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生 吴龙河
(黑龙江省农垦绥滨农场畜牧公司,黑龙江鹤岗 156203)
断奶以后的仔猪容易发生腹泻,患病后会引起仔猪消瘦,脱水,被毛粗乱,病程时间长会引起猪的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引起僵猪,病因主要有几个方面:①由应激因素造成的,因为哺乳仔猪在哺乳期间主要吃的是奶,营养学上它吃的是动物蛋白,断奶以后是由饲料供应的,再好的饲料,其消化吸收能力都不如动物蛋白,猪这个动物天生胃酸缺乏,特别是仔猪消化吸收达到正常阶段是在30 kg以后,所以在哺乳期间的仔猪和断奶的仔猪消化吸收功能都不健全。②环境温度的问题,由于仔猪怕冷大猪怕热的生理特点,如果在冬天早春秋天的情况下,仔猪断奶以后圈舍温度过低,也会引起仔猪腹部受寒,引起拉稀。③环境温度换料引起免疫能力下降,感染上细菌性的疾病,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都会引起断奶仔猪的腹泻问题。
首先,大肠杆菌是最早定植肠道的细菌之一,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通过菌毛黏附素(通常是F4或F5菌毛)黏附在小肠上皮细胞上,然后通过分泌肠毒素(通常是热稳定毒素和热敏感毒素),导致肠上皮细胞中的氯离子析出,同时大量分泌液体,最终导致腹泻。其次,寄生虫性腹泻,球虫病和线虫病是导致仔猪腹泻的主要寄生虫种类。寄生虫性腹泻主要发生在较小的仔猪中,特别是15日龄以下的仔猪容易患病。另外,增生性肠炎,仔猪在患有增生性肠炎后,可能产生腹泻问题,此病也被称作坏死性肠炎,是由仔猪感染劳森菌而产生的疾病,这种疾病在仔猪中的发病率较低,一般不容易造成死亡。此病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骤变,从而导致仔猪出现较强的应激反应,从而引起疾病。
由于母猪本身抵抗力低,在妊娠期间管理不当容易出现有害因子,使仔猪一出生就抵抗力低;也会引发母猪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等问题,这时如果患病母猪给仔猪喂养母乳,就会使仔猪出现腹泻问题;另外如果多次使用同一父本会降低胚胎质量,导致下一代患病几率大。
发病仔猪往往呈现尾巴无力、下垂,被毛紊乱、精神沉郁、消瘦等症状,如出现脱水,则仔猪会出现眼睛凹陷,臀部和脊椎骨骼突出等症状。此外,腹泻产生的粪便可能附着于仔猪体表,致使其体表污浊。发病严重时,仔猪可能昏迷或死亡,即便腹泻恢复后,患病猪仍表现消瘦和发育迟缓。如果是梭菌性感染,患病仔猪往往在出生36~48 h内发生血痢,排血红色稀便。
如果是病毒引发的仔猪腹泻,在传染过程中速度快、趋势猛。如果是细菌或寄生虫引发的仔猪腹泻,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较慢,前期一般很难发现,但是发病时间长,而且病情会逐渐加重。
对仔猪腹泻病初步判断主要观察首次发病的日龄。一般情况下发病2 d左右疑似是大肠杆菌或梭菌性肠炎等引起;如果发病靠近1个星期,可以判断为球虫性腹泻;如果超于1个星期则多为传染性胃肠炎、沙门使病菌等引起。除此之外,饲养人员还可以通过粪便形状进行判断,如果粪便轻度稀软,大多是因为管理不当,日粮搭配不合理以及气候等原因引起;如果腹泻严重可能是急性肠胃炎;如果粪便呈水样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可以考虑是猪瘟、慢性仔猪副伤寒等。
所谓兼夹症就是指除主要症状外的其他症状,不同类型仔猪腹泻病会表现出不同的兼夹症,饲养员可以借助仔猪表现出的不同兼夹症诊断造成腹泻病的原因。如果粪便中夹杂食物原样,可以考虑是消化不良;如果兼夹症表现为共济失调、眼脸肿等现象,可以考虑水肿;如果毛孔出血并且伴有频繁性喘气,可以考虑猪瘟或猪肺疫等。
母猪在配种前,可以进行猪瘟、猪伪狂犬疫苗的注射,预防仔猪因感染此类疾病而引发腹泻。母猪在产前的一个月,对其注射免疫多价的大肠杆菌灭活苗。仔猪出生后对其注射免疫各种引起腹泻的病毒病菌的疫苗。
断奶以前,母猪一般在产后10 d教会仔猪吃料,早期补料给仔猪断奶以后增强自身消化吸收功能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断奶以前给仔猪吃10 kg的开口料,这样在断奶以后使其适应吃料的问题,断奶后的仔猪喂开口料15 d,有些养殖户断奶以后换仔猪料,不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开口料一直喂到最低15 d然后逐级过度,再过度15 d左右,然后换成乳猪前期料,再喂20d,其次是断奶仔猪的圈舍温度一般不能低于25℃,因为仔猪对低温特别敏感,温度越低仔猪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越差,也会因为寒冷而引起腹泻。断奶仔猪在断奶的同时在料里面可添加抗应激的药物和帮助仔猪消化吸收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药物也就是益生素,微生态这类药物,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对已患病的仔猪,可将东莨菪碱+硫酸新霉素混合均匀后给药,此外由于仔猪腹泻后体内盐分等有很大的损失,要适当给予补充,将氯化钾1.5 g、氯化钠3.5 g、葡萄糖25 g、碳酸氢钠2.5 g与1 L水混合后放在猪舍中让仔猪自饮,对于发病严重无法自饮的,可以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