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提
当医生,最重要的是信心、爱心和责任心。我深表认同,在我看来,儿科医生需要更大的信心、更多的爱心和更强的责任心。
原来上学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最后会选择来儿科,经常听儿科师兄师姐“劝退”的吐槽,形成了儿科医生辛苦吃力还不讨好的印象。结果考研被调剂到了儿科专业,后来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儿科医生。慢慢的,我反而觉得这里没有那么糟糕。
长期面对疾病甚至死亡,医生的心理压力其实也非常大,比起气氛压抑的成人病房,儿童病房里更有生气,面对孩子们单纯明亮的双眼,我总是希望自己可以帮他们减轻病痛,让他们恢复往日的健康。
每天早上八点,我会先到科室开会,跟值班医生交接夜班病人的情况,然后就开始查房,检查住院患者的病情。患者多的时候,查完房都差不多十点了。查房回来就开始处理医嘱,如果有患者出院,还需要写出院记录,协助患者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并且告知他们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正常情况下这些工作至少得忙到中午,午饭一般都是去食堂或者点外卖,自从进医院以来,我没有几顿饭是慢条斯理吃完的,基本都是几口扒完就回去继续工作。处理完上午的事项,下午还要整理病例、写当天的病程,这个过程一般会持续很久。如果某天轮到我值班,还需要随时准备收治从门诊过来的新病人,以及处理病房里的一切突发事件,比如孩子突然发烧、腹泻之类的。虽然分了夜班和白班,但很多时候交班的医生都来了,手里的事情还没忙完,于是只能继续加班。
儿科和其他科室不同,我们面对的是抵抗力比成人更差的孩子,而他们因为年幼,很难把自己的病症表述清楚,所以更加考验医生的诊断经验。
除此之外,孩子作为家长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稍有一点头疼脑热都是大事。就拿发烧来说,成年人发烧一般会先自己吃药,如果不见好转才来医院,而孩子一旦发烧,家长怕耽误病情,经常会在深夜赶来医院看急诊。有时候甚至会碰上“全家总动员”,七大姑八大姨都围在孩子身边,提出自己在百度上查到的“医学知识”,质疑医生的专业诊断。当然,不是所有家属都这么“难搞”,我们也能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担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医患关系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紧张。
特别累的时候,也一度想过要不要转到其他科室,不过最终还是没有这样做,因为放不下这些病房里的孩子。孩子是非常单纯的,只要你对他们温柔一点,他们就会很喜欢你。我收到过好几个孩子送的礼物,都是他们自己折的星星、画的水彩画之类的,但我觉得比任何金银珠宝都珍贵。看着这些天使般的孩子们遭受病痛的折磨,我常常會觉得于心不忍,于是更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曾经看过一句话:当医生,最重要的是信心、爱心和责任心。我深表认同,在我看来,儿科医生需要更大的信心、更多的爱心和更强的责任心。
医生是一个直接跟生命打交道的职业,很多时候甚至要从死神手里抢时间。这样一个神圣的职业是需要情怀来支撑的,与其盯着它的待遇、辛苦程度讨论不休,不如想清楚自己究竟能否承担这份生命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