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君
摘 要:近年来我国逐渐提高对大中型泵站工程的重视程度以及建设力度,并以此推动了我国水管排灌事业的发展进程。但是相较于其他工程项目而言,大中型泵站工程具有诸多施工难点与关键重点,工程施工质量及效率缺乏必要保障,有着较高施工不确定性,并在工程施工与后续使用阶段中时常出现各类施工质量问题。针对于此,本文则对大中型泵站工程施工中的主要施工难点以及常用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大中型泵站 施工重点难点 施工技术
1.大中型泵站工程施工重点以及难点
1.1土方开挖工程中的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在工程施工阶段中,土方平衡问题在直接程度上影响到整体工程的施工工期与造价成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合理范围内对土方开挖工程的各项施工作业内容进行协调开展,以实现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控制造价成本的目的。例如,在工程上游围堰开展基坑土方开挖填筑作业,针对工程下游围堰则需要针对性开展大堤破除填筑作业,最大程度提高基坑开挖作业的实际施工价值。但是在土方开挖工程施工中,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挖开土方中的土体进行分类处理,将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土体作为回填土,在施工周邊区域中进行临时存放。而将不具备使用价值、土质过于松软蓬松的土方作为废弃土进行处理。此外,需要在土方填筑施工作业准备阶段中提前开展基坑清理作业,将所分布各类杂质与积水清除干净,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选择适当的填筑土层压实施工方法。而为降低边坡失稳等施工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程度,也要提前制定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与问题的预防措施与应急方案。此外,应遵循土方就近调配原则、挖填结合原则等施工原则。
1.2降排水工程中的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在大中型泵站工程的土方开挖与基坑处理施工阶段中,由于多数工程地基都具有较高程度的透水性,因此在雨雪气候中,受到降雨因素的影响,基坑中会积聚大量雨水,并对基坑造成极为严重的渗透影响,如若不针对这一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则有可能导致边坡失稳、坍塌等施工安全事故的出现。而在地基周边区域中所分布地下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时,也会引发上述问题的出现。因此,要开展降排水处理作业,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将基坑中所分布地下水以及积聚雨水进行清除,并做好长期性的基坑排水处理作业并适当采用挖掘龙沟明排、大口径排水等措施,实现对地下水位的降低以及对基坑中积水的快速排出。
1.3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相对其他工程项目中的建筑物结构而言,大中型泵站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较为复杂特殊,例如具有较多的混凝土分层结构、过大结构尺寸以及缺乏均匀性的混凝土结构厚度等。因此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施工质量问题出现较为频繁,结构防裂工作也是混凝土工程中的施工重点与难点所在。
混凝土工程中,在混凝土浆体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长度,避免过长运输时间导致混凝土在罐车内出现初凝现象(在出现混凝土运输超时问题时,要及时对混凝土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如若混凝土尚未出现初凝现象时,要采取相应措施延长初凝时间。而混凝土已经出现初凝现象时需要立即开展混凝土罐车清理作业),并将圆筒型搅拌桶以适当速度匀速转动,将混凝土浆体的坍塌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中,将混凝土浆体倾斜斗口高度控制在一定距离以上,开展分段浇筑作业(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选择适当单次混凝土浇筑作业量);组织开展混凝土振捣作业,并遵循快插慢拔作业原则;组织开展混凝土养护作业,定期向混凝土表层结构进行洒水、保持混凝土在养护阶段中的持续湿润性。
1.4机电设备以及金属结构安装施工作业的重点难点分析
