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涛
(河南省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安阳 456400)
水是生命的源泉,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能以水的破坏为代价。随着大量的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牧业产生的水体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目前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粪便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质和病菌等污染物,将其排进水体中,水体中的微生物和水草大量繁殖和生长,可能会引起水体中氧气含量急剧降低,进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如果将粪便放入农田当作肥料处理时,处理不恰当是可能会适得其反。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表明每年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占总污染的25%左右,畜牧业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很大程度的限制畜牧业的发展,其带来的一系列的后果是难以把控的。
畜牧业对农田污染成因主要是通过将畜养动物的粪便未经过处理或没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回田处理,农作物生长时不能及时的吸收,而造成粪便中的养分过剩,以及粪便中的重金属相关有害物质的残留。进行还田时可能会出现粪便中有害物质积累量过大,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轻则减收、品质下降,严重时可能会颗粒无收。且土地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有限,会造成大量的有益于作物生长的元素和有害物质通过流入地表水中或渗流至地下水的方式,进而对水体再次造成影响。而其中氮元素大量排放,会是水体中的氧含量降低,进而影响水体中的生物的生存。而磷元素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水体中的植物快速生长,竟然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畜牧企业的大力发展,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畜养动物数量的增加将直接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从而影响全球变暖。第二方面大量动物粪便分解产生挥发性酸和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同时畜牧业也是我国最大的甲烷释放源,一些有创新,发散性思维的学者从生物链的角度考虑创新研究。基于食物链中能量的转化,不难看出家禽和猪直接对植物能量的转化,要远高于一些肉食性动物,所以尽量用家禽和猪的肉类食品代替它们。从另一方面考虑,畜牧业的大量发展,会造成谷类等饲料成分的作物的大量种植,进而去砍伐森林,来换取一定的耕地。森林、雨林本来就是地球之肺,是吸收温室气体和净化空气的主要途径。大量砍伐森林、雨林会对大气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
20世纪中期,畜牧业在发达国家大量兴起,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美国当时就此提出了整改措施,包括制约型和经济性整改。制约型则是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在饲养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场地。不能距离水源较近、人群居住较为密集的地方。饲养1000个以上的畜牧其必须有经营准可证,以及畜牧粪便处理的流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不得直接排放。同时也制定了关于畜牧产生的粪便的储藏和合理的利用,将畜牧产生的粪便,放入沼气池。产生沼气这种无害能源,沼气池里的残渣可以作为饲料入水或者肥料入田建立了小型的人、作物、畜牧生态环境循环系统。国家大力推进使用有机肥料,减少使用化学肥料。这样可以为粪便更好的还田,做好政策知识。可以建立粪便加工厂,将畜牧业产生的粪便统一合理加工,将其制作成为符合国家还田标准的有机肥料。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经济型补贴,来推进环保型畜牧业,对拥有处理粪便、以及对合理还田工作的畜牧企业进行资金补贴,以其作为畜牧模范来进行全国推广。国家可以通过减少畜牧业的税收来支持畜牧业进行很好的环境创新的发展。
中国畜牧业已经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由于考虑到畜牧业一直是薄弱发展业,为此提出了一些整改措施以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作为相关整改的基本原则。以国家综合治理和激励相关企业发展为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畜牧业的特殊性。在十二五规划中,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畜牧业养殖的现状,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形势。标志着我国畜牧业的环境污染防治进入了新阶段比如建立合格的养殖环境、完善粪便的综合利用、完善的企业进行经济鼓励并推广、建立科学化管理和与污染预警、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
任何企业的发展不能违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平衡,要格外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相关排放的标准,相关部门要做好严格把关。国家应注重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更好的整改环境污染问题,既要从根源入手,也要从环境合理利用为主,双管齐下,才能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