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僵尸企业”进入下半场

2019-02-15 04:33:12许维鸿
环球时报 2019-02-15
关键词:僵尸企业盘活僵尸

许维鸿

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对优化存量资产的改革共识愈发明确,特别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僵尸企业”问题,如能尽快解决,将会极大缩短经济下行的周期,让中国经济“轻装上阵”、转型升级。

绝大多数“僵尸企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国资背景。当前,央企“债务去杠杆”和“聚焦主业”改革已经初见成效,背后是坚决清理体系内的存量不良资产。近期国务院公布数据显示,国资委已完成超过1500户企业“处僵治困”任务。国家发改委也公布了相关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破产立案和审结数量分别达到了6392件和3311件,较去年同期继续大幅增长,佐证了中央对存量“僵尸企业”清理的决心。

地方国有资产的“僵尸企业”清理,则需要综合考虑包括民生在内的多方面因素,特别需要“底线思维”。以河南省2017年9月改革以来的实践为例,一年内通过“兼并重组、改制转让、清算注销、依法破产、盘活退困”等五种处置方式,针对上千家企业,处置低效闲置资产176亿元,化解债务156亿元,清缴税款上亿元,并清缴社保27亿元,安置职工近60000人,逐步形成市场化的套路和打法,对全国其他省市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僵尸企业”清理的上半场,各级政府的创新手段频出,但是对于坚定“看多中国”的国内外投资者,依然期待更快节奏的全国性“僵尸企业”清理,期待存量资产证券化发挥更大作用,吸引更加多样化的资金和资本。

对于专业金融机构而言,对“僵尸企业”进行债务处置和重组,最担心的就是“僵尸企业”依仗地方政府“输血”漫天要价,最终错过资产重组的最佳时间窗口。地方政府在“僵尸企业”的处置中不能缺位,更不能错位。金融机构需要各级政府的有效配合,多渠道积极筹措企业改制或破产的经费,支持有效开展土地再利用。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辩证看待“僵尸企业”出清和盘活存量资产的关系。财政部门最担心的,就是一旦中央对“僵尸企业”出清设立最终时间表,个别具备清偿能力的去产能企业,进行恶意逃废债。因此,为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各级国资委应积极接触不同类别的专业投资机构,鼓励所辖“僵尸企业”通过金融债权人委员会机制与债权人自主协商开展资产、债务和业务重组,支持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兼并重组。

“僵尸企业”出清是新时期改革的攻坚之战,也可以成为创造财富的大市场,存在大量“可能被低估”的企业,值得各类资本积极追逐。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沪深交易所各板块的估值调整已久,也需要存量资产证券化吸引增量流动性,无疑是并购基金退出的最佳通道。▲

(作者是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猜你喜欢
僵尸企业盘活僵尸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笔记本电脑“僵尸”
英语文摘(2020年2期)2020-08-13 07:26:22
“五侨联动”盘活 社区侨务出新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4:26
还得靠国庆档盘活 2019年10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App已死?80%的僵尸应用带来的困惑
新闻传播(2015年6期)2015-07-18 11:13:15
“僵尸肉”横行谁之过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