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罗小芳,陈小明,王宗成,覃佐东
(湖南科技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专业课程学习之后,需要具备药学基础知识,能够掌握基本的药物生产技能和开发新药及工艺的潜力。药物化学是培养学生生产和研发新药的重要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天然药物的发现与优化改性、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合成及其药理学等方面的内容[1]。药物化学的应用性很强,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药物化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本校制药工程专业教师对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感触及学生对药物化学教学过程的反馈,本课题组在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内容几个方面对药物化学课程进行部分改革。
本校制药工程专业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文方主编的第二版《药物化学》为本课程教材。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药物化学在本专业学生第二学年春季学期开设,共计54个课时,3个学分,主要是考虑药物化学课程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药物合成反应等基础课程关系非常紧密,所以在结束上述基础课程教学之后紧接开设药物化学课程。
课题组修订了教学大纲,教学课时从48课时延长至54课时,明确突出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药物化学所用教材共18章,每章内容层次清晰,主要包括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改进,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代表药物的理化性质、代谢产物、合成路线及临床应用。着重讲解先导化合物的改进、构效关系、代表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临床应用,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同类药物的药理学机制,培养学生对先导化合物进行修饰改性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药物开发知识。减少了对代表药物的合成路线和代谢产物部分的讲解,因为学生前期学过有机化学和药理学课程,具备基础的知识能力。
药物化学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与之相对应的药物化学实验课即对药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也是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实验课程之一[2]。本校对药物化学和药物化学实验的开设时间进行了调整,两门课程均在大二春季学期开设,药物化学理论从第一周开始,相对应的药物化学实验从第三周开始,保证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已经对药物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进一步通过实验过程中药物的性质、结构与合成方法,加深对药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两者相辅相成。但是单纯的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操作则不需要动脑,不能很好的掌握药物优化改性设计与开发的方法[3]。所以为了更好的避免这一缺陷,课题组鼓励学生跟随教师做课题研究毕业设计,从而更加综合的学习药物相关知识,本校制药工程专业部分学生在第二学年春季学期或第三学年秋季学期进入老师的课题组进行药物化学相关研究实验。例如,本校有做抗癌药物方面研究的老师目前带制药工程专业大二和大三学生做抗癌药课题研究。
通过上述的这种结合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与基础实验教学,综合运用创新性课题研究理论知识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药物化学理论知识,达到更深的记忆,并且具有了利用药物化学理论知识和前沿科学解决实际药物研发过程中问题的意识和初步能力,更好的实现学以致用,由此达到药物化学教学的基本目标。
药物化学课程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理解不透教学内容、似懂非懂,感觉内容繁杂,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4]。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我们课题组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开始讲解每一章之前,先组织学生预习该章主要内容;在上课过程中引用一些典型有趣的事例,引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解第一章麻醉药之前,引用典故“刮骨疗毒”,增加学生对麻醉药的兴趣和对中国麻醉药发展史的了解。在介绍特定疾病用药的同时,引入目前药物发展的前沿。例如,在讲解抗癌药物的时候,介绍目前热门的靶向抗癌疗法和癌症免疫疗法,增加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固有优点,但是一味的被动接收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5]。因此,我们引入了新型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倡导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6]。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做一个简短的ppt到讲台上给同学讲解[7],具体内容和形式没有严格的限定,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另外,在每章节之前先根据具体的内容设定思考题目,把课堂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总结果,根据结果深入浅出的讲解课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解抗生素这一章时,设定题目“抗生素的利与弊”,将学生分为5组,讨论10 min,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介绍本组对“抗生物利与弊”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该章知识点。
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药物化学的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不够完善,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该课程内容,需要不断完善上述几个部分。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能动性,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培养出具有扎实药物基础知识和药物研发意识及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