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亮
(如东县栟茶畜牧兽医站,江苏如东 226406)
白羽鸡养殖期间,病害的防控极为重要和关键。可以说,对鸡病控制不得当,将造成鸡病的高发病率,引起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白羽鸡主要流行病害中,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像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鸡白痢等最为多见。此类病害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甚至有威胁其他物种的可能。而且,该类疾病耐药性逐渐增强,治疗难度越来越大。
近些年,白羽鸡养殖规模扩大,养殖数量增加,加上单位空间活动范围有限,势必导致舍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加上养殖环境受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加重了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几率。像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等等,近些年在白羽鸡养殖期间均为多见常发的上呼吸道疾病。
某些病原微生物比如:大肠杆菌、禽流感、传支病等等,在白羽鸡养殖期间同样呈现高发态势,它们体现的特点:传播速度快,病情来的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批量死亡。同时,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多,此类传染病呈非典型变化,无形中增加治疗难度。
随着白羽鸡养殖数量的增加,很多病因不明的疾病发病率同样不断攀升。此类疾病病因难确定,治疗期间有乱投医的情况,无法做到对症给药,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为此,应做好此类病害的致病因调查。
本着科学防病的原则,应注意推进标准化养殖,不断提升养殖管理水平。搞好场内温湿度、通风、光照等调控管理,保证昼夜温差在3~4℃之间,减少温差应激变化造成的家禽不适应感。标准化场内家禽喂料管理,满足不同阶段家禽需料的营养价值。定期检测喂料质量,有霉变、劣质、受污染的饲料应及时剔除。
本着增强抗病体质的原则,做好接种防疫管理工作。务必要切合鸡群日龄特点、综合病史流行情况、考虑养殖鸡群日龄特点、留意母源抗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接种疫苗,制定科学合理的接种防疫程序,以起到增强家禽抗病体质的目的。同时,还要能根据生产实际,随时做好调整修改,不断加以完善。
本着优化环境的原则,注意健全生物安全措施。推行严格的隔离制度,执行规范的消毒标准,禁止无关人员、车辆等随意进出。场地内禁止饲养其他禽畜,避免各种病害的交叉感染。每天都要定期清扫,及时清理场内堆积粪便。注意做好舍内通风管理,保证舍内空气质量。消毒工作的开展,应有计划、有步骤执行,至少保证每月消毒不能少于两次。同时,注意定期更换消毒药剂,禁止长期用单一消毒药剂,避免耐药性的形成。
大肠杆菌病防治,此病为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所致而诱发的一系列综合病概称。典型症状:心包炎、肝周炎等等。治疗方面,结合药敏试验,多用新霉素、庆大霉素、呋喃类药物等等。开食初期,适量加上述药物,能起到不错的预控效果。
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此病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所致,典型症状:咳嗽、气喘、打喷嚏等等。治疗,当前特效药不多。但是,流行初期,尝试用抗生素防应激感染效果不错。预防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此病为法氏囊病病毒感染所致,一旦感染对养鸡户的危害极大。典型症状:头下垂、羽毛蓬松、眼睛紧闭、排白色稀便、因衰竭致死。预防措施有:加强鸡舍消毒,供给充足的饮水,在饮水中添加5%的糖和0.1%的食盐,这样可以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1日到7日日龄的雏鸡用弱毒疫苗进行一次饮水免疫;24日日龄的鸡群再进行一次免疫。
鸡新城疫防治,此病为新城疫病毒感染所致,致死率较高。发病典型症状:产蛋停止、精神状态差、呼吸困难、腹泻、排绿色稀便、面部肿大等等。防治措施,加强消毒工作,及时隔离发病鸡;3日日龄的雏鸡选用新支二联疫苗进行滴鼻免疫,10日日龄的鸡用单克隆疫苗进行饮水免疫,30日日龄需要重复免疫一次,60日日龄的鸡群注射I系疫苗进行免疫。
鸡白痢防治,此病为沙门氏菌感染所致,发病症状:垂翅、羽毛杂乱、精神不佳、食欲废绝、排黄白色稀便。此病的预防,做好消毒工作,注意引进无白痢种鸡。一旦发现有病害流行,及时投喂环丙沙星、氟哌酸、恩诺沙星等等,治疗效果不错。
禽霍乱防治,此病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是一种可以感染鸡、鸭、鹅等禽类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症状有:严重的下痢和败血症(急性);肉髯水肿和关节炎(慢性)。禽霍乱的预防措施有:做好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30日龄的雏鸡可肌肉注射禽霍乱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治疗的话,可选择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喹乙醇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