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德吉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谢通门 858900)
若能对高原牦牛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深入探讨,落实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可降低这类疫病发生的概率,保持高原牦牛良好的养殖效果,增肌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因此,在开展高原牦牛养殖活动的过程中,应给予其炭疽病综合防控更多的关注,积极探索相关的防控措施并进行高效利用,确保高原牦牛养殖中的健康状况良好性,丰富其养殖方面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可降低高原牦牛的养殖风险,增强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效果。
基于高原牦牛炭疽病的综合防控,需要对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有所了解,从而为炭疽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信息。在此期间,相关的病因具体包括:(1)高原牦牛养殖过程中,部分人员在炭疽病防控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加上相应的宣传工作开展不及时、牧民的文化知识掌握少等,导致高原牦牛养殖过程中炭疽病出现的概率加大,制约着其养殖水平的提升,会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由于高原牦牛长期在野外放牧、野性十足,无形之中加大了其管理难度,加上相应的接种防疫工作质量有待提高,可能会给炭疽病的出现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对高原牦牛的健康状况、经济效益等产生了潜在威胁;(3)受到专业性的高原牦牛免疫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影响,导致其养殖过程中的免疫效果不显著,会降低高原牦牛的抗病能力,使得其养殖中发生了炭疽病。实践中通过对这些病因的深入分析,针对性地开展高原牦牛炭疽病的综合防控工作,可增强其防控效果,保持高原牦牛饲养过程中良好的效益状况[1]。
在实施高原牦牛炭疽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应关注其流行病学,为炭疽病防控方面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升高原牦牛的健康水平,减少其养殖问题发生。基于高原牦牛炭疽病流行病学的探讨,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炭疽杆菌的致病力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极强,自然条件下能够形成芽孢,对各种消毒药剂有着极强的抵抗力。一般情况下,食草兽最易感,会对高原牦牛健康方面产生较大的威胁,给其养殖水平提升中带来了制约作用。同时,高原牦牛养殖中若养殖人员对炭疽病的危害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其病菌的感染性了解少,则会降低高原牦牛疫病方面的防控水平,且炭疽杆菌会对其养殖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2)高原牦牛炭疽病发生过程中的病菌感染途径为接触感染,传染源的皮毛、内脏、血液、排泄物中都含有大量的病原体。高原牦牛养殖过程中若对炭疽病处理不当,相应的防控工作开展缺乏针对性,则会对牦牛健康、周围的环境、水源等造成较大的影响,间接地扩大了该疫病的传播范围。同时,受到炭疽杆菌的感染影响,会引发高原牦牛养殖过程中的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问题,间接地加大了高原牦牛的养殖风险,给其养殖水平提升中带来了制约作用[2];(3)炭疽杆菌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被污染的骨粉、皮毛等进行传播感染。在高原牦牛养殖过程中,若与之相关的防疫工作未能及时开展,且养殖户对炭疽病的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缺乏充分考虑,都会受到该疫病的较大影响,增强其传播感染效果,致使牦牛的养殖效率、经济效益等缺乏保障。
在对高原牦牛炭疽病综合防控方面进行探讨时,为了使其防控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则需要对该疫病的临床症状有所了解。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最急性的高原牦牛炭疽临床症状为:行走过程中会突然倒地,且呼吸较为困难,黏膜呈现紫色,肌肉发抖,口鼻流出混血的泡沫,部分病牛会较短的时间内死亡。同时,死亡后的高原病牛在天然孔中流出的血为黑红色,且会出现瘤胃胀气现象;(2)发病过程较为缓慢的高原牦牛,体温上升快,日均进食量减少,行动迟缓。初期病牛便秘,后期转为下痢,并且粪便中常带有黏液和血液。病牛全身战栗,脉搏快,且在胸腹部。颈部等身体部位,伴随着水肿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患病的高原牦牛的可视粘膜处会有出血点,且呼吸不畅[3]。
在进行高原牦牛炭疽病诊断工作的过程中,可从这些方面入手:(1)获取死亡后病牛的淋巴结、血液等,完成后实验室内的涂片制备工作,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了解制备好的涂片上是否存在着炭疽杆菌,为后续的综合防控措施选用提供参考信息;(2)对病牛的敏感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肛门、口壁等处,若存在着黑色血液,且凝固状况不佳,可视为高原牦牛患上了炭疽病;(3)根据病牛的发病情况,对其淋巴结、黏膜处等进行仔细检查。同时,若病死后的高原牦牛脾脏较大,且其血液凝固效果不显著,也可为炭疽病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
结合高原牦牛炭疽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分析结果等,有效开展与之相关的综合防治工作,并运用相应的防控措施加以处理,则能为牛群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在此期间,可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积极开展有关高原牦牛炭疽病的宣传工作,促使牧民们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能够将该疫病的防控工作落实到位,提升对炭疽病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殖作业,逐渐提高牦牛群的疫病防控工作效率及质量,丰富牧民们在高原牦牛炭疽病方面的防治经;(2)落实好高原牦牛养殖过程中的疫苗接种工作,根据其体型大小,注射适量的无毒炭疽芽孢苗、Ⅱ号炭疽芽孢苗,并控制其注射过程,实现对炭疽病的有效防治,降低其在高原牦牛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概率,减少相应的养殖成本费用。同时,应积极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强化高原牦牛养殖中牧民们的疫病防控意识,实现对炭疽病的有效预防及控制;(3)重视病牛与健康牛的隔离处理,并对牛舍进行全面消毒,加强高原牦牛饲养管理,拓宽其在炭疽病综合防治方面的工作思路。同时,需要通过对适量烧碱水或者石灰的使用,高效地完成牛舍的消毒工作,并对病死牛进行烧毁或深埋处理,避免炭疽杆菌影响下产生新的污染问题。除此之外,当地兽医应做好指导工作,不断完善高原牦牛疫病防控工作机制,且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理论知识等要素的支持下,将高原牦牛炭疽病综合防治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其防治状况良好性。实践中也需要划定好高原牦牛相关的疫点、疫区等,并对相应的肉食品输出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从而达到炭疽病科学防治的目的[4]。
综上所述,在这些不同防控措施的配合作用下,可实现对高原牦牛炭疽病的科学应对,提高其预防与控制工作效率,满足高原牦牛养殖作业高效开展要求。因此,未来在提升高原牦牛养殖水平、扩大其养殖规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炭疽病的影响,运用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予以应对,避免影响高原牦牛的养殖效益。与此同时,需要控制好高原牦牛的养殖过程,提升对炭疽病危害性的认知水平,促使相应的综合防控工作能够落实到位,给予高原牦牛健康水平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