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成都,610072)
2018年入汛以来,在6月22日至7月17日的降雨过程中,广汉市连续遭受“6·26”“7·2”“7·11”三次特大汛情,受灾范围之大、受灾人员之多、受灾历时之长、受灾损失之严重,为广汉历史之最。尤其是“7·11”特大暴雨洪灾,呈现三大特点:
(1)雨情特别大。7月10日20时至11日20时广汉城区降水321.9mm,创1959年广汉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大单日降水量;
(2)水情特别急。境内11条主要河流全部发生起报流量以上洪水,青白江洪峰2100m3/s、绵远河洪峰2514m3/s、湔江洪峰2090m3/s、石亭江洪峰1500m3/s,青白江、绵远河广汉段分别超保证水位68%、35%,为50年一遇;白鱼河、马牧河、坪桥河、蒋家河、土溪河等内涝河在广汉市境内300km全线漫堤,特别是土溪河水位创历史新高,超过堤顶5.6m;
(3)灾情特别重。外洪内涝导致全市18个乡镇全部受灾,受灾人口23.1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27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损失共计3.30亿元。广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2018年7月11日上午8∶00启动了Ⅰ级防汛应急响应(红色)。
本次“7·11”洪灾,广汉市内涝灾情严重,多地被洪水淹没,光城北、城南就有11个楼盘被淹。内涝多由于老堤冲毁、设防标准不足及部分地段未进行设防造成,多发生在大江大河的下游或汇口一带,以及分布于各乡镇的排洪河、干渠、支渠等沿岸。内涝灾情较重的地带有:
(1)易家河坝范围内已建堤防防洪标准较低,无堤防处为天然岸坡,河对岸金堂县境内均已修建了堤防,对广汉段防洪不利,经常受冲刷和淹没。“7·11”洪灾中形成内涝,受灾严重。
(2)连山镇川江村境内(川江坝)绵远河右岸,汛期冲毁土堤,形成缺口约3km,造成堤后约18个组受内涝影响,受灾严重。
(3)三水镇常乐村21组青白江段右岸河堤在汛期被冲垮60m,形成了一个缺口,造成洪水位高于村庄地面2m多,受灾严重。
(4)蒋家河汛期在聚心嘉园小区河段翻水,形成内涝,小区内洪水位高于地面1m多,近万人受灾。
(5)洪灾中李家堰河两岸翻水,造成高坪镇两岸及镇内居民房屋被淹,大量人员撤离。
(6)坪桥河城区上段香港花园小区附近,洪水外溢,造成两岸各小区严重内涝,洪水位最高到楼房二层,大量人员撤离。
通过对广汉市境内青白江、湔江、石亭江、绵远河等大江大河,白土河、土溪河、白鱼河、李家堰河等支流(排洪河)进行的防汛安全隐患点排查。存在的主要隐患类型有:
(1)堤防及护岸决口。各江河局部堤防及护岸在“7·11”洪灾中决口,造成沿岸大片农田和部分居民房屋以及工业区厂房被洪水淹没,经济损失较大(如:松林镇东广村小河沟在“7·11”洪水冲刷下,左岸造成了一处决口,长约45m,左侧农田被淹没,受灾约66.67hm2,绝收约6.67hm2)。
(2)堤防及护岸损毁。“7·11”洪灾中各江河及排洪河堤防、护岸损毁严重,主要表现为堤防及面板整体被冲毁,并形成塌岸(如:白鱼河左岸长约300m的防洪堤及面板被冲毁,并形成塌岸,塌岸冲毁宽度5m~20m。湔江倒虹管下游1.2km处的左岸形成10多m高的陡峻坡,一段长20m的河岸坡脚被掏空,边坡垮塌至路中间,并且两边出现宽约5cm、长约30m的顺河张拉裂缝)。
(3)堤防及护岸受损。“7·11”洪灾中堤防及护岸受损严重,基础被掏空(如:和兴镇双江村三组石亭江左岸有300m~500m长堤防的基础均被洪水掏空,严重影响堤身结构安全),面板开裂(如:三水镇水文站门口青白江右岸面板有15m折断,两侧出现长约35m的裂缝),对护坡附近公路的影响严重(如:土溪河白泽堰上游左岸约120m处,公路路基下沉0.2~1.5m,公路中间出现一条长约150m的纵向裂缝,造成公路最窄处仅剩1.5m宽)。
(4)各江河局部段防洪能力较差。各江河仍存在局部未设防、老堤年久失修和防洪标准不足等河段,河道岸坡淘刷严重,岸线不稳定且退缩严重,对岸坡上部居民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如:三水镇友谊村14组在“7·11”洪灾中被洪水淹没,水位高出地面1m多)。
广汉市境内的杨柳分干渠及各支渠、粟米支渠、龙泉水库左右支渠等多条渠道,局部出现渠堤面板损毁、决口、不均匀沉降裂缝、坡脚被掏空、渠道翻水及边坡失稳等问题,杨柳分干渠坛罐堰泄洪闸下游约1.5km渠段水流缓慢,淤积严重。
