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基础”课堂中的应用

2019-02-18 14:34:48丁璇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

丁璇

摘要: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将案例教学法融入“会计学基础”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分析问题,还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全面的认识。而在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所选取的案例类型,以及教师和学生均要扮演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5.101

“会计学基础”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而案例教学法做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管理类专业(包括”会计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基础”作为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对整个学科体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也是学生掌握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并为以后从事会计相关职业奠定根基。因此,如何提升”会计学基础”的课堂教学工作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而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会计学基础”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减少该课程由于其理论性较强带来的学习枯燥感,同时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本文将对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会计学基础”课堂教学的意义,以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进行探讨。

1案例教学法对提升”会计学基础”教学效果的意义

“会计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学科。但是,从”会计学基础”的教学经验来看,传统的”会计学基础”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为主,教学方式主要为“灌输式”教学,而教学目标则侧重于传授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相脱节。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较少。基于此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很难使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未来将要从事的会计职业有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应该怎样才能将课程讲得深入浅出?显然,仅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现以一个案例说明该方法在”会计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购入一批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00元。同时,销货方代垫运杂费3200元,其中,允许抵扣的增值税额为220元,上列货款及销货方式代垫的运杂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尚在运输途中。问题:(1)华联公司该项存货交易该做何种处理?(2)涉及到的增值税应做如何处理?(3)运输过程中的运杂费如何处理?

针对该案例中提出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会计学基础”相关知识并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后才能回答。对于此案例提出的问题,首先会涉及到存货、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等会计科目(选择并设置会计科目),然后运用会计学中的借贷记账法(借:原材料;贷:银行存款等)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将此分录填制到会计凭证上,然后完成凭证的出纳签字和主管审核等工作(会计凭证的处理流程),再按照银行存款内容设置账簿(登记账簿),以此来反映银行存款的变动情况,最后将相关内容编制到会计报表中(编制会计报告)。由此可见,利用案例中发生的的一笔简单经济业务,就能做到将会计核算涉及到的基本方法连接起来,一方面能让学生理解各种处理方法的含义,另一方面从整体上掌握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因此,通过引入适当的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举一反三。

2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基础”课程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由于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会计学基础”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则成为了丞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几个应用要点。

2.1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习惯于将理论知识采取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传授与学生,而并不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理论内涵以及能否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中。而”会计学基础”其课程性质较为特殊,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而另一方面则更加看重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之一就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填鸭式”教育转为“分析型”、“互动型”教育。利用大量丰富精彩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在此基礎上,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将案例融入课堂中,可以使学生将书本上较为枯燥的会计学原理及方法带入到不同的情景中,通过对案例的背景及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会计凭证处理流程时,以案例为基础,可以将学生按照角色进行分组,分为出纳岗、总账会计岗、会计主管岗等,由每组学生负责不同岗位的业务处理,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因此,案例教学法重点之一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案例达成更好地教学效果。

2.2“会计学基础”案例的选择需兼具针对性与可分析性

为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要求在选择教学案例上应该有重点、有特点。基于”会计学基础”的课程性质,在选择教学案例时,首先应满足针对性特点,即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案例必须能够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点,尤其应突出重难点。(2)案例应该来源于真实事件,不应与现实环境相脱节。(3)案例应该能够完整地反映出待处理的经济业务及相关问题。例如,在讲授借贷记账法原理时,应选择能够体现不同科目借贷方向特点的案例,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科目借贷方向上的区别 。

其次,在選择案例时,还一应注重案例具备一定的可分析性。并非所有的案例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选择有一定深度的可分析性案例,既能够使学生利用案例分析相关的知识点,又能够利用案例形成自己的分析观点,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讲授存货盘存相关业务处理时,选择的案例应该能够充分体现存货处理事项的相关背景,以此使学生能够利用案例信息分析出存货的盘盈盘亏状态,以及存货盘盈或盘亏的主要原因,最后能够根据分析出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2.3明确在”会计学基础”案例教学法中的师生角色

我国传统文化对于教师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为学生注入知识、解答疑惑,而为了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境界。因此,在“会计学基础”的案例教学法中,要求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应扮演的角色。本文认为,在该方法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启发者。而学生应该扮演好“参与者”角色。

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教师要引导并辅助学生正确解读案例信息,包括案例的背景信息及具体业务信息。由于“会计学基础”是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入门专业课,一般开设学期较早,通常开设在大一或大二上学期,而此时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几乎为零,对于案例也无法做出适当的解读,因此,教师应当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尤其对于经济业务发生的具体背景给予学生尽可能详细的解释。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解读案例,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应启发学生利用案例信息进行业务分析。传统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很少对信息进行主动的分析思考,导致的结果是课堂上对知识一知半解,而课下十分钟就可能忘记所学知识点。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扮演好“启发者”的角色,针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设问,启发学生朝特定方向思考问题,达到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点的目标。(3)学生应做到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主动分析思考问题。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其已经适应了初中、高中的学习模式,即对所学知识完全被动接受。因此,在案例教学法中,应鼓励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模式,使其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而深度思考能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师在扮演好“引导者”和“启发者”角色的同时,学生应积极跟随教师的节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学生应基于所学案例展开深度思考,学会从案例中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消化。

3结论与启示

案例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若干问题,因此对于“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完善案例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运用过程中要求教师在选取案例时注意选取兼具针对性与可分析性案例,所选案例应符合时代背景,贴近现实经济生活,同时建立高水准的专业课程案例库,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案例更新。除此之外,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虽然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但教师需要扮演的角色更为复杂,因此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教师在具备扎实专业功底的同时,也应具备充分的信息加工与分析能力,同时具有能够引导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合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综上所述,鼓励和倡导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对传统课堂理论讲授方法的全盘否定,更不是在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要进行案例教学,而是要将传统的教学目标由讲授好该门课程改变为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将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引导者”和“启发者”,将学生的角色转换为“积极参与者”,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具备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琪.《高级会计学》教学应用研究——以案例教学法为例[J].财会通讯,2013,(36):121-123.

[2]肖娟娟.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经贸,2018,(25):25-26.

[3]郭军.《会计基础与实务》的课堂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经济,2018,(14):440.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48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部分教学的运用
广告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技校企业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2:05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0:23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