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正华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安丰中学 224221)
探究式教学的模式适合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提升他们对物理实验的认识.进行探究式实验,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将基础知识应用到物理实验中,从而提升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探究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掌握物理实验的要领,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综合能力有帮助.
探究式物理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补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具体应用.教师在备课阶段做好课堂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和理解能力.
当前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占有主导地位,实验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实验过程中学生只要按照说的照搬照做就能得出实验结果,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体现.因此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并不高,实验课的趣味性被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剥夺.探究式实验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辅助作用,侧重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灌输式教学向探究引导式教学转变.探究式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角色转换,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验提出大胆的猜想.
例如在《形变与弹力》物理实验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讲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想要让学生亲身体会形变与弹力的知识点,可以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形变与弹力现象.女生可以利用扎头发用的橡皮筋作为探究对象,总结形变与弹力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教学器材开展教学,弹簧测力计是体现形变与弹力最好的教学器材,教师引导学生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悬挂一个物品,学生可以观察到弹簧的形状开始发生变化,而且悬挂物品质量越大,弹簧的形变程度就越大,进而总结出形变与弹力大小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出物理理论,提升他们对物理课的兴趣.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教材中的文字虽然讲解细致,内容涵盖范围广,但是文字表述未免显得有些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置一定的实验情境,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生动形象的实验情境中去,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多媒体设备在情景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化作用,借助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实验视频,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物理理论的研究是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得出的结果,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进行教学能使学生们了解到物理理论的原理,帮助学生形成物理学概念,获得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些方法和技能,在学生们观看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观察和记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演示实验教学前,先让学生们看一些关于实验中所应用的物理知识的相关材料,从而对实验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他们对高中物理的认识.
例如在《简谐运动》的实验教学中,弹簧振子的移动速度较快,学生们用肉眼很难观察到运动轨迹,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困难,不利于学生探究发现运动规律.教师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简谐运动的相关视频,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视频进行慢镜头播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具体运动轨迹,从而开展探究学习,提升他们对实验知识的全面认识.
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是按照教材中的讲解开展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物理实验的探究方法都过于死板传统.高中物理实验中,无论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和探究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如果教师一味按照教材中的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会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性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探究式教学多元化的发展,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猜想思维,对探究内容进行思考.
例如在探究玻璃的折射率的教学实验中,教材中的讲解是围绕标准的玻璃砖开展的,关于光线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较为局限,探究学习的范围相对较小.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展教学活动,促进物理实验的多元化发展.比如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杯,引导学生们在水杯中装满水,使用激光灯照射水杯,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拓展了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思维广度,为培养他们多元化探究发展提供了指导.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开辟了新纪元,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升他们对物理实验的认识,还能促进他们对高中物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知识,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