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亚丽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畜牧局,甘肃天水 741000)
近几年,笔者根据临床总结,发现大多养殖场在肉牛引进后,由于应激等因素的影响,前胃弛缓病例占据所发疫病的30%以上。如处理不当,治疗不及时,通常会直接影响肉牛饲养的成败,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区六个乡镇近三年新建的72个养殖场中累计从外地新引进牛316头,发病85头,我采用纯中医“大戟散”加辨胃注射的方法,治愈率达到98%,受到养殖场户的好评。
大多肉牛到达新场1周左右出现病情,有些可能会更早地表现出异常,病牛主要是受到长途运输中的严寒、酷暑、饥饿、缺水和到场后的饲料更换、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刺激,导致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能力减弱,瘤胃运转胃内容物的速度变缓慢,瘤胃正常菌群失调,从而导致大量发酵和腐败物质的产生,引起消化功能障碍,食欲、反刍减退,乃至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
起初病牛食欲减退,慢食,精神萎靡,反刍减少,瘤胃蠕动音减弱,蠕动次数减少,每次蠕动持续时间缩短,瓣胃蠕动音微弱,瘤胃伴有轻度膨气或积液,触诊有拍水音,便秘,有时下痢,有时交替发生,尿量减少。此时体温、呼吸、脉搏一般无明显变化,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发展,食欲、反刍完全停止,瓣胃秘结,病牛精神沉郁,卧地不起,脉搏急速,呼吸困难,鼻镜龟裂,眼球下陷,结膜发绀,呈现脱水和自体中毒状态。
在疾病的初期,大多采用西医的方法,通常用促进瘤胃蠕动、润肠通便的药物。先静脉注射10%氯化钠液100~200ml,10%氯化钙100ml,20%安呐咖10ml,混合一次静脉注射,同时口服植物油、石蜡油、人工盐等。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一些发现较晚,瓣胃已阻塞,病情严重的病例往往效果不佳,我们改用中医药“大戟散”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瓣胃注射硫酸钠或石蜡油,均达到预期的效果。
“大戟散”方:大戟30g,甘遂30g,甘草25g,丑牛30g,滑石90g,大黄60g,官桂25g,白芷30g,白术30g,上药为一般成年牛用量,全药冷水煎两次,灌服或将全药共碾细粉煎水连渣一次性灌服,每天一剂,连用三剂。
瓣胃注射,用500ml石蜡油加温开水1000ml,充分搅拌后用瓣胃注射针,在右侧肩关节水平线8~10肋间,以第9肋间最好,注射到瓣胃内或用硫酸钠300g加温水1500ml溶化后静置15min,去掉下面沉渣杂物,同法注射,以上两法只择其中一种,隔天一次,一般两次即可。
(1)肉牛引进后隔离期,应建立严格消毒制度,确定专人每天进行圈舍消毒,一方面可防止肉牛之间病源传播,另一方面可防止外来病源的侵入。当个别牛发生疾病时,应认真对待,彻查病因,及时有效地进行对症治疗,并注意圈舍卫生,加强消毒,使其不要蔓延,有条件的场可进行单独隔离治疗,同时,应对健康牛进行预防性治疗。治疗期间不可盲目注射疫苗,由于应激等因素的作用,注射疫苗、过敏反应发生的概率相对上升。
(2)在病的初期阶段,当发现有异常的病牛后,要及时进行临床细致检查,分析其病因,同时应了解肉牛所在地常发病的情况,可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进行参考,以排除其它疾病可能。
(3)确诊为牛前胃弛缓病后,在治疗时,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早解除瘤胃及瓣胃的阻塞问题,尽早疏通瓣胃及瘤胃,除了瓣胃直接注射润滑剂外,还必须配合应用“大戟散”,利用其兴奋胃肠蠕动的功能,慢慢的将胃内容物排出,将二者紧密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4)瓣胃注射治疗中使用石蜡油较注射植物油效果更好。
(5)在瓣胃注射过程中,大多数病例有可能出现呼吸加快,站立不安,全身发抖等轻度不良反应,此时暂停注射,约10min后,症状缓解后再缓慢注射,不需另外用药救治。
(6)对停药后痊愈的肉牛,不能立即转入正常圈舍,还应在隔离间再观察五日,无反弹后才能转入圈舍。
(7)对隔离期结束确定为正常的牛群,应及时注射疫苗,再用伊维菌素按剂量驱虫,并对其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车间。
(8)在隔离治疗期间,饲草料不宜太充足,以七成为准,但饮水要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