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奕
【摘要】本文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技术进行了基本介绍,对眼底荧光造影室护士应具有的素质进行综述,通过做好造影前的宣教、明确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一系列方法来提高造影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期更好地预防患者造影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护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2
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简介及重要性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一项特殊的诊断眼底疾病的检查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对眼科疾病患者的诊治中[1]。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对患者静脉注射荧光造影剂,利用荧光造影剂在眼睛血液循环过程中产生的荧光,采用眼底照相机动态地记录病人眼底血管的结构及异常状况,从而反映病人眼底血管的生理及病理变化[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是眼科一种重要的形态检查,可以发现眼底镜难以确定的视网膜脉络膜病变[3],能够尽快了解到视网膜的血液循环情况及血管状态,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参考[4]。但是荧光素钠注入人体后可能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过敏性休克,严重的甚至威胁生命[5]。因此,在实施FFA 前应向病人做好细致的沟通及有效的护理,消除病人的疑虑和紧张心理,医护人员熟悉FFA容易引起的各类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应对方法,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检查配合度,因此提高眼底荧光造影室护士的自身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眼底荧光造影室护士应具有的素质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荧光造影室护士的技术水平、护理经验及对抢救病人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病人的安危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造影检查效果,必须科学、严格、规范地对造影室进行管理,并提高造影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2.1 遵循护理原则
造影前应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制度,检查药液有无破损、变质,有效期,观察药物是否有浑浊或颗粒物。充分告知患者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意义,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患者知情同意书上患者及家属双人簽字,为患者做造影编号,记录患者电话,疾病种类,住址,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
2.2 做好造影前的宣教
2.2.1 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由于空腹患者接受眼底造影检查更易发生呕吐、恶心、晕厥等不良反应,因此造影前应做好充分告知患者不能空腹进行造影检查,鼓励患者正常进食后再进行检查。检查前,嘱咐患者清淡饮食,尽量不要食用刺激、辛辣及易导致腹胀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患者应在机体处于正常的状况下接受检查。
2.2.2 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询问病人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全身疾病史及家族史,对孕妇及严重过敏体质的患者必须禁止其做造影检查以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2.2.3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造影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检查的流程及造影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由于造影是在暗室进行,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无助的心理,因此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互动,给予患者鼓励与肯定,让患者情绪稳定,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造影检查。还应告知患者散瞳后出现视物模糊及畏光属于正常现象,6~8 h后症状消失,以消除患者的疑虑、缓解患者的紧张、无助情绪,增强患者的安全感[6]。
2.3 抢救药物及设备的准备
造影室内要备齐各项抢救物品及抢救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供氧管、输液器、刀片、头皮针、手电筒、电动吸引器、氧气袋、心内注射针等及急救药品,如阿托品、盐酸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尼克刹米、盐酸洛贝林、地塞米松、25%葡萄糖、0.9%NS等。由造影室护士每天清点、审核并记录,保证抢救仪器设备均处于备用状态,抢救药品无过期情况。造影室门口备用平车,便于转送患者时使用,造影室内有完善的患者过敏性休克抢救操作流程,眼科医护人员要做到全员掌握。
2.4 明确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2.4.1 胃肠道刺激反应、恶心、呕吐与应对措施
造影过程中常常出现胃肠道刺激反应、恶心、呕吐等一过性的不良反应,一般发生在荧光素钠注入后的30~80秒内,此时嘱咐患者深呼吸数次,精神放松,休息片刻,同时按掐患者的内关穴,数秒后症状即自行缓解。
2.4.2 皮肤瘙痒、荨麻疹与应对措施
如果遇到病人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若症状较轻可给予患者口服抗过敏药扑尔敏4 mg,若症状较为严重,需要给患者注射5 mg地塞米松。吸氧对症处理后大多数患者当天瘙痒症状即消失,皮疹逐渐减退[7]。
2.4.3 呼吸困难、晕厥,胸闷、气促与应对措施
极少数患者在造影开始后出现呼吸困难、晕厥,胸闷、气促等不良反应,此时应立即停止检查,医护人员辅助患者取平卧体位,就地抢救,遵医嘱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同时给予氧气吸入5 L/min,密切关注患者血压、脉搏的变化情况[8]。必要时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请急诊内科或麻醉科医师协助抢救。
2.5 造影结束后的健康宣教
造影检查结束后叮嘱患者在造影室内休息30 min以进一步观察病人情况,确定无不良反应后方可让其离去。造影检查完后应注重交代患者因散瞳及注射荧光造影剂会导致暂时的视觉改变,视物模糊,流泪、畏光等现象,叮嘱病人多休息,避免强光,禁止驾车等活动。荧光素钠染料大部分经肾脏代谢随尿液快速排出体外,因此注射荧光素钠数小时后尿会变黄,必须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这是正常现象,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检查结束当天大量饮白开水,促进体内的荧光素尽快排出体外,通常24 h内造影剂即可从患者体内完全排出。
2.6 加强责任心
护理职业的高风险性质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一个优秀的造影室护士必须具有高稳定性、高自律性、高慎独性,眼睛是一盏明灯,作为一名造影室护士更应具备时刻维护患者生命和安全的责任心。
3 小 结
眼底荧光造影是眼底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为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作为一名造影室护士应严格遵循护理原则,造影前对患者进行充分宣教,做好抢救药物和设备的准备,明确造影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其做出正确的应对,造影结束后着重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并注意培养责任心、使命感等良好素质,做好医生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 徐 瑶,顾灵玲,田 虹,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挫伤性视网膜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01):66.
[2] 陈 兴.眼外伤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护理干预[J].西部中医药,2015,28(01):95-98.
[3] 刘彩娇,关天芹,黄时洲,等.荧光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特性的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2):122-125.
[4] 王 齐,孙 艳.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J].医学综述,2017,23(04):830-833.
[5] 王 清,高 鸾,刘新英,等.综合护理对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3):142-144.
[6] 王永萍.浅谈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26):5501-5502.
[7] 殷慧丽.荧光素钠应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不良反应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6,29(03):456-457.
[8] 颜英玲,谢春霞.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188-189.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