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娟 孙 勇
(1.龙口市芦头镇畜牧兽医站,山东龙口 265704;2.龙口市畜牧兽医站,山东龙口 265704)
育肥牛羊以其肉质鲜美、食用安全、供求量大等优势备受人们青睐。但是由于育肥牛羊养殖周期更长,养殖技术要求更高,在养殖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养殖问题,为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对此,有必要加强养殖问题的研究,通过问题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处理,提升养殖质量与水平。以下是笔者对育肥牛羊养殖的几点体会,意在抛砖引玉。
基于经验归纳与总结,发现当前育肥牛羊养殖过程中,养殖环境、养殖机制、养殖人员、养殖设备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良好的养殖环境能够减少育肥牛羊疾病发生概率。但就当前育肥牛羊养殖情况来看,育肥牛羊养殖仍以粗放式养殖为主,养殖地多位于农村,整体养殖环境较差[1]。加之养殖户缺乏疾病防控意识、集约化管理意识,导致牛羊养殖过程中,诸多疾病预防措施无法有效落实。一旦出现牛羊养殖疾病,牛羊死亡率更高,养殖户经济损失严重。
育肥牛羊养殖机制问题主要表现为:(1)管理机制不完善,多数养殖户为建立规范化养殖制度(包括牛羊舍消毒制度、饲料管理制度、疾病预防制度等),使育肥牛羊养殖管理较为随意;(2)养殖机制不科学。多数养殖户缺乏品种改良意识,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牛羊地域适应情况、牛羊流行病发病情况、市场育肥牛羊需求情况等)科学选择育肥牛羊品种,从而出现养殖收益不理想问题,降低养殖户养殖积极性,不利于育肥牛羊养殖行业的稳定与长效发展。
实现育肥牛羊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养殖已经成为新时期育肥牛羊养殖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趋势。但由于育肥牛羊养殖人员多为缺乏专业知识、职业素养、育肥牛羊疾病预防经验等。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无法促进新理念、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的引入与应用,使养殖具有死亡率高、品质差、规模小等特征,制约育肥牛羊养殖优化发展。
多数养殖户为节约养殖成本,常利用简陋、二手养殖设备进行育肥牛羊养殖。不仅不利于养殖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力成本,不利于育肥牛羊肉品质的提升。
针对育肥牛羊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需从多层面入手落实针对性措施,以提升育肥牛羊养殖水平与能力。
在育肥牛羊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对市场变化具有全面了解,认知到规范化养殖、标准化养殖、科学化养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革新传统粗放式管理理念,树立育肥牛羊养殖安全意识、管理意识、风险防控意识。在养殖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育肥牛羊养殖地,做好养殖场地分区工作;牛羊舍日常清洁、消毒、通风工作,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为育肥牛羊提供健康、安全、整洁、舒适生存环境。
优质育肥牛羊养殖技术的落实需要依靠完善且科学的养殖制度机制来支撑。对此,养殖户要想在育肥牛羊养殖过程中获得高品质育肥牛羊,不断提升养殖经济效益。需以科学养殖理念为指导(如“预防为主”疾病管控理念、“因地制宜”品种选择理念等)围绕“养殖环境”、“养殖设备”、“养殖人员”、“疾病防治”等管理要素,制定管理制度,构建系统化、全面化管理机制。
针对养殖人员专业水平低下问题,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育肥牛羊科学养殖引领作用。例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善于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进行育肥牛羊养殖知识、养殖技术宣传,提高养殖人员对育肥牛羊优质品种引进、育肥牛羊养殖环境管理、育肥牛羊疾病防控的重视程度,帮助养殖人员树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意识;相关部门深入基层,组织开展多样化教育培训工作,帮助养殖户及时解决育肥牛羊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政府部门给予养殖户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养殖户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进行科学化养殖。
养殖方法的科学运用对提升养殖质量与效率存在积极影响,是改善育肥牛羊养殖现状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养殖过程中,根据育肥牛羊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科学选择喂养饲料,提高牛羊抵抗力,控制牛羊肥瘦比例。通常情况下,母牛繁殖阶段,营养需求较高,在喂养优质草料的同时,注重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又如,根据育肥牛羊养殖规模,科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保证环境消毒要求落实到位。通常情况下,小型养殖场需要在3~5d更换一次消毒液;大型养殖场需要每天更换一次消毒液[2]。
基于我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育肥牛羊养殖技术不断提升,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态势。但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育肥牛羊养殖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育肥牛羊养殖行业的高质、高效发展。对此,我们应明确掌握育肥牛羊养殖问题,能够立足实际情况从多层面入手落实问题处理措施,提升育肥牛羊养殖能力与水平,以促进育肥牛羊养殖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