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 巴
(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农牧局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兽防站,西藏日客则 857800)
黄牛育种改良就是通过杂交育种等技术,将黄牛优秀的基因得到遗传来获得优良的后代,是提高当前养牛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通过黄牛育种改良,能改变黄牛的环境适应能力、体型结构以及生长性能,经过改良后的黄牛体型明显变大,能更好的适应生长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并且其产奶或产肉量都有明显的提升[1]。如萨迦县在王承杰同志协同区市农牧部门的支持下,截止到2018年先后投入了758.085万元,引进种牛1215头,对全县11个乡镇先后开展了黄牛改良工作,使得优质黄牛存栏数量达到30009头,基本实现了家家有良种。其中,萨迦镇、吉定镇、木拉乡、麻布加乡、扎西岗、查荣、雄麦乡已基本实现奶牛良种化,覆盖率达90%以上,地处平均海拔4500m的木拉乡实现奶牛良种化,良种覆盖率达到99.1以上。
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动物遗传育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使各种优良的品种得得以保存下来,黄牛育种的技术一般为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常用的黄牛杂交育种方式有级进杂交、经济杂交、导入杂交、育成杂交等等[2]。级进杂交是以往人们主要运用的手段,在高代牛群的基础上进行繁殖;经济杂交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特点,经常被运用到黄牛育种改良中;导入杂交则是通过引进国外的一些优良品种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从而弥补本地黄牛存在的缺陷;育成杂交则是将两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杂交,将其具备的优良特性遗传到后代身上,成为新的品种,此种方法需要很长的周期,但具有很好的效果。
当前我国黄牛品种有很多种,大都体型较小,体重较轻,并且对饲料的转化率不高,产肉性能较差。通过进行育种改良,能有效的提高黄牛的体型和体重,增加黄牛的产肉性能,并且降低了养殖户的饲养成本,加大了饲料的转化率,缩短了养殖周期,直接提升了黄牛的肉用价值。同时,改良后的奶牛日均产量达到13kg以上,比当地土种奶牛产奶量提高2倍以上;黄牛改良产值为4125.76万元,纯收入为2475.45万元。
当前我国黄牛品种除了生产性能低外,还存在口感差的问题,导致黄牛肉制品受不到消费者的青睐,导致购买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而通过育种改良后的黄牛,不仅产肉性能得到提升,同时肉品质也变得更加的鲜美,能有效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使每头黄牛的价格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同样的饲养环境下,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如萨迦县全县2012年当年犊牛成活只有2829头,通过采取每头犊牛成活奖励40元后,到2018年6年内累计犊牛存栏32125头,在2012的基础上2013~2018年5年内新增犊牛15151头,按每头3900元计算,新增收入5908.89万元;对全县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及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典型的乡镇以萨迦镇593个奶牛养殖户,2018年通过出售种牛、酥油、奶渣、鲜奶等增加收入310.3万元,人均增收2099.5元;典型村为例萨迦镇萨木林村目前优质奶牛养殖户79户、241人,自黄牛改良工作开展以来出售犊牛收入为74.2万元,实现户均增收9392元,人均增收3078.8元;以收益户为例宗国村次仁旺拉家通过出售牛犊、酥油、奶渣等增加收入10.702万元。
当前我国藏族地区的黄牛大都是散养,而且每家每户的数量一般在2-3头左右,这样的养殖模式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过于分散导致育种技术不高,存在出栏时间长,肉品质低等问题,制约了藏区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甚至不少养殖户出现收不敷出的情况。而通过有效的育种改良,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后代,有效的提高了黄牛肉的品质,缩短了出栏时间,并且对疾病的抵抗力也有所增加,这就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对地区经济稳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要想提高养牛经济,首先就要做好选种工作,对黄牛的品种给予高度的重视,良好的品种能将自身优秀的基因遗传给后代,使后代能够具有生长发育速度快、体型大、体重高、抗病能力强等特点,能直接提升经济效益[3]。因此,要对黄牛品种进行综合性的考量,不能只简单的考虑某一方面。
在进行黄牛育种改良过程中,养殖户可直接选择运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受精,这样相比运用活体公牛受精的成本要低,是育种改良中较为科学的一种方式。在进行人工授精时要注意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加强管理,这样才能提高人工授精的效率,打造良好的育种改良效果。要正确的做好冷冻精液的运输和保存工作,在精液解冻后的2h内完成受精,切忌不可对精液进行反复冷冻和解冻。同时,要注意观察母牛的发情期,把握准确的受精时间。
黄牛育种改良已经成为当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的解决了我国藏族地区黄牛质量较差的情况。基于此,我们要灵活的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管理力度,对母牛选种、护理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进而培育出优良的后代,实现黄牛品种的改良,促进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