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仁道尔吉
(巴州畜牧工作站,新疆巴州 841000)
肥牛养殖业存在极高的风险,牛类疾病的爆发会使肥牛养殖机构遭受巨大的冲击。例如,在1986年英国东部阿福什德镇爆发了世纪最强的牛类疾病:疯牛病。导致了全镇80个农场内所有的牛一律焚烧,截止到1992年共发生了令人毛骨悚然的44544例疯牛病。现如今,因为养殖环节薄弱,严重缺乏科学性管理的原因,我国肥牛养殖行业中牛类疾病的病发率也是极高的。但是我国部分养殖机构仍然没有加大力度,进行牛类疾病的管控措施[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肥牛养殖机构的管理措施应越发具备科学性,但是就目前的养殖行业的现状而言,部分养殖机构的管理形式,过于传统,饲养方式和养殖技术过于陈旧,没能做到与时代发展齐头并进,这会更大的影响,牛肉类食品的质量,为人们的饮食安全造成影响。
养殖人员的综合水平和素质决定了牛的生长进度,在一些养殖机构中,肥牛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不达标,养殖技能和经验都有极大程度上的欠缺。为养殖机构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我国现行的肥牛养殖机构,大部分养殖的牛类品种都是西门塔尔牛、西门塔尔杂交牛或安格斯牛,品种较为单一,我国各地虽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品种,但是缺乏自主选种培育,严重缺乏地方品种保护及品种的培育意识,与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世界第一牛肉出口国巴西所养殖的牛类品种极为丰富,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内络尔牛、居尔牛、克利罗牛等,所以培养适合本地区的牛类品种是发展肥牛养殖业的重大举措。
目前我国的育肥牛养殖技术中,饲养肉牛多以农户自己散养方式为主,占总量的80%。通常情况下,每一个养殖户饲养1~5头牛,最多饲养十几头,大部分的育肥牛养殖技术都依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养殖耕牛的方法上,这种饲养方法的缺陷是会出现饲草季节性的供应不平衡冬季很多养殖户将牛只关在圈舍里,只是通过饲喂一些干稻草来满足牛群生长需要。
肥牛生长期日常需要较多的营养补充,而一些育肥牛饲喂情况不容乐观。只供应秸秆和青草等传统草料是现今的主要喂养方式,加之精饲料类型单一、种类缺乏,很可能导致肥牛营养不足或不均衡导致生长周期延迟,为养殖机构的整体规划造成影响。
养殖环境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环境可以防止病菌微生物的生成,同样也可以避免蚊虫的滋生。现实中,部分养殖机构不重视养殖环境的建设,牛舍中的清洁工作并不完善,消毒等日常工作更没有顾虑可寻。这极容易导致疾病的蔓延[2]。
接种疫苗是防范牛疾病病发的主要手段,养殖场的每头牛都必须进行疫苗的注射,防止牛感染传染病。但是在部分养殖场疫苗的注射并没有进行记录和备案,并且相关的记录意识也并不存在,完全忽视了记录接种疫苗数据的意义,这很容易导致疫苗注射的遗漏。
有关部门应加强育肥牛养殖的疾控监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疾病防控意识。育肥牛养殖户应做好育肥牛疾病防控,尤其是春秋两季,做好牛舍的清洁工作,使用火碱、石灰等及时进行牛舍消毒。定期为育肥牛注射疫苗,建立育肥牛免疫档案。
高产肥牛品种具备多方父本和母本的优良遗传基因,能够更加完美地与当今市场需求相匹配。抗性较高、养殖周期短、出栏率高等特点能够实现养殖户和市场的双方共赢。养殖户可以因地制宜考虑养殖高产肉牛品种,提高产出率,进而实现收益的增长,促进养殖机构的发展。
在选择精饲料时,可以对本地市场全价精料进行自行选择配制,以科学全价、营养均衡、经济实惠为主要搭配原则。在育肥牛的饲喂初期,应注意保持充足的蛋白质,后期可以适当降低,保证幼牛在成长期的营养供给[3]。
养殖户需要在适宜的时间段对员工进行相关肉牛养殖技术培训,从理论上进行相关指导,及时更新最新的科学养殖技术和方法,提高养殖户专业化知识水平,以便在养殖过程中处理可能遇到的问题。
随着牛肉制品在市场上的供求逐渐增大,育肥牛养殖所需要的养殖成本也在逐渐增加,为此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养殖,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并在选配、疫病防治、晒制干草方面进行技术改善和推广,有效地提高养殖水平,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
疾病是影响育肥牛养殖的关键因素,因此,防疫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必要。养殖户应强化管理,积极开展防疫工作的开展,及时清理牛舍,利用生石灰或火碱对牛舍进行定期消毒。
综上所述,肥牛养殖中的问题必须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理和管控,养殖场应不断创新养殖管理机制,强化养殖技术,不断研发新型品种。另外应设立培训机制,为养殖人员的工作开展打下基础,总而言之,务必实现肥牛养殖机构的总体提升,为肥牛养殖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