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构建静态消费理论下的ELES模型预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方向,进而计算出17个主要部门的感应度和感应系数,并以三次产业消费需求进行分类,最终预测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研究表明:我国应进一步加大第二产业结构比重,适度扩大第三产业结构比重,降低第一产业结构比重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关键词:消费升级 产业结构 ELES模型 三次产业
文献综述
对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例如王青和张广柱(2017)基于SDA技术分析了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邹小芳(2017)以县域数据为出发点,从流通产业切入,分析了消费水平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综合分析了就业与GDP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产业层面,韩术斌和肖歆(2016)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而目前研究中,利用ELES模型研究这一问题已经成了发掘居民消费结构的最佳选择,例如魏勇等(2017)通过ELES模型和空间溢出视角分析了这一问题。本文在使用ELES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表联系了产业结构调整,预测了产业结构的诱发系数。
加权平均的作用在于,一方面从经济学理论角度赋予了模型更强的说明力,使得行业感应系数变为了“行业感应消费系数”,该感应系数代表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1单位需求时,产业根据消费进行调整的幅度,即供给侧需要增加的产品供应量。
(二)我国17个主要部门对消费结构的反馈
本文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中的投入产出流量表及直接消耗系数表,利用SPSS13.0计算了里昂惕夫矩阵(1-A)-1,并利用(16)式的加权方法计算了我国2016年各产业的感应系数,从而分析各部门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反馈,定量测度消费结构升级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本文在基础模型中加入了对消费的感应,所测算的结果相比于原始投入产出表中的最终需求项目流量有较大变化,该排序代表了产业的预测结构,而非原始表格中的历史结构。由表2不难看到:第一,我国对于传统能源供应产业的消费需求依然处于最高位置,这也是我国目前处于高速发展的一大有力保障和直接说明,第二产业仍然是发展需求最旺盛的产业类别。第二,零售业、金融保险业和采掘业处于居民需求的第二梯队,说明我国居民在第三产业消费上增长幅度依然较高。第三,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感应系数在进行消费结构加权后仅为1.0807,相比于原始需求项目流量中第一的位置有较大滑坡,说明第一产业的需求程度在下降。据此,本文根據表2进一步划分了居民三次产业的最终生产诱发需求比例预测表,第二产业总共包含表2中的11个部门,第三产业包含表2中的6个部门。进行计算后结果如表3所示。
结论
本文引入消费结构测算后,对三次产业的诱发度有较大影响。第一产业的诱发系数相对较低,说明该部门已经相对成熟,且发展前景相对较小,居民对该产业的消费也逐渐走向固定,因此在新增1单位需求的前提下,仅能引起第一产业小幅度的需求流量变动,为1.080701。而第二产业的诱发水平最高,1单位新增需求能引起产业1.224944流量变动,这说明我国的制造业为我国消费的主要供给部门,这一部门的产业结构调整也需要更多助力。第三产业的诱发系数较第二部门稍低,为1.173071。第三产业由于其产业特征,其发展有赖于居民消费力的上升,在我国电子商务兴起的基础上,居民消费渠道大大扩宽,第三产业呈现出较好发展局面。
通过以上消费结构与产业关联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我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第一,应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制造业产业附加值,提升消费品的综合效益;第二,应该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推动第三产业的二次增长;第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以满足消费品市场上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再优化。
参考文献:
1.王青,张广柱.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比较—基于SDA分析技术[J].商业经济研究,2017(20)
2.韩术斌,肖歆.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3.邹小芳.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县域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流通产业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7(5)
4.魏勇,杨刚,杨孟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特征与动因研判—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1)
5.宗成华,宋万杰,马世猛.中国低收入地区居民消费特征研究—基于ELES模型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6(7)
6.李梦凡,谢璐,韩文龙.弗里曼-克莱曼问题探索—基于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7(2)
7.杜莉,罗俊良.房价上升如何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基于两阶段家庭最优消费模型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