相比其他工程而言,大中型泵站工程中所配置、安装机电设备普遍具有大容量、安装流程复杂特征,对设备安装作业质量提出较高要求。要提前对机电设备开展质量检测(重点检测设备型号与结构完好性)工作与清洗工作(将设备结构上所附着杂质与灰尘加以清理),遵循优先安装大型水泵设备的作业原则。此外,在水管、阀门等金属结构、装置的安装作业中,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制定安装计划、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范作业流程,严禁开展蛮力安装作业,避免对金属结构造成损坏。对阀门等具有一定活动性的金属结构、装置开展动态试验作业,确保装置的使用稳定性、转动灵活性。在机电设备与金属结构安装作业完成后,组织开展全面性的联合调试作业,检查各类设备与建筑结构的实际运行情况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2.大中型泵站工程中常用施工技术
2.1上下游翼墙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在工程施工阶段中,为实现对翼墙墙体结构刚度等各项施工性能加以提升,充分发挥翼墙挡水职能效用,因此要在上下游翼墙的两侧区域中组织开展模板加固墙体立面施工作业。而上下游翼墙的具体立面施工作业流程为:配置、安装具有较强加固作用与稳定性的竹胶钢框模板在翼墙两侧区域中。并使用钢筋材料以脚手架形式对模板进行二次加固。而在钢筋材料成型以后,将其运输至指定施工位置,随后在施工作业平台上组织开展钢筋绑扎以及混凝土搅拌施工作业。随后将所搅拌适当属性成分、坍塌程度的混凝土浆体浇筑至模板中、开展混凝土振捣作业。开展填筑作业以及立面施工作业,处理底板以及墙身,并在二者之间接缝区域中加设键槽,以组合形式开展立模拼装作业。
在应用上下游翼墙施工技术时,要注重在钢筋绑扎作业环节中,将加工制作的钢筋网在脚手架结构上进行临时固定安装;混凝土浆体的入模作业形式应为由泵入模形式;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在合理范围内优先选择应用全断面分层混凝土浆体浇筑作业方法,将不同层次混凝土浇筑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混凝土振捣环节中,不但需要控制振捣器的混凝土插入深度,还要实时观察模板整体结构的完好性、固定性,在发现混凝土模板出现前后倾斜等问题时,及时中断混凝土振捣与浇筑作业,分析问题成因、解决问题;在墙体立面施工环节中,要制定合理施工顺序,为优先组织开展灌注桩基础处理作业、底板处理作业,随后开展翼墙墙身处理作业;翼墙墙身需要优先选择应用竹胶钢框模板以及大模板的拼装立模作业形式,并在混凝土浇筑作业开展前做好销螺栓加固作业。
2.2上下游护坦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在整体工程中,护坦主要发挥着削减水流剩余动能、保护河床面免受水流冲刷的职能效用。而在当前我国多数大中型泵站工程中,普遍选择修建钢筋混凝土护坦。在上下游护坦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在工程施工现场中所分布的超挖以及开挖区域中优先应用素混凝土材料开展回填作业,例如使用素混凝土材料在站塘基坑开挖区域中开展回填作业;明确护坦作业的正确施工顺序,在泵站站身以及周边区域翼墙施工作业完成后,再组织开展上下游护坦施工作业;护坦施工环节的关键点在于做好面层钢筋防护作业,可选择以加垫混凝土垫块、将面层钢筋放置在混凝土撑柱结构上的方式构建面层钢筋保护层;优先选择以分层斜退方式开展混凝土浆体分层浇筑作业,开展混凝土振捣作业与养护作业(确保混凝土在养护阶段中的表面结构持续湿润性),以保障所修建大中型泵站上下游护坦具有较强、符合设计要求的结构强度以及抗冲耐磨性。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形态与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泵站在社会运行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泵站工程施工质量与实际运行效率也在直接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运行稳定性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对大中型泵站工程的主要施工难点重点,以及各项应用较为常见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与技术要点开展综合研究,才能实现对泵站工程施工质量、建设合理性的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邹海峰.大中型泵站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及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1).
[2]郑海强.大中型泵站工程施工重难点及技术探析[J].城市建筑,2013(22).
[3]司启龙.大中型泵站施工重点难点及技术探析[J].南方农机,2018,49(24).
[4]张勇.水利工程中泵站建设的施工管理研究[J].居舍.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