广汉市境内的多处拦河堰在“7·11”洪灾中发生损毁和垮塌,如白泽堰、老光堰发生损毁,造成上游无法取水;黄家堰的二级消能池被冲毁,节制泄洪闸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和尚堰直接被冲毁、垮塌。
通过对广汉市境内的5座小型水库进行隐患排查,发现均存在少量病害:龙泉水库坝肩有渗漏现象,左右支渠堵塞25km;团结水库坝脚有库水浸出,左右支渠堵塞11km,严重影响了丘区的抗旱;凤型水库左岸坝下游冲沟位于坝体范围以内;泰山水库溢洪道尾部左岸边墙垮塌;景顶水库渗漏严重、蓄水困难。
本次“7·11”洪灾中广汉市共有34座桥受损。西外乡濛阳河上的雨涵桥右侧桥墩基底被掏空,在洪水冲刷下向右岸倾斜,导致上部面板垮塌掉入河中;仁寿村濛阳河上的大志桥桥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梁体为砖混结构,汛期时,左侧桥体被洪水冲垮;杨官村李家堰河机耕桥、八角村李仁桥、严石村红星桥,被交通部门鉴定为危桥,洪期由于过水断面不够,造成堵水,形成内涝。
广汉境内共有2处倒虹管存在安全隐患。
(1)连山镇七星村倒虹管位于连拱桥桥面以下0.5m的干砌条石中,桥右段靠下游侧受洪水冲刷损坏,使倒虹管暴露。
(2)湔江倒虹管的供水保障着广汉市2万hm2农田的灌溉和整个城市的居民用水,其下游450m处的固床坝汛期时被洪水冲垮,河床下切严重,倒虹管的溢流堰堰脚直接受较高水头的水流冲刷,对倒虹管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又如在《中原音韵》序跋系统中,虞集贬抑南宋“词气又不无卑弱之憾”,进而抬升元曲地位,认为元代“士大夫歌咏必求正声,凡所制作皆足以鸣国家气化之盛”[7](P173),琐非复初也定位“周德清之韵,不独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8](P179),罗宗信亦说“北方诸俊新声一作,古未有之,实治世之音也”[9](P177)。凡此等等,都将包含杂剧在内的整个北曲文学、音乐系统视为代表政权正统性的“正声”,承载着“鸣国家气化之盛”的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想象。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规定:“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宜采用3~5年,其他地区重现期宜采用1~3年”。在实际设计中,国内多数城市的排水标准重现期多选取下限,如上海、北京、广州大部分地区的排水标准为1年一遇,广汉市目前的排水系统是20~30年前建成的,标准相比国内一线城市更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防洪排涝安全需求的提高,现有标准已不能适应城市的现状与发展。然而,城市排水标准的提高必然带来投资的增加。因此,建议通过雨洪风险分析和多方案的经济评价,选取与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宜的排水标准。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城市建设用地增多,很多城市河湖坑塘被填埋,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城市蓄滞雨洪的空间较过去大为减少。在应对城市雨洪灾害时,除了上述提到的增强城市排涝能力的工程措施之外,通过综合措施增强城市蓄滞雨洪的能力,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
(1)降低绿地、操场地面高程,充分利用这些空间蓄滞雨洪;
(2)在广场、人行道等地区铺设透水砖路面,减少雨洪径流途径;
(3)在娱乐场馆、体育场馆等设施的地下室建设污水、雨洪收纳空间和处理系统,并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场馆卫生间;
(4)有条件和能力的城市可以建设地下河或地下水库蓄滞洪水。
(1)进一步完善城市防御体系建设,增强城市整体防洪标准;
(2)加快水库蓄水工程建设,建设控制性工程,以提高防汛调度能力;
(3)加快病险水库加固进度,消除水库隐患;
(4)加大对河流、排洪沟、渠发生规律的研究,并在重点威胁区,加设预警和自动检测设备,确保重点威胁区监测无盲点,并加强重点威胁区的综合治理。
(1)加强物资储备。对防汛物资采用“专储、代管、代储”相结合的储备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储备防汛物资。
(2)完善管护员制度。进一步完善小型水库安全管护员制度,重点突出选聘考核、责任落实、制度建设等。
