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有人说,高考只是一场考试,填志愿才是人生。但每年的志愿填报,都会让不少家庭陷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个关乎未来的决定上,我们说服不了父母,父母也打动不了我们。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与父母沟通,才能避免没必要的争执,在这个重要问题上达成一致呢?
案例一兴趣不能当饭吃?
@海棠晓月:我是浙江理科的考生,填志愿的时候我想报考日语专业,将来当老师或者翻译,没想到却遭到了爸妈的强烈反对。爸妈觉得小语种就业难,学完出来也找不到工作。他们想让我填温州医科大学的医学类专业,毕业之后去当医生。但我对医学完全没兴趣,而且现在医生也不见得有他们想的那么好就业。我说我只对日语有兴趣,其他的都不想学,他们就说兴趣又不能当饭吃。我感觉他们完全不尊重我,这令我很痛苦,完全听不进去他们的话。
专家说:
在这个问题上,晓月和父母考虑的是“梦想”和“生活”这两个不同的层面。晓月有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而父母看重的稳定生活状态,也是晓月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如果晓月仅仅只说这是自己的梦想,很有可能被父母看作“不切实际的冲动”,要想说服父母,就必须打消他们的顾虑。
在与父母沟通之前,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者请教学习该专业的前辈的方式,来收集兴趣专业的就业情况、薪资收入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同时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专业测评,对自己的性格能力进行针对性评估,看自己是否适合兴趣职业。这也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是对自己梦想的一种审视。
另一方面,晓月如果愿意,也可以对医学类专业做更多的了解。父母给我们推荐专业,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比较了解或者正在从事这个行业,我们可以尝试倾听他们的真实理由。如果父母推荐的专业的确有参考的价值,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味地抵触,可以将其纳入备选方案。
胸有成竹以后,就可以去和父母沟通了。这个时候就不再只是单纯争吵,而变得有理有据起来。当父母看到晓月对未来和梦想负责任的态度,一定也会愿意理解和支持她的选择。
1调整心态,明白沟通不是“论输赢”
如果我们带着“沟通就是说服或者被说服”这种错误观念开始一场沟通,那么,我们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输了。沟通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最终结果是要达成共识,即使意见不一致,也最好能求同存异。即使我们的观点没有被父母接纳,也不要采取争吵的方式。要知道,争吵会带来压力,而这种压力会转移我们原本关注的“填报满意志愿”这一目标,同时还具有很大的情绪破坏力,会给我们的亲密关系造成极大伤言。
要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首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充分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耐心听取父母的建议,尊重父母的人生经验,营造共情的氛围,更有利于沟通目标的达成。
2拒绝猜测和指责,学会正确表达
猜测和职责是我们在沟通中常常不自觉使用的“武器”。父母也会这样,例如“你了解现在的社会吗?”“你将来毕业会找不到工作。”这样的交流就是一种无效沟通。
猜测的不一定是事实,而指责更有可能会激活对方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这在沟通中都是错误的表达。
学会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也就是说任何话都以“我”“我们”作为开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更容易让父母理解我们。比如晓月可以对父母说:“爸爸妈妈,选择一个完全没有兴趣的专业,会让我失去学习的动力,也会影响我的人生规划。我喜欢日语很多年了,想通过大学的专业学习,毕业后成为日语老师或者翻译。我需要你们帮助我作出理性的分析和规划,更需要你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样的表达能够更清楚地让父母知道我们的想法,同时也不容易伤害到他们。
3寻求老师、志愿专家的帮助
如果实在难以和父母达成一致意见,为了避免矛盾激化,还可以和父母一起寻求老师和志愿专家的意见。
他们常年接触、研究志愿填报,更了解学校专业的相关信息,可以给出更客观科学的建议。既避免了父母主观意愿的代入,又能帮助我们弥补盲目冲动、阅历不够的不足,缓解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案例二留在身边才放心?
@小徐:我是重庆理科的考生,想去北京上大学,不想留在重庆,但我爸妈坚决不同意。他们说北京太远了,留在本地他们才放心,而且他们积累了很多年的资源,毕业之后可以直接给我安排工作。我从小大事小事都听他们的,可是这次我很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去外省上大学可能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去外地生活的机会了,如果我留在这里,以后估计很难再离开家了,我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
专家说:
从父母方面来看,抛开对孩子的依恋和担心,他们更多的是从人脉资源和就业压力方面来考虑,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更偏向现实一些。了解了这一点,小徐可以在溝通一开始就先表达对父母的理解和感谢,这样可以营造融洽的氛围,有利于进一步沟通。而不是一味站在自己的立场,剑拔弩张。
作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我们考虑的更多是个人的成长和眼界。小徐渴望独立就是他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也是他走好未来人生之路的必备素质。
但是,由于小徐从小大事小事一直被父母安排,自己从来没有拿过主意。所以仅有独立意识,不足以保证小徐离家后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反而很有可能被困难打败。
对于小徐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不是说服父母,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克服自己的依赖心理,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自己拿主意的习惯。当父母看到我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自然也就愿意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