冰箱贴等,有价格适中的、雅致的陶瓷茶具、包袋、丝巾等,还有价格较高的藏品的仿制品。
此外故宫文创产品愈加系列化,围绕某一藏品开发系列产品,给大众多样化的选择,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下,故宫博物院借助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借助微信平台,通过公众号和小程序销售文创产品,这些产品整体风格精致华丽,价格较高。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主要售卖创意生活用品,同时配合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做主题性的挖掘,已开发出千里江山系列、清明上河图系列等产品,粉丝数有265万。
故宫博物院的线下销售渠道主要有:文化创意体验馆,馆内有包括丝绸、服饰、紫禁书院等主题馆,集中展示和销售故宫博物院研发的各类文创产品;在部分大型商场内搭建的快闪店,快闪店内除了销售文创产品外,还有各种互动活动,让人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进行有趣的文化体验。
近几年来,故宫更是跨界合作,通过文化类节目把故宫更加立体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让大众也参与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来。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播出后观众无不被文物修复师的匠心精神所打动,掀起一阵故宫热潮。2018年现象级节目《国家宝藏》受到观众大力追捧,创立了名为“你好历史”的天猫旗舰店,还开售了十余款以节目中亮相的国宝为设计灵感的文创产品。
植根历史文化内涵是打造文创产品的首要要求。只有立足于文化根基上的衍生品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打磨,故宫的文创产品都基于文化内涵设计,不会为了追求新潮设计而丧失文化品格。
其次要注意文创产品的创新性。消费主义认为,人们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从而不断的去追求新的消费品,这意味着地方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以新奇的设计来吸引消费者。例如故宫文创新推出的日晷计时器,设计者将古老的中华日晷与西方的时钟融为一体,设计出一款极具创意的时钟,备受大众喜爱。
最后要注意文创产品的商品性。对于消费者而言,文创产品纵然有文化元素和价值内涵,但是一旦超过一定单价,消费者就会把它和同类竞品做深度比较。以故宫彩妆为例,其单价和竞品持平,但是品质不高,不得不全线停产,静待品质升级。
创意是文创产品的关键要素,一支优质的设计团队对于文创产品的开发来说至关重要。一般博物馆内的研究人员对文物的相关知识了解的很透彻,但是在创意方面比较薄弱,这时候博物馆就可以开源,汲取大众灵感。故宫博物院有专门的研发团队负责开发文创产品,同时也会汲取大众灵感,向民间征求创意。
除了有形的文创产品外,地方博物馆还可以举办灯光秀、时装秀和场景再现式的体验活动,通过仪式操演,构建文化认同空间。一般来说仪式都具备两个特征:形式主义和操演作用。灯光秀和时装秀这种具有形式主义特征的活动,能更好的凸显文物和文化元素。比如今年故宫举办的上元节灯光秀活动,选取元宵节这一全国性的传统节日,在宫墙内点起千余盏宫灯,金色琉璃瓦上投影出《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将一个流光溢彩的紫禁城呈现在大众眼前,惊艳全城。
各地博物馆应该与更多社会企业联合,充分利用各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资源,延长博物馆文创产业链,通过市场化运作创造更多的产品业态、旅游项目和文化项目。故宫博物院开辟餐饮业态,相继开了角楼咖啡馆和故宫餐厅,室内装潢极具古典气息,引得众多游客到此消费打卡。地方博物馆也要跨界合作,发挥优势,规避不足,发展新业态。
文创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博物馆做文创不仅是在卖产品,更是在利用文化元素讲中国故事。现在故宫博物院的许多文创产品都会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重要来宾,相信在各博物馆的不断努力下,我们可以用更加丰富的文创产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绚烂的历史,演绎更多彩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