(3)健全应急队伍。充分结合各类工程实际,根据需要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部署好应急抢险保障演练活动,以确保应急抢险需要。
(4)坚持科学防洪。贯彻落实《防洪法》、《水法》、《防汛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做好河道清障工作,避免有可能影响防洪安全的各项社会经济活动。
(5)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出的建设“一流的装备、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总目标,提高防办的应急能力,按照分级责任确立各级防办在防汛减灾中的地位,提高防汛指挥部的权威性。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政策水平高、能打硬仗、作风顽强的高素质队伍。
加大工程建设的同时,完善灾害防治的非工程体系建设,提高防洪减灾成效。
(1)补充完善防汛预案,编制完善县、乡、村、企事业单位预案,落实基层单位防汛预案的编制、修订,加大水库防洪预案调度计划的审查,提高防汛预案和调度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充分发挥灾害防治“户户知”的工程作用,利用图像监控、数据监测、视频、遥感技术等科技手段获取水情、雨情、工情信息,提高预测预报精度,提高防御灾害的能力、水平,为调度、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3)建立健全指挥科学,机构、人员到位的现代防汛指挥机制,全面提高防汛抢险应急能力。
近些年城市暴雨洪灾中暴露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淡薄、洪水防御常识缺乏的问题。有在湍急的街道洪水中行走而丧失性命的,有在很深积水中冒然行车造成水淹的,有私家车被水浸后造成发动机损坏的。因此,面向全社会开展洪水防御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尤其重要。建议将防洪减灾知识和洪水常识列入中小学教科书中,予以普及;对普通城市居民,可以通过电影、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书籍、网络等媒体和公益广告,宣传防灾知识;对老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除了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向他们宣传防洪减灾常识外,更应加强避难常识教育。对于地铁管理人员、地下车库管理员等担当着一定防洪任务的人员,应通过演习、讲座等形式进行专门的培训。
充分利用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警示牌、宣传牌、宣传栏、明白卡、光盘、宣传手册及各类新闻传媒,大力普及宣传防汛、自救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公众防洪法律意识、防汛意识和水忧患意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加防灾斗争。做好平时宣传工作,让群众从内心接受,遇到危难能够开展自救,进一步研究宣传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威胁区采取相应的宣传方式,特别对重点威胁区的宣传要做到家喻户晓。
广汉市“7·11”特大暴雨创1959年广汉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大单日降水量,由于广汉市防汛抗旱指挥得当,取得了零伤亡的成绩,证明广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防汛抢险总体安排合理,防灾减灾措施和办法得当。
防汛安全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重视对洪水灾害可能造成的潜在隐患的识别,对已经识别的隐患部位要加强巡视、监测、预警预报,建立应急处理机制,配置抢险和救生的队伍、物资、设备,同时尽快研究落实永久性修复或治理措施,防止潜在隐患变成灾害。
建议按照“统筹规划、系统防范、综合治理”的原则,选择洪灾水患较重的河流立项开展示范性治理项目,从防洪减灾、水土保持、改善民生等综合考虑,开展全流域性的河道疏浚、山洪防范、地灾治理、居民点保护、河道景观等的规划治理,以促进和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