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蕊,伊晨旭,李 松,3,罗 璇
(1.贵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资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2.贵州省流域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18;3.贵州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灾害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18)
环境化学是运用化学知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在掌握污染来源、消除和控制污染、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环境化学不仅是环境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同时国家也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但随着新型污染问题的出现和新型污染物的出现,对环境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提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以学生角度对贵州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化学课程讲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学改革方案进行分析与探讨。
我校选用的环境化学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戴树桂主编的《环境化学》第二版(2006年出版)[1]。全书共有八章,涵盖了主要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生物四个不同介质中的存在状态、迁移转化规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受污染环境的修复技术及原理;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同时环境化学是一门多领域交汇的专业学科[2],知识点多且重难点较分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核心知识点。我校环境化学安排学时较少,仅有32学时。由于课时不够、教材比较老、知识量大,造成了短时间内无法接受大量知识点,所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环境化学是环境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老师授课的主要方式是多媒体授课,授课内容多为基础知识。在课时少的情况下,过度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课堂效率低下,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作用。课堂中虽然拓展了一些典型环境问题(例如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烟雾事件等)的相关知识,但这些环境问题发生时间较久,新型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只拓展这些典型事例,很难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同时,我校本课程未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因此在课堂上学习完理论知识后,不能很好的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这样单纯“教”的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其精力的集中[3]。
课程考核是对课程学习的评价标准。目前,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为期末最终笔试成绩;平时成绩包含作业情况、课堂表现、考勤情况等。两者的占比为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此种考核方式在于重“结果”、轻“过程”,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现在作业、考勤、考试等硬性量化环节上,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4]。因此需要改革目前考核方式,以此来提高环境化学的教学质量。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为国家带来了客观地效益,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愈来愈严重。一些新型的污染物也在不断出现。只讲授课本中老旧的内容将无法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对此,可以紧跟环境热点分析,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用课程相关理论进行解释[5]。例如,在讲述大气环境化学时,加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雾霾。用整个大气环境化学的知识点分析雾霾形成的原因及状态、在大气圈中发生的反应及转化、雾霾出现后的危害及治理等问题。同时还可以与伦敦烟雾事件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
实践教学是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指导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环境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拥有足够的实践能力才能去应对各式各样的环境问题。例如,讲述到大气环境化学时,可以引入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之一的酸雨,可以带学生对酸雨进行实地收集,收集完成后带回实验室进行测定。测定的同时可以对酸雨问题产生的原因、自身特点、治理方式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对知识记忆更牢,也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环境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优化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的占比及课程考核的组成。提高平时成绩的占比,将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课程考核的组成,改变以往授课的方式,课堂授课时避免“照搬课本内容”,课堂上主要解决重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并在课上提出研讨问题,利用研讨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自由分配和选题,课下自行查阅资料互相探讨,最后进行完成论文或课堂汇报演讲。以此作为最终考核的一种方式,不仅避免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死记硬背,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学及主动思考的能力。
目前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社会正需要一批环境学科的人才,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杰出的环境学科专业人才刻不容缓。对此,针对我校环境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学生角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探讨了改革方向,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