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茂秋
(珙县畜牧水产服务中心,四川宜宾 644500)
猪繁殖与呼吸性综合征的强毒感染,属于高度的一种传染病,病发后会引发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对养猪场经济效益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需要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做好临床诊断与防治工作。
猪繁殖与呼吸性综合征的强毒感染,以急性型与慢性型为主。急性型:在母猪发病过后会伴有体温升高、完全颓废或者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临床症状表现,妊娠105~107d感染母猪,会引发流产、早产、木乃伊胎、弱仔、死胎等,流产发生率高达70%左右、死胎发生率为35%、木乃伊胎发生率为25%。个别的母猪在分娩过后会伴有着无乳、胎衣停滞、阴道较多分泌物等现象。产出新生仔的母猪,部分会伴有着运动失调、轻度瘫痪、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表现,产后1周之内有死亡率为40~80%[1]。月龄1个月的仔猪病发后呼吸道的症状较为明显,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完全颓废或者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至40℃以上,且还会伴有着腹泻、眼睑水肿、被毛粗鲁安、机体消瘦、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表现。少数患病的仔猪耳部与体表皮肤会发紫。在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为80~100%[2];慢性型:该种类型疾病常发生于大规模猪场,一般会降低猪群生产性能,减缓生长发育的速度,降低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削弱机体免疫能力,极易继发性的感染其它细菌性或者病毒性的疾病。猪群极易病发其它的呼吸系统疾病,例如链球菌病、传染性的胸膜炎等。
病毒分离,属于诊断该疾病最具准确性的临床诊断方法,它可通过应用至病毒分离样品,如精液、睾丸、脑、胸腺、淋巴结、扁桃体、外周血的白细胞、骨髓、血清、血浆及各种脏器等。通常会选用活产仔猪或者死胎的脑、白细胞、血清、血浆、肺脏、脾脏等各个组织均浆混合物。通常用猪肺泡的巨噬细胞(PAM)、Marc-145细胞、CL2621、HS2H特定非洲绿猴的肾细胞实施病毒分离,上述细胞接种完病料后细胞会有病变发生。PAM的分离病毒,属于最具敏感性细胞,该Marc-145细胞也对于病毒有着较高敏感性,可分离出多种毒株。接种PAM后,1-4d会发生细胞病变,通常为细胞圆缩、脱落、持续聚集、快速崩解。接种完Marc-145细胞后,4~7d细胞呈现灶状且变圆,经膨大后皱缩脱落,促使灶状空洞形成。接种完HS2H细胞后,24h后单层细胞有着较强折光性,会有部分细胞集聚成丛,单层细胞的表面突出。经48h后,细胞病变明显,圆缩、大量集聚;3~4d,75%细胞病变,且细胞会出现溶解或者脱落,膨大体积,单层细胞松动,有空隙存在[3]。
血清学临床诊断方法实际操作较为简便,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包含着血清的中和实验、酶联免疫的吸附试验、间接性免疫的荧光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的单层试验等。酶联免疫的吸附试验对于试验条件方面要求相对较低,极易实际操作,诊断过程与结果判断均有着快速、经济、敏感、标准化等优势,应用范围较广。
择选本场淘汰健康母猪、育肥猪,处于无菌条件之下将新鲜巴结、脾脏、肺脏等各个组织取下,经高速捣碎处理后依据1:10比例,适量添加生理盐水,以制作成为混悬液,阿计入0.3%浓度甲醇,确保病毒在能够彻底失活,加入免疫的增强剂(组织的灭火苗)。猪首次应实施肌肉分点注射疫苗20~30mg,8d后二次注射,药剂量为40~60mg,确保体内能够有充足抗体生。二次免疫后的第10d,饲喂停止8h,只饮水,无菌条件实施动脉放血,经分离后获取血清加入适量链霉素、青霉素,存储于-18℃环境下。病猪每头均一次性肌肉注射血清10~15mg,经14d后便可恢复健康。
病猪依照每kg的体重实施黄芪多糖0.1~0.2mg肌肉注射、清开灵5~10mg、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与氟苯尼考复方制剂0.1mg,1次/d,持续治疗2~3d。
少数猪实施米火苗注射治疗,密切观察3~4d,注意与其正常的疫苗反应区分开来,观察是否存在着异常现象。若无异常反应出现,则除了分娩后的7d之内母猪与重胎的母猪,其余猪均需注射。未接受疫苗接种的猪群应当注射两次,保证每次间隔的时间为4周;哺乳仔猪,应选择7~15日龄时接种;后备猪,应于配种前接受2次接种,而后,每间隔4个月接受1次接种;母猪、种公应接受2次免疫,而后,每间隔4个月接受1次接种。
综上所述,猪繁殖与呼吸性综合征的强毒感染一旦病发,将会严重威胁着猪群的生命安全,给养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需要养猪场能够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加强对此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若发现猪群有异常现象,及时给予对症的治疗。