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荣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青海大通 810102)
受草场退化、游牧养殖、超载放牧等的影响,牦牛的繁殖性能始终受到制约,而限制在一定的水平上徘徊不前,严重影响牦牛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为此,合理利用牦牛高效繁殖技术,提升牦牛繁殖力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长期以来,牦牛放牧以掠夺式粗放管理为主。在该放牧管理模式下,牦牛的营养补充全靠天然牧场,这样牦牛整个生长期都处于“夏肥秋壮、冬瘦春乏”的状态。受此影响,母牦牛的繁殖性能将始终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左右。此外,从整个繁殖周期来看,母牦牛处于围产期时需要营养最大,但是季节性枯草季的影响,势必会造成围产期营养匮乏。正是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母牦牛才时常有春季不发情的情况。而对犊牛而言,这样的季节性变化,同样会影响其育成率,造成营养供给不足,导致母牦牛的繁殖潜能难以得到有效激发。
母牦牛不发情,导致繁殖性能低,母牦牛体况没恢复,以及哺乳期营养损耗大有着直接关系。对此,国内学者研究证实:在部分冷季节有补饲或者是草料充足的牧草,在8~9月对母牦牛和犊牛采取分开放养,即断奶处理,其连产率要明显的比不断奶的牛群高 。
公牛的质量影响牦牛繁殖育种,所选牦牛的外观,需要角间距宽、角基粗、角形开口、扁平和宽阔的背部、宽而平的脚踝、更多的尾毛、强壮的后肢、紧绷的阴囊、黑色的头发或前额、四肢末端的白点。1
选择母牦牛,雌犊取决于繁殖情况,一般采用“三淘”的原则。也就是说,那些不是4到5岁的牦牛被淘汰;那些在3~4年内未怀孕的牦牛被淘汰;不活跃的牦牛也淘汰。
培养牦牛犊,有牛犊的母牦牛不能挤奶,小牦牛全天母乳喂养全天,6个月断奶,断奶后放牧管理。
提升母牦牛繁殖率,应重视妊娠期养殖管理,给予母牦牛充足营养补给,刺激其性腺激素的分泌,以增加母牦牛排卵数。为达到这样的目的,这几点措施应注意:
重视日常饲喂管理,尤其枯草期应着重加强。期间,适当给予营养添砖饲喂,以补充机体营养水平,改善其繁殖性能。第二,注意科学补饲,帮助母牦牛顺利渡过牧草恢复期,以提前母牦牛初情期,恢复母牛繁殖性能。
大量资料显示:犊牛断奶时间会影响后期生长性能,一般断奶时间越早对后期生长影响越大。同时,断奶还影响到母牦牛的繁殖性能,一般断奶时间越晚对繁殖性能影响越大。为此,选择合适的断奶期,对提升犊牛育成率,增强母牛繁殖性能极为重要。根据以往经验,犊牛3月龄断奶,同时,适量补充精料、补饲代乳,基本能满足犊牛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此外,该月龄断奶还不会影响牦牛的繁殖性能。
提升母牛繁殖性能,合理用生殖激素,不失为不错的技术措施。当前,母牦牛注射的生殖激素种类多,最主要的是用前列腺素类似无配合促性腺释放素注射,经国内学者推广实践缺失获得不错的催情效果。此外,国内学者还有对处于围产期的母牦牛通过补饲的方式以控制发情,该种方式确实能起到不错的发情调控效果。但是,也就发现该促情模式下,胚胎早期死亡率较高。为此,单纯补饲调情的方式不推荐,更建议在母牦牛围产期或发情期,通过注射生殖激素以促情的方式,这样将有利于母牦牛提升受胎率。
自当前草场放牧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超载放牧的问题。在此,有效的牧草资源,满足不了牦牛营养需要。加上后期草场退化严重,母牦牛的营养补充将更加严重,势必会影响到母牦牛的繁殖性能。为此,应根据草场牧草量控制载畜量,执行严格的限制出栏政策,努力做到以草定畜的放牧管理。
自牦牛繁殖过程来看,母牛所处的繁殖环境以及内在因素的影响作用,都会影响到母牛的繁殖性能。为此,想要提升牦牛繁殖效率,务必应从母牛和犊牛身上着手。
就母牛而言,重视妊娠期养殖管理,给予母牦牛充足营养补给,刺激其性腺激素的分泌,以增加母牦牛排卵数。必要时,可通过注射前列腺素类似无配合促性腺释放素注射,以起到催情高效繁殖的目的。
就犊牛而言,关键是合理犊牛断奶时间。一般情况下,犊牛3月龄断奶,同时,适量补充精料、补饲代乳,基本能满足犊牛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而且,不会影响到牦牛的繁殖性能。
此外,大环境而言,应做到以草定畜,根据草场牧草量控制载畜量,执行严格的限制出栏政策,以满足牦牛繁殖必须的营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