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市人民医院(454550)赵常有
恶性肿瘤转移最为常见的一种靶器官即为骨骼,临床中极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以及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剧烈骨痛症状,且患者极易出现病理性骨折,对其生活质量有严重不良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唑来膦酸联合不同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其详细内容阐述于正文中。
1.1 资料 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骨转移癌患者,60例患者均为2013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入院,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低分割组和常规组患者的例数均为30例。常规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各占19例和11例;年龄平均值为(62.43±3.74)岁;根据原发肿瘤,8例患者为肺癌,3例患者为前列腺癌,5例患者为乳腺癌,7例为消化道恶性肿瘤,4例为甲状腺癌,1例为鼻咽癌,2例为肾癌。低分割组:男、女性患者分别为21例、9例;年龄平均值为(62.55±3.69)岁;依据原发肿瘤,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甲状腺癌、鼻咽癌及肾癌患者例数分别为9例、4例、4例、5例、3例、2例、2例及1例。比对上述两组骨转移癌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组间存在的差距均较小,P>0.05。
1.2 方法 使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进行照射,所有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下,根据MRI、X线以及CT进行定位,病灶外2厘米亦在视野照射范围内,若患者为单发性骨转移病灶,可为其开展局部单野照射,若患者为多发性病灶,则对有明显疼痛感的位置开展对向二野照射,同时进行照射野在3个或3个以下。
低分割组患者的肿瘤吸收剂量为30GY/10次/3周,总共包含70个靶区;常规分割的肿瘤吸收剂量为40GY/20次/4周,总共包含65个靶区。同时取4mg唑来膦酸溶入至浓度为0.9%的100毫升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稀释,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上,每间隔3~4周重复一次,共为患者开展2个周期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22.0版进行处理,两组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以“%”表示,数据间比对以卡方检验。用P<0.05代表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比对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1 研究发现常规组和低分割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概率比较(90.00% vs 86.67%),无明显差异存在,P>0.05。
2.2 低分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同常规组比较,差距不明显,P>0.05,低分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40.00%。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30.00%。
姑息治疗为临床对骨转移癌进行治疗的常用措施,该疾病治疗的重点在于将患者的疼痛症状缓解,对病理性骨折进行预防,将患者机体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提升,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全身、局部以及放疗等方式对其进行治疗[1]。
唑来膦酸可以对破骨细胞活性进行有效抑制,将骨质破坏进行抑制。其可以将患者骨痛程度减轻,将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低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较大差异存在,且临床针对骨转移放疗最佳的剂量以及分割等均尚未确定[2]。本次研究中,低分割组和常规组的临床总好转概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比对,均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但是相对而言,低分割放疗的临床总好转概率相对较高,同临床中大多研究均相似。无论是常规或非常规分割,其所获得的疗效均较好,但是低分割放疗相比于常规分割放疗而言,其周期更短、治疗费用更低且可以明显将患者治疗的次数减少,可以节省患者治疗的费用,同时可以避免每日移动患者增加其机体的不适感。
总而言之,唑来膦酸联合不同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均可获得理想的疗效,但是临床医务人员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