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伟,刘俊芳,刘志刚
(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091)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发挥教学优势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加深与相关合作企业间的关系,将“校-企-校”的培养模式落实到位[1]。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快,这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与企业在招工、招生一体化模式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校企”合作,实现多方发展的新模式,通过联盟合作,企业可以向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并对学生进行定向培训,使得学校为企业定向储备培养人才。学校毕业生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毕业后就能实现就业,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2]。另外,为了鼓励该模式的实行,有关部门制定了鼓励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高职类专业和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的试行,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交流,从而推动职业教育事业以及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3]。
东营职业学院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石油化工专业群是我校最具优势的专业群,教育资源优势突出。2015年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及山东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并且专业群化工行业培训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培训测评站、全国高职骨干教师师资培训基地。多年来我院与企业联系紧密,从多方面开展合作,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高专化工技术专业办学点数量基本维持不变,在校生数、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却出现逐年减少的现象[4-5]。近三年,我院化工类毕业生数量逐年降低,我院2019年毕业生约736人,2020年毕业生约为534人。同时,2020年山东省将实行“专业+学校”的招生模式,化工专业招生质量和数量逐渐呈下滑趋势。
整个社会对化工行业的错误引导及认知,加剧了当前化工类专业招生困难的困境。家长、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认识依旧是“高危、重污染、劳动强度大、易导致职业病”的错误观念,纵然化工行业存在自身缺陷,但社会群体对行业的误解加剧了社会舆论对化工行业认知的偏离,这些负面因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选择化工类专业学习深造。
面对将要出现的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化工类企业也出现了招工困难、招工专业不对口、招聘人员素质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等相关问题[6]。
据统计,现阶段化工类企业新招入员工中非化工类学生比例约占50%,新员工如何更快的培训成符合企业安全生产要求的人员,这是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同时,化工类企业员工流动频繁,新员工要胜任工作岗位,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训与熟悉岗位职责,再加之学历及经验方面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达到要求,于是出现配置的岗位人员能力和素质达不到岗位需求而影响工作进度和生产。人力资源管理陷入了“招聘-流失-再招聘”的不良循环之中。企业人员的流失给企业增加了人力成本,影响生产工作的连续性和生产的效率。
结合我省全面展开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及当前职业教育背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作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学校、企业深度合作及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推行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的深度合作模式[7]。完善化工专业招生录取和化工企业招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实施招生招工方案,实行多种招生考试办法,为学徒提供深度学习机会。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单独管理,签订“学生、学校、企业”为主体的三方协议,明确学生、学徒德双重身份,确定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随着化工类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背景下,化工类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急需大批符合生产要求的人才。高职类院校根据企业对新入职员工需求和职工个性化发展,为企业订制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双培”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行业学院的平台,为企业职工学历进修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供给,并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区域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8]。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办好开放大学”的要求,2011年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行业学院成立。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行业学院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对企业的职工和社会人员提供终身教育学习的机会,培养化工行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东营职业学院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作为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行业学院的学习中心,结合东营区域经济发展特点,针对各化工企业的特点订制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双培”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职工学历进修提供支持,同时为区域经济社会提供有效人才供给,满足区域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深校企之间合作。
通过对化工专业招生情况和企业招工情况调研,在我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基础上,提出“双招、双培”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双方深化交流与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共同设计、制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制订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同时,完善石化专业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实行多种招生考试办法,为学徒提供学习机会。组建试点班级,单独管理,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确定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结合现阶段化工类企业新招员工中非化工类学生比例较高的现状,新员工如何更快的培训成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员亟待解决。我院在“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积极与企业合作,对企业新进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和终身教育。2018年我院先后为富海集团120余名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并得到企业的好评。
当前,化工企业职工对学历水平的提升迫切需求,学历水平及职业资格有无往往和员工薪资待遇挂钩。我院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平台,联合企业开展企业职工培养与培训,为企业职工学历进修提供支持,学校为企业职工配备职工培训师资支撑,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场地、设备支持;同时与企业联合开发培训岗位资源包、联合开发网络课程,为企业提供网络化仿真实训,以期待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并提升社会对我院认可度,更好的推动“双招、双培”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当前,化工专业和企业面临的招生招工难的困境日渐严峻,如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亟待探索。我院实践并探索的校企“双招、双培”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现有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提出的全新的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方面是一次大胆创新实践,为学校和相关化工企业就招生招工存在招生难、学历提升困难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期待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办学、培养学生的思路,并通过本种形式提升企业员工素质,不断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