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龙湘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金紫仙镇动物防疫站,湖南郴州 423607)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牛群中常见的传染病,也被叫作红眼病,虽然致死率较低,但是发病过程中会对牛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可能会导致牛的局部地区受到严重刺激,甚至会导致牛出现失明等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饲料转化率下降,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疾病病原体较多,其中摩勒氏杆菌是最为重要的病原,这种杆菌的抗力较弱,一般浓度的消毒液或者59℃加热5分钟都可以起到杀菌作用,一旦离开牛体在外界中可以存活24h。2016年5月某村养殖户牛群中4头牛出现一侧眼睛失明的情况,同年6月,11头牛发生眼病,发病率为3.21%,均为一侧失明。随后该村的四个牛群中都爆发了眼病,发生眼病的牛数量已经达到了118头,发病率也提高到了77.6%。最终在同年9月,眼病得到遏制。任何年龄、性别的牛都可以感染这种眼病,通过案例信息可知,常爆发于炎热、湿度较高夏秋季节,其他季节的发病率较低。研究表明,牛摩勒氏杆菌感染只能够在强阳光紫外线等诱因作用下,引发最典型的角膜结膜炎症状。病原体常见于牛的眼结膜和分泌物中,一般会通过虫媒或者高度接触性媒体进行传播,大风、尘土等因素也十分有利于该病传播,一旦传播,无法控制会出现流行性。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眼病的潜伏期为3~7d,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也会转变为双眼感染,病程一般为15d,从临床发病状态上看,可以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从病症上看,在发病初期,病牛会出现双眼畏光、眼睑闭合、流泪等现象,在脸部会形成比较明显的泪痕。眼周处会出现少量的黏液,血管也会舒张,巩膜会出现充血潮红的状态。除此之外,在牛群发病过程中,角膜可能会变浑浊,角膜上可能会出现白色或者白色沉着物,角膜周围也会出现明显充血的情况。如果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过于严重,还会出现角膜穿孔、溃疡、甚至会形成瘢痕,眼球突起,最终出现失明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为一侧性使命。发病后,没有全身症状,期间会因为眼球化脓,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抑郁的情况,良性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病症病程为20d左右,可以自然康复,但是也会导致角膜云翳、角膜白斑、使命等症状发生[1]。
在上述案例中,该村集中上报了牛眼病问题,当地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发病季节、传播速度等特征进行了初步判断。为了保证准确性,乡畜牧站安排工作人员这对病牛的眼分泌物涂片进行采样收集,通过细菌学检查、细菌培养、动物接种试验等方式进行分析。实际检测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的嗜血杆菌,也就是摩勒氏杆菌。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病症病况,利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病牛患眼,用干净的纸巾擦干患眼后,采用金霉素眼膏涂抹病牛的患眼。不仅如此,针对患病较为严重的母牛,还应用复方穿心莲注射液、青霉素、链霉素等进行药物混合形成针剂,通过颈部肌肉注射的方式来治疗牛眼病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为了保证水体的清洁凉爽,一天让牛水浴2-3次,最终完成了治疗任务。通过案例可知,作为一种传染性眼病,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发病率较高,而且主要依靠昆虫进行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就会造成牛视力减退,产生病变甚至是恶化、失明,还会造成对牛的眼功能造成严重的障碍,最终对牛体健康、生产能力造成威胁。因此一旦发现发病的要立即将病牛隔离,并且及早治疗,避免其他牛群感染,还对畜舍进行消毒。
常见的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治疗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分别为:第一,生理盐水冲洗。对牛眼进行生理盐水冲洗,配合氧氟沙星眼药水滴眼,一天三次,连续3d。第二,硼酸水冲洗。先用2~4%硼酸水冲洗牛眼,擦干后,再使用3%-4%的弱蛋白银滴眼,一天2~3次。第三,柏树明矾水冲洗。将柏树树枝和明矾放在一起熬水,在使用纱布过滤,静置放凉后,冲洗牛眼。第四,高锰酸钾水冲洗。采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牛眼,配合红霉素眼膏的涂抹于患眼之上,一天一次,连续3d[2]。第五,中药治疗。石决明、草决明、黄连、黄药子、大黄、黄芩、白药子、枝子、没药、郁金、黄芪、青葙子,按照相应的比例配置,碾压成末开水冲开,加入蜂蜜、鸡蛋清、浆水等灌服,一天一剂,连续3d。不仅要完善治疗措施,还要加强预防措施,在夏秋牛眼病多发季节,定期灭蝇虫,定期使用1~2%的敌百虫溶液喷洒牛体,保证牛体清洁卫生,此外,牛所在的牛舍、所用的饲槽、主要活动场所都要进行定期的清扫、消毒处理,保证整体环境的干净卫生。同时,保证通风、凉爽、清洁,可以设置凉棚,避免阳光直射。
综上所述,一旦发生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就要立即进行治疗,并且对病牛所在的牛舍、所用的饲槽、主要活动场所进行消毒清理。此外,还要注意此类病症的发病预兆,开展相应预防防治工作,尽可能地降低牛发病概率,以此保证牛体健康,保证生产能力,让牛养殖户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