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群 王锋荣 张晓光 于兴建
摘要:
通过基础纹样的设计和排列组合,利用高弹纱线热收缩率的不同的作用使织物产生高花效果,设计织物花部呈现沿幅宽方向连续分布无间断且无重复的折线形花纹,呈现仿大提花效果,解决了利用现有技术在简单的多臂织机上无法织造大提花花型效果面料的困惑,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面料的生产织造成本。填补了目前市场上牛仔布外观风格设计上弹力高花牛仔效果面料的缺乏。
关键词:
多臂织机;大提花;高花;经纱;纬纱
纺织行业的多臂机是目前生产小花纹图案织物的主要设备,由综框来控制经纱提升的多臂机的综框数量通常为16页,最多限制在24页以内,变化有限,从而严重限制了花型的设计范围(形状及大小)。传统工艺中,纹样复杂的大花纹织物多在大提花织机上织造,工序复杂,设备造价高,车速慢,生产效率低,导致生产成本很高,因此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提花面料的发展。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文提供了一种仿大提花高花织物及其在多臂机上的织造方法,利用有限的多臂综框,通过设计基础纹样的排列顺序,使织物花部呈现沿幅宽方向连续分布无间断的折线形花纹,并且折线的宽度和波动幅度不断变化,使得该织物花型呈现仿大提花效果。利用纱线不同的热收缩率,使织物表面产生高花效[1]。目前市场上牛仔布外观风格设计上弹力高花牛仔效果的面料缺乏,因此此面料设计也是针对此领域的一种创新设计。
1 织物介绍及设计原理
1.1 织物介绍
设计的该仿大提花织物由一组经纱和两组纬纱交织而成,经纱为低收缩纱,两组纬纱中一组为高收缩纱,另一组为低收缩纱,该织物包括花部和地部,织物沿匹长方向间隔设置向上的凸起形成花部,花部为沿幅宽方向连续分布的折线形花纹,折线的宽度和波动幅度不断变化,花部表层组织由经纱和纬纱中的低收缩纱交织而成,背衬高收缩纱形成纬浮长;其余部分为地部,由经纱和两组纬纱交织形成。
1.2 设计原理
利用有限的多臂织机综框,通过设计织物确定花部和地部的基础组织形成基础纹样,基础纹样沿纬纱方向排布,相邻基础纹样上的基础花部相接,相邻基础纹样上的基础地部相接。通过设计基础纹样不同的排列顺序,使织物的花部沿幅宽方向呈现连续分布的折线形,折线的宽度和波动幅度沿幅宽方向不断变化,而且,连续分布的折线形花部,中间无间断,形成大提花效果[2]。同时,利用纱线热收缩性的不同,经热处理后,花部背衬的高收缩纱收缩变短,使得表层组织形成凸起,形成高花效果。
2 设计步骤与实践
2.1 设计织物基础组织
设计织物地部基础组织为两上两下经重平,如图1所示,地部两组纬纱都是平纹,花部基础组织一组为平纹,另一组背衬,如图2所示。
2.2 确定织物纹样
织物纹样包括花部和地部,如图3所示,其中阴影部分为花部1,空白部分为地部2。
2.3 设计山形基础纹样
根据织物纹样设计构思,设计山形基础纹样,该纹樣中14根经纱按照不同的运动规律排列。如图4所示,14根不同运动规律经纱横向排列,每根不同运动规律经纱由50个小方格纵向排列形成。每个方格设置一个花部基础组织或一个地部基础组织。
2.4 设计形成效果图
将多个基础纹样进行排列组合,相邻基础纹样的基础花部相接,相邻基础纹样的基础地部相接,使之形成设计织物纹样效果。
2.5 确定布身穿综顺序
根据基础纹样的排列顺序确定穿综顺序,进行穿综时,每个基础纹样用两片综,1-7个基础纹样分别使用第 3、4,5、6,7、8,9、10,11、12,13、14,15、16 片综,布身用 14 片综,布边用两片综。
2.6 绘制纹板图
根据穿综顺序和基础组织组织图绘制纹板图,根据纹板图进行织造。
2.7 纱线及上机工艺参数
使用的纱线规格、排列及上机工艺参数分别为:
经纱:甲:40S/2涤棉纱*2蓝色,乙:40S/2*2涤棉纱白色;
纬纱:甲:40S/2涤棉纱蓝色,乙:600D高弹丝(白);
纬纱排列: 甲:乙=1:1
经纱根数:边经(乙经)32根*2+正身经纱根数(甲经)400根
投纬顺序:甲:乙=1:1
上机幅宽:17.9 cm 下机幅宽:15 cm
上机长度:17.5 cm 下机长度:15 cm
筘号: 12 # 穿入数:2 入
上机纬密: 21根/cm
2.8 织物下机热处理
织物织造完成下机后,进行热处理,用适当温度的熨斗熨烫面料背面,本次实践使用热处理温度为70-90℃,热处理时间1.5-2.5min,得新型凹凸立体面料。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是保证高收缩纱收缩效果、进而保证立体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热处理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损伤表层组织,降低其强度,若热处理温度太低或时间过短则高收缩纱的收缩效果较差,立体效果较差,即形成的高花效果不明显[3]。
2.9 处理后面料实物图
经过下机热处理工艺后,面料实物如图所示。
3 结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次设计的织物具有的效果优势是:
(1)通过基础纹样的设计和排列组合,使得该织物花部呈现沿幅宽方向连续分布的折线形花纹,无间断,并且折线的宽度和波动幅度不断变化,没有重复,呈现仿大提花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简单的多臂织机上无法织造大提花花型的面料的困难,降低了面料的织造成本。
(2)该织物所得花型立体。不同收缩性能的纱线经热处理后花部内层纬浮长收缩使得花部表层呈立体凸起的高花状,经过厚度检测,织物的花部的厚度为 2.312-2.457mm,地部的厚度为 0.777-0.812mm,花部和地部厚度差值为1.442-1.68mm,立体效果明显。
(3)织物花部花型富有变化,花纹随机性强,具有高度个性化,难以仿制;并且织造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多臂织机上进行织造。
(4)突破了目前牛仔面料市场外观风格设计上弹力高花牛仔面料效果的缺乏,也是针对此领域设计的这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 周赳,罗秉芬,叶莹洁.以影光组织为基础的高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J].纺织学报,2017(5):49-52.
Zhou Jie, Luo Bingfen and Ye Yingjie.High-count jacquard fabric design based on shade and light weave[J].Journal of Textiles, 2017 (5): 49-52.
[2] 佟昀,王平平,李影,魏斌.几种仿大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J].棉纺织技术,2018(1):61-65.
Tong Yun, Wang Ping Ping, Li Ying, Wei Bin. Several design methods of imitation jacquard fabrics [J].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2018 (1): 61-65.
[3] 陳英立,谢光银.双面高收缩高花纹织物的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13(10):46-47.
Chen Yingli, Xie Guangyin. Design of double-sided high-shrinkage and high-pattern fabric [J].Shanghai Textile Technology, 2013 (10):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