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铜铜 徐 勇
(枞阳县畜牧兽医局,安徽铜陵 246700)
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畜牧业的发展相对迅速,牛羊养殖相对常见。牛子宫内膜炎在临床的发病率也逐年提升,严重影响着牛的繁殖能力,从而限制着养殖的经济效益[1]。尤其是,这类疾病本身存在一定的隐匿性,如果单从表面,养殖者难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会转变为慢性子宫内膜炎,从而使得牛的繁殖能力直接丧失,养殖场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甚至还会导致养殖产业经济效益受损[2]。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较为重视。结合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某养殖场的子宫内膜炎患牛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截取某养牛场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患有子宫内膜炎的牛30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15头。其均为母牛,且患病时间为产后2~8个月,平均患病时间(3.42±0.21)个月。所有牛均无其他症状,机体状况相对良好。从病程上比较,一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1 检查与诊断
目前,针对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式相对多元化。(1)临床症状诊断。多数牛在子宫内膜炎发病后,都会存在分泌物增多,稀薄不拉丝或者分泌物减少等现象。(2)直肠检查。利用直肠镜来对患者的子宫角和子宫颈的状况进行观察。(3)内窥镜检查阴道。(4)病原体分离培养。取牛子宫内容物,来对其细菌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辨别。(5)B超诊断。
1.2.2 治疗方案
对照组的牛采取抗菌药物服用治疗,以地塞米松和氧氟沙星来对病牛进行给药。观察组的牛采取子宫灌注抗生素类药物来进行干预。以子宫灌注的方式来将与口服同等剂量的药物加入200mL生理盐水之中,并对其进行子宫灌注。
观察两组病牛的子宫内膜炎的状况,从而辨别其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治愈的为98.00%,对照组治愈的为86.67%。
在近几年的社会中,畜牧业的发展相对迅速,牛羊养殖极为普遍。在牛羊养殖的过程中,由于数量庞大,很容易会导致喂养的不卫生或者环境的不卫生,这就使得其发病的可能性提高[3]。尤其是母牛,其在生育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细心的照料。而养殖场为了利益最大化,无法保证这一点,这就使牛在产后的患病可能性提高。牛子宫内膜炎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不仅会对牛群的机体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影响牛群的繁殖性能。
尤其是牛子宫内膜炎其本身的发病部位相对隐秘,养殖者难以通过肉眼来进行辨别,而牛作为一种动物,其缺乏主诉能力,在这种状况下,疾病存在的时间会延长,演变为慢性子宫内膜炎[4]。严重时,还会导致母牛的生育能力直接丧失,使得养殖场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在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力度。B超检查作为一种相对准确的检验方式,成本较高,不符合养殖场的实际运作水平[5-6]。而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以直肠检查和内窥镜检查都能够取得同等的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可将其运用于养殖场。而在治疗的过程中,以口服的方式进行抗生素给药,无法保证治疗效果,且作用时间相对较长。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所提出的子宫灌注抗生素,其能够保证用药的准确性与直接性,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病牛的临床症状。从治疗结果上,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牛子宫内膜炎疾病进行诊断时,可采取直肠检查结合内窥镜检查阴道的方式进行辅助,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对牛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时,以子宫灌注的方式进行,既简单又能够保证药效发挥的准确性,临床成本较低,有